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日相見——戴澤與他的朋友們」藝術特展在長沙開展

2023-11-20     紅網

原標題:「擇日相見——戴澤與他的朋友們」藝術特展在長沙開展

11月19日,「擇日相見——戴澤與他的朋友們」藝術特展在長沙美侖美術館開幕。

紅網時刻新聞11月19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阮冉明)11月19日,由湖南美術出版社、戴澤藝術基金主辦,中央美術學院支持,美侖美術館承辦的「擇日相見——戴澤與他的朋友們」藝術特展在美侖美術館開幕。

回望戴澤先生一個世紀的藝術人生,他親歷了中國現代美術的變遷與演進,也見證了中華美育的生成與構建。創造美、培植美、研究美、傳播美,是戴澤先生及與之過往的幾代師友為之終生致力的煌煌偉業。

開幕式現場。

此次展覽共展出戴澤、高潮、谷嶙、馬常利、張重慶、陳偉生、蔡亮、邵晶坤、靳尚誼、曹春生、衛祖蔭、孫為民、張懇、申勝秋、龍力游、坎勒16位藝術家共計80餘幅佳作,作品類型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年代跨度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歷程的縮影。

參展的諸位先生與戴澤先生的關係多在師友之間,他們大多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有的直接得到先生的教導,有的間接受到先生的影響。畢業以後,又多執教於北京、杭州、西安、長沙等地,涉及的領域包括油畫、國畫、水彩、雕塑等,為祖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努力和貢獻。諸位先生「創藝以交,尋美為誼」,所以此次展覽名為「戴澤與他的朋友們」,流淌的是一股濃濃的師友之情。

開幕式嘉賓合影。

此次展覽雖然是先生們的展覽,但是卻打破一般展覽常規陳列的範式,活化藝術作品,加入AI數位技術,將數字人應用於展覽陳列中,為觀眾講述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營造一種輕鬆、活潑、溫馨、愉悅的觀展氛圍。通過實際的行動,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美育真正地走入人心,把「美」帶給更多的人。

此次展覽的16位藝術家,他們除了在自己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勇於創新,勤於探索,更是在美術教育的道路上立德樹人,緊跟時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祖國培養有用的人才。一直以來,湖南美術出版社秉承積極融入新時代精神,傳承優秀藝術成果,提高大眾審美情趣,提升國民藝術素養的辦社宗旨。

展覽期間,為了更好地展現此次展覽全貌,將特別邀請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在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工商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等高校連續開講,將優質的藝術文化引入高校,為在校學生提供零距離交流的機會,以此增進美術教育,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質,讓學生得到審美收穫,更親身體驗到藝術教育的理念。

展覽持續至12月17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展覽信息】

擇日相見——戴澤和他的朋友們

藝術家:戴澤、高潮、谷嶙、馬常利、張重慶、陳偉生、蔡亮、邵晶坤、靳尚誼、曹春生、衛祖蔭、孫為民、張懇、申勝秋、龍力游、坎勒(按年齡排序)

出品人:黃嘯

策展人:張鵬

總策劃:戴夢

展覽統籌:李輝

展覽執行:符元清、李婷、阮冉明、羅龍軍

主辦單位:湖南美術出版社 戴澤藝術基金

支持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美侖美術館

特別鳴謝:藝冠空間 藝途空間

開幕時間:2023年11月19日(星期天)上午10點半

展覽時間:2023年11月19日——2023年12月17日

展覽地點:美侖美術館(湖南省長沙市東二環一段湖南美術出版社院內)

【參展藝術家簡介】

戴澤

戴澤(1922—2023),四川雲陽(今重慶)人,當代著名藝術家。1922年3月出生於日本京都本願寺。1942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傅抱石、陳之佛、謝稚柳、黃顯之、秦宣夫、呂斯百、李瑞年等先生。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院前身)校長徐悲鴻先生助教,講師。1949年協助徐悲鴻等人建立中央美術學院,為中國美術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戴澤是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中央美術學院奠基人之一。

戴澤:《小熊同他的媽媽》,32.3cm×25.2cm,紙本水彩,1951年。

戴澤:《海闊天空》,46cm×70cm,紙本國畫,2009年。

高潮

高潮,1927年出生。1948年就讀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文工團工作;195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

高潮:《大漁島寫生》,38cm×53 cm,布面油畫,1981年。

高潮:《金色秋天》,28.5cm×41.5cm,布面油畫,1987年。

谷嶙

谷嶙(1928—2021),雲南昆明人。師承吳作人、董希文、戴澤、韋啟美等教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新中國美術發展的見證者、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第一代大學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一代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首批會員。

谷嶙:《戴澤先生》,88cm×144cm,布面油畫。

馬常利

馬常利,1931年生於河北省山海關。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後留校任教。1961年作為研究生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繼續深造,1963年畢業後在該院油畫系任教。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等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大慶人》《高原青春》《草原上》《秋歌》《水鄉》《收穫時節》《海之晨》《荷韻》等。

馬常利:《綠野》,65.2cm×80.3cm,亞麻布油畫,2009年。

馬常利:《薄雲》, 80cm×80cm,亞麻布油畫,1991年。

張重慶

張重慶(1931—2023),山東省青島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曾任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老教授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油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重大美術展覽,併到美國、日本、蘇聯、新加坡等國和我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展出。代表作品有《南海漁帆》《漁歸》《春潮》等。另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院收藏。

