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是為了孩子好,打擊教育真的能提高孩子抗擊打能力?別再傻了

2019-07-28     蜂蜜媽媽

文/蜂蜜媽媽

中國有一句古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壓力下人們也總是能更快的成長,我們所經歷的是這樣,孩子也在所難免,回想之前遇到的挫折,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抵抗壓力,且在壓力下能夠更好成長的能力,果果媽媽最近就為這件事情傷透了腦筋。

果果媽媽從小就在非常嚴厲的家教下成長,幾乎沒有聽過父母的一句誇獎,全是批評和教訓。果果媽媽也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先後考上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而且從小都沒有考過第二,一直穩居第一,找的工作和丈夫也都是人人稱讚。

因此,果果媽媽相信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有效果的,也總是這樣要求果果,起初果果也非常努力地學習,可是遠遠不如果果媽媽當年那樣優秀,於是果果媽媽對果果就更加嚴厲了,總是恨鐵不成鋼地批評果果:「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女兒,連我當年的一點也比不上。」

一天果果媽媽下班回家沒想到果果在偷偷地抹眼淚,看著果果媽媽說:「活著好累啊媽媽。」這可嚇壞了果果媽媽,同時果果媽媽也非常不解明明是一樣的教育方式,為什麼果果不可以呢?

雖然都說「嚴師出高徒」,但是並不是打擊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反而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那麼通過果果媽媽這樣打擊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什麼弊端呢?

·首先,打擊孩子最容易造成的就是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舉個例子:

壯壯本來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也總是有非常多的新奇想法,動手能力強,上幼兒園的時候,壯壯和小夥伴們設計的玩具小車就屢屢獲得了縣裡兒童組的設計獎。這讓壯壯父母非常自豪,下定決心要培養壯壯。

為了培養壯壯,壯壯父母將壯壯送入全市最好的寄宿學校,聽說這個學校還是半軍事化管理,全方位管理每一個孩子的所有不規範行為。自從去了這個學校,壯壯父母每次把壯壯接回來,都覺得壯壯變了,成績也下降了。

最後通過詢問才得知,原來壯壯太調皮了,總是搞小發明捉弄同學,老師總是批評壯壯,沒收了壯壯所有的「作案工具」,還當著壯壯的面踩碎,訓斥壯壯除了搞這些沒用的發明一無是處。

縣裡的創作設計比賽又開始了,以往壯壯早就躍躍欲試,這次卻怎麼也不願意參加了。

分析:

壯壯就是典型的由於被打擊而失去自信心,導致影響孩子能力發展的例子。活潑好動是壯壯天生具有的性格,也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壯壯擁有卓越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這樣的孩子是不能在性格上打壓抑制的。

就像初中語文課本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批評改正缺點,同樣也需要誇獎來激勵成長。一味的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不敢嘗試,躲避困難,害怕面對失敗,擔心自己超越不了自己之前的成就,或者完全否認自己。這都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正確做法:

在壯壯被老師批評打擊,失去自信心之後,其實壯壯父母完全可以帶著壯壯找回自信心。

壯壯父母可以鼓勵壯壯說:「老師只是不了解你,只看到了你淘氣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你聰明的一面。」同時可以慢慢開導壯壯、陪伴壯壯去動手繼續做一些小發明,多鼓勵、誇獎壯壯,引導壯壯在熟悉的領域中慢慢找回自信,也鼓勵壯壯「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要學會做的,讓孩子學會抗打擊能力,就要讓孩子掌握自愈能力。自愈能力常常是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家長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

道家曾有言:「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不如把這種可以將孩子拉出泥潭的能力教給孩子。

·其次,打擊孩子不見得一定讓孩子擁有抗打擊的能力,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

舉個例子:

老師打電話叫知行的家長來學校,年級前五十的學霸知行居然跑去網吧了。

知行一直是一個乖巧的孩子成績優異,只是不愛說話,過於文靜,最近更是沉默,今天竟然被教導主任在網吧逮到了。

知行的父親來了學校就狠狠的瞪了知行一眼,罵道:「書你念得不怎麼樣,倒是學會上網了!」

讓辦公室眾人更加震驚的是,一向溫柔懂事的知行竟然一反常態,喊著:「我上網關您什麼事,反正我做什麼您也不開心,還不如做一個壞孩子。」

分析:

孩子的可塑性強既是好的也是弊端,好的一面是壞孩子在耐心引導下可以變好,相反,好孩子也可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產生叛逆心。孩子走上歧途,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叛逆心在作祟。從上一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知行爸爸就是一個對子女苛刻的人,對待知行總是打擊批評,這也是導致知行產生叛逆心的原因所在。

正確做法:

在發現知行開始有叛逆的行為的時候,家長應該收起怒火,仔細解釋自己為什麼嚴格要求孩子,不要只顧著指責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就帶著孩子一起衝破屏障。

將困難分成一個個小困難,逐個攻破。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績好,就每科每題地攻克破解;如果你想要孩子多才多藝,就帶著孩子找尋每個才藝的樂趣,一點一點學。

為了讓孩子不走彎路,哪個家長不是辛辛苦苦、大費周章呢?可是為什麼有的成效顯著,有的適得其反,就是因為方式不對。抗打擊能力是在社會中生存的必備技能,而讓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打擊孩子是最不合理、最冒險的行為,教育孩子要循循漸進、由淺至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您在培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的時候採用了什麼方法呢?有效果嗎?留在評論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

-----------------------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帶給您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希望能夠在育兒方面對您有所幫助,您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有任何育兒困難和疑問都可以留言或評論給我們,大家一起探討~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蜂蜜媽媽,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eHAQWwB8g2yegND5p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