10月16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酷睿第14代i7-14700K台式機處理器。首批上市的依舊是K系列產品,包含i9-14900K/KF、i7-14700K/KF、i5-14600K/KF共計6款。注意,這是最後一次用酷睿第N代處理器的命名方式,下一代產品將改為N代酷睿Ultra的命名規則。
我們拿到的是i7-14700K,焦點自然是對比i7-13700K能有多少的提升。事實上在經歷了幾天緊張的反覆測試確認後,有以下幾點總結可供參考:
1、i7-14700K可能是第14代酷睿處理器中性能增長幅度最高的產品之一!除了頻率略有提升外,最重要的增加了4個能效核心,多核心跑分遠超i7 13700K,提升幅度相當可觀;
2、功耗部分,滿載拷機和i7 13700K同一水平——頻率提高、核心增加4個(能效核)後竟然沒變化。當然了,用i7-14700K依然要360水冷才能壓得住。如果不是經常高負載運行,搭配Z系列主板降壓配合280水冷也可以,風冷散熱器和240水冷無法應對i7-14700K的功耗釋放;
3、遊戲性能表現誇張,多核心性能的大幅提升不僅有利於生產力工具的效率提升,還對視頻博主等需要多任務流的用戶大有裨益,就目前的6款K系列產品來看,i7-14700K有可能是最具性價比的那一款。
構架不變 核心大增的i7-14700K
i7-14700K/KF是本代產品性能變化最大的產品:它是唯一一個增加了核心的,從i7-13700K/KF的8P+8E升級到8P+12E 20核心28線程,二級緩存從24MB增加到28MB,三級緩存從30MB增加到33MB。
同時頻率也增加了,P核最高頻率從5.4GHz提高到5.6GHz,E核從4.2GHz提高到4.3GHz,基礎頻率都沒變,功耗和上代持平。
製程工藝依舊是Intel 7(10nm)並未改變,構架也沒有調整,但是我非常好奇的一點在於,它在增加核心、提高頻率的同時功耗竟然沒有任何變化——後續的壓力測試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主板兼容性三代同堂
主板部分依舊使用600、700系列晶片組——這是Intel為數不多三代同堂的情況,目前大部分主板廠商都已經放出了Z690/Z790系列產品的BIOS更新程序,注意如果你要更換第14代處理器,一定要提前升級好BIOS,否則只能編程器刷機(操作不慎會丟網卡MAC地址)或者重新拿出老款處理器了。
對主板廠商而言,還會根據新技術規格的變化推出新款的700系列晶片組產品,如果是新裝機可以考慮——新款產品將原生支持Wi-Fi 6E和藍牙5.3,可選外掛支持Wi-Fi 7和藍牙5.4。
功能性應用作用非凡
另外一個特別要提到的事情就是Intel在功能性應用上,除了Intel XTU超頻工具外,還有一個Intel應用優化器(APO)也值得關注。說白一點它會根據主板供電、散熱情況,結合系統溫度、功耗等因素,通過AI訓練與真實環境,進行整體評估和調整,發揮出處理器的最大性能潛力。
它依靠的是Intel動態調優技術框架(DTT),通過特定的優化方式(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優化性能,目前首批支持的遊戲包括《彩虹六號:圍攻》和《地鐵:離去》兩款——未來還將添加更多遊戲。
但是要使用它,前置安裝略顯複雜,首先要在BIOS中打開三個選項(Turbo mode、Intel Speed Step、Intel 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然後進入Windows作業系統手動安裝inf驅動文件(設備管理器中會看到Intel(R) Innovation Platform Framework Manager和Intel(R) Innovation Platform Framework Processor Participant兩個設備),最後再安裝APO應用程式。希望以後能在這部分進行大幅操作簡化,方便用戶使用。
多核心性能暴增能帶來什麼?