張重慶:《海邊彩帆》,40cm×40cm,布面油畫,2011年。

張重慶:《三亞灣》,39cm×52cm,布面油畫,1979年。

陳偉生

陳偉生(1932—2020),著名美術技法理論家、人體結構藝術專家、美術教育家、畫家。1932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台州溫嶺。1956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繪畫系,並留校任教至退休。長期擔任中央美院美術技法理論之解剖學、透視學、色彩學等學科及人體、素描、色彩等課程教學工作,同時負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校專業人體素描、人體結構及色彩學等課程。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前美術技法理論教研室(基礎部前身)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陳偉生紙本著作。

蔡亮

蔡亮(1932—1995),福建廈門人,油畫家。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5年畢業於該院研究生班,分配到中國美協西安分會從事美術創作。1978年調西安美術學院任教。1981年調浙江美術學院。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浙江油畫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擅長油畫、壁畫。

蔡亮:《蔡亮畫稿》,紙本,1996年。

邵晶坤

邵晶坤(1932—2019),黑龍江人。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留校任教,師從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董希文。1962年任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導師。1961年中國美協組織畫家董希文、吳冠中、邵晶坤赴西藏寫生創作,歷時半年,回到北京後作品舉辦全國巡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徐悲鴻畫室導師。

邵晶坤:《金黃色小花》,80.6cm×80.3cm,布面油畫,2004年。

邵晶坤:《樹蔭下少女》,65.5cm×50cm,布面油畫,1987年。

靳尚誼

靳尚誼,1934年12月生於河南焦作,1949年考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於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並留校任教。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顧問。鑒於靳尚誼在藝術創作及教學方面的突出貢獻,國務院授予其國家級專家稱號。其主要作品有《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晚年黃賓虹》《八大山人》等。

靳尚誼:《舊東單市場》,20.5cm×33.5cm,紙板油畫,1956年。

靳尚誼:《遠山》,20cm×26.5cm,紙板油畫,1990年。

春生

曹春生,1937年出生,195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後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劉開渠、王臨乙。1959年畢業後公派到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系留學深造。1964年回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曾任雕塑系主任。曾為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獲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藝術稱號。

曹春生:《人體速寫》,40cm×28cm,紙本速寫,1962年。

曹春生:《運籌帷幄——陳毅元帥》,32cm×37cm,青銅雕塑,1990年。

衛祖蔭

衛祖蔭(1937—2016),別名祖因,河南輝縣人。195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吳作人畫室,留校任教。歷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色彩教研組組長、副教授、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55年參加在南斯拉夫舉行國際畫展獲集體一等獎。1967年以來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並有多幅作品被收藏、出版。代表作品有《王府井今昔》《三峽煙雨》《出海》《紫丁香》《柏林華燈》等。

衛祖蔭:《花》,39cm×54.5cm,紙本油畫,1981年。

孫為民

孫為民,1946年生,黑龍江人。196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油畫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代表作品有《臘月》《深秋》《黑衣少女》《湖》《天窗畫室》《暖冬》等。

孫為民:《普里希別葉夫中士》,26cm×19cm,水墨。

孫為民:《普里希別葉夫中士》,26cm×19cm,水墨。

張懇

張懇(1948—2010),1964年入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968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任北大荒美術創作室創作員。1978年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油畫系,專攻油畫。1982年畢業分配到清華大學任教,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悲鴻畫室深造。1992年以國家特派美畫術專家身份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工作,任教於阿聯國家藝術中心首席繪畫工作室,擔任教授。1997年4月應廖靜文女士邀請回國擔任中央美院徐悲鴻畫室導師。2000年起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常務導師、徐悲鴻藝術學院培訓部主任,負責油畫研修班教學工作。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常務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阿聯國家藝術中心首席繪畫工作室中國特派專家。

張懇:《飛天與水仙花》,80cm×60cm,布面油畫,2009年。

張懇:《小夜曲》,73cm×65cm,布面油畫,2009年。

申勝秋

申勝秋(1949—2012),生於瀋陽。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客座教師。早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系,後入魯迅美術學院幹部進修班。1984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研究課程班,師從馮法祀、靳尚誼、詹建俊、朱乃正、萬今生、林崗、韋啟美、鍾涵、戴澤、葛鵬仁等先生。曾去歐洲十一國及俄羅斯、日本進行藝術考察,多年來諸多油畫作品在全國美展上展出並獲獎。

申勝秋:《馬來西亞畫家寫生》,60cm×50cm,布面油畫,2010年。

申勝秋:《印度女孩寫生》,80cm×65cm,布面油畫。

龍力游

龍力游,1958年生於湖南湘潭,198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4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班,1987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碩士生、博士生導師。1989年作品《站在柵欄後的女人》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2004年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作品獲優秀獎(中國美術館)。從2005年至今,連年參加中國寫實畫派年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國內外私人收藏。

龍力游:《愛子情深》,80cm×100cm,布面油畫,2020年。

龍力游:《草原賽馬冠軍》,80cm×100cm,布面油畫,2019年。

坎勒

坎勒,1962年生於湖南臨澧,原名闞勒。1984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995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訪問學者,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坎勒:《樹猶如此之1》,60cm×60cm,布面油畫,2016年。

坎勒:《樹猶如此之3》,40cm×40cm,布面油畫,2023年。

來源:紅網

作者:蔡娟 阮冉明

編輯:戴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e2fbde1aea545db96bea45525a1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