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華盛頓「去風險」背後的「門羅主義」幽靈

2024-10-27     環球網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言論遭到中國駐巴西大使館的回擊。她在巴西聖保羅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期間,建議巴西在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權衡風險」。顯然,戴琪這一趟巴西行又是「教師爺出差」,她將中國描述成「風險」的謊言背後,飄蕩著「門羅主義」的幽靈。中國作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主要順差來源國,怎麼可能是一種風險,而不是機遇?更何況,巴西不需要別人來決定與誰合作,或開展何種夥伴關係,中國與拉美國家正常的經貿合作不應受到第三國的指指點點。

戴琪對巴西的警告,暴露了將巴西作為美國「地緣政治後花園」的權力意識形態,缺乏對巴西政府和人民的基本尊重。這已經不是美國高官第一次就此指手畫腳了。今年5月,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理查森在訪問巴西時也曾稱參與「一帶一路」可能損害巴西主權。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沒有一個國家因為加入「一帶一路」而導致「主權受損」。相反,這些美國官員強迫巴西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做出選擇,才是赤裸裸地干涉別國主權。

美國官員口口聲聲為拉美「去風險」,實際上華盛頓真正應該去除的是對拉美始終放不下的「門羅主義」情結。理查森在試圖說服巴西放棄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時,用了一個荒謬的對比,說巴西和美國的外交關係已有200年歷史,「相互尊重彼此主權」,而巴西與中國建交僅50年。她真正想說的是,中國在巴西和拉美影響力日益上升,刺痛了華盛頓對拉美的控制欲。以冷戰心態看待中國在拉美影響力的擴大,用零和思維計算中拉合作對美國的所謂「衝擊」,這才是纏繞華盛頓的心魔。

當前在拉美,巴西是少數尚未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自盧拉去年再次擔任總統以來,有關巴西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相關工作的消息不斷傳出,這並非偶然。該倡議與盧拉政府的再工業化計劃、南美一體化路線等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為巴西政府計劃的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與南美洲各種運輸路線有關的項目尋找合作夥伴,是巴西根本經濟利益之所在。盧拉今年7月談及「一帶一路」時公開表示「不想坐在『替補席』上」,中方則回應歡迎巴方儘早加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踢出精彩「世界波」。可見,中巴的相關合作建立在自主自願的基礎上,有著雙向奔赴的動力。

如今,美國企圖把針對中國的「小院高牆」也築到巴西和其他拉美國家。無論是中企在墨西哥投資的電動汽車工廠,還是在秘魯承建的錢凱港,都遭到美方的排斥和阻撓,錢凱港甚至被華盛頓鷹派歪曲為「用于軍事對抗目的」。中國無意與任何國家搞軍事對抗,建設錢凱港意在為兩國貿易和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更好平台。建成後的錢凱港將極大改善秘魯和整個南美的物流貿易格局,貨物從秘魯海岸出發運到中國的時間將縮短1/3。

秘魯高官曾表示,如果美國擔心中國在秘魯日益增長的存在,就應該加大自己的投資。美國2022年推出的「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計劃,據稱旨在「抗衡中國影響力」,然而至今除了開過幾次會,仍然缺乏務實成果落地。中國在拉美的合作從來不排斥第三方,拉美國家也不願意在中美之間做「單選題」。尤其在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無一例外都跟中國發展貿易的情況下,讓拉美人相信所謂「脫鉤斷鏈」或「去風險」的理論十分荒謬。美國完全可以與中國一起加入拉美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來,而不是將這個地區視作與中國對抗的一條「新冷戰前線」。

中國和巴西分別為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都堅定地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巴西農業部長法瓦羅上周明確表示,巴西應該加入「一帶一路」,這有助於「突破西方夥伴的貿易壁壘」。中巴合作既符合兩國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共建更加公正合理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需要。這一趨勢不是華盛頓可以阻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e5b3a9bdb38b083a1afce0a4a7d5c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