一如開篇的總結所說,i7-14700K最大的性能增長點就來自於更多的能效核心,這讓它的多核心性能突飛猛進,而且這是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達成的。更多的核心線程,在生產力需求的環境中特別受用,比如視頻編輯、多任務處理、編程所需、遊戲直播達人等等。當然,i7-14700K本就強大的單核心IPC性能也能完全滿足遊戲玩家的需要,這從測試結果中就能看到。
CPU:英特爾酷睿第14代i7-14700K
主板:華碩ROG Strix Z690-G Gaming WiFi
內存:金士頓RENEGADE DDR5 7200MT/s@OC 6400
硬碟:金士頓KC3000 2TB PCI-E 4.0 NVME固態
顯卡:索泰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 月白
電源:振華LEADEX G1000W
顯示器:ROG PG279Q
系統版本: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2H2 22621.2428
顯卡驅動版本: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537.58
CPU-Z驗明正身,注意功耗部分的125W只是處理器基礎功耗,它的最大睿頻功耗是253W,但是在極限壓力下,i7-14700K可以突破300W的水平——在桌面待機或者低負載的情況下,i7-14700K的功耗非常低——現代處理器的最大特點就是功耗範圍更大,這樣系統就可以更好的在不同使用需求下「配置、平衡」功耗和性能。
在第一項測試Crossmark中,i7-14700K就展現了驚人的實力,總得分2645分,領先酷睿i7 13700K 20%的綜合性能,多核心性能提升非常明顯。
PCmark 10綜合測試中,綜合性能、生產力、數字內容創作三個項目(分別得到12057、12384、19263分)中i7-14700K都給人深刻的印象,相比i7-13700K「多出來」的4個能效核心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性能收益。
3Dmark CPU Profile中最大線程得分甚至接近i7-13900K的水準(僅相差9%),單核心性能部分則和它增加的頻率相應,比i7-13700K快5%左右。
TimeSpy和Fire Strike兩個項目中,i7-14700K的得分分別是34368、59399,當然,這和我們使用了GeForce RTX 4090不無關係——這個搭配組合絕對是遊戲玩家的心頭之好。
Fire StrikeTimeSpy
Fire StrikeFire Strike
在著重針對處理器單/多線程的性能測試中,Cinebench R15、R20、R23的測試成績十分驚人,例如Cinebench R23單核心2203,多核心達到了35032,對比酷睿i7-13700K單核心快8%,多核心快了16%,符合頻率變化和核心數量變化帶來的性能增長。
接下來是UL Procyon測試套件,它分成三個部分的測試,即辦公、照片後期處理、視頻編輯剪輯三個部分。三個項目的成績都極為出眾,可以說家用級別處理器中能超過這個成績的處理器不會超過5款,而且都是比它貴很多的產品。換句話說,高端處理器中i7-14700K算得上性價比產品了。
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遊戲性能變化
強大的處理器一大用途必然是遊戲,我們選擇了《地鐵:離去》增強版《古墓麗影:暗影》《賽博朋克:2077 往日之影》《地平線5》《永劫無間》《PUBG》幾款遊戲測試。
不同於以往,Intel的APO是首要關注的重點,在正確設置BIOS開啟相關項目、並安裝好對應的驅動程序及應用後就能實現這個功能,無論是先打開遊戲還是先打開APO,它都能正確發揮作用。
作為對比,《地鐵:離去》增強版在沒有開啟的狀態下1080P解析度極端畫質下的幀率是145.26fps;
開啟了Intel智能應用APO後,幀率達到了161.45fps,前後對比提高11%之多,成效明顯——希望Intel能加快步伐讓更多遊戲支持,並且能夠進一步簡化APO的開啟方式,目前還是略顯麻煩。
《賽博朋克:2077 往日之影》1080P極高畫質下213.89fps;
《古墓麗影:暗影》1080P極高畫質下305fps;
《地平線5》1080P極端畫質下220fps;
《永劫無間》1080P最高畫質跑圖平均310fps,決賽圈298fps;《PUBG》1080P全高畫質347fps,跑毒304fps;
不同的遊戲引擎對於處理器的需求不盡相同,但是在i7-14700K上它們都能以最高效的方式為玩家提供極限幀率。
簡化超頻 降壓「增效」
對於功耗和散熱的問題i7-14700K表現出讓人詫異的一面:在頻率提高、能效核心增多的情況下,它的功耗釋放竟然毫無變化。在30分鐘的拷機測試中,i7-14700K的功耗釋放最高在310W左右,溫度也穩定在87°~91°之間。不過需要注意用i7-14700K依然要360水冷才能壓得住。如果不是經常滿負載運行,搭配Z系列主板降壓用280水冷也可以,風冷散熱器和240水冷無法應對i7-14700K的功耗釋放。
超頻部分我們反其道而行之,著重於尋找降低功耗的方法。實際測試下來,電壓最多可以調低0.05V並通過壓力測試,由此滿載功耗也可以降低到250W左右的水平。K系列處理器的好處就是給與的範圍更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進行調整,這不就是DIY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