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降到正常了,他汀類藥物要不要減量?發生這幾種情況要減量

2022-05-09     藥師華子

原標題:血脂降到正常了,他汀類藥物要不要減量?發生這幾種情況要減量

最近幾天,有幾位朋友問華子相同的問題,在服用他汀類藥物之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到了1.8mmol/L,要不要減少藥量?

華子說,並不建議減少藥量,因為絕大多數人的血脂異常不能根治,需要持續用藥才能控制膽固醇保持在安全範圍內。如果擅自減少藥量,很可能造成膽固醇重新升高,尤其對於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他汀類藥物的作用並不是降低血脂那麼簡單

一、LDL-C升高的危害

在人體的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其水平的高低可以預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原料」,當水平升高時,就會促進硬化斑塊的形成與進展,是冠心病、腦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病理基礎。

所以控制LDL-C水平,就可以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健康人群,LDL-C需要控制在3.4mmol/L以下;有慢性病人群,LDL-C需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已經發生過腦梗、心梗、冠心病的人群,LDL-C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能預防疾病復發。

二、需要用藥控制的LDL-C

很多人認為LDL-C是血中的脂肪,那麼少吃或是不吃脂肪,天天吃素,就可以降低LDL-C。這個想法沒有錯,但人體中的LDL-C只有30%來源於飲食,而其他的70%為人體自身合成,這與人的基因相關,與身材胖瘦的關係不大。所以很多全素食以及體型偏瘦的人,LDL-C也會超標。

在進行嚴格飲食控制時,人體自身生成的LDL-C還會增加,所以大多數血脂異常的人無法通過單純的飲食控制降低,一定要使用藥物才可以

三、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脂

他汀類藥物常用於降低膽固醇,其可以直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的LDL-C水平降低。絕大多數人為原發性的血脂升高,找不到具體病因,無法根治,只能通過持續用藥控制LDL-C水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動脈內膜代謝的作用。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斑塊破潰的可能性,減少血栓形成,甚至可以使斑塊逆轉,避免腦梗、心梗的發生。

想要發揮出他汀類藥物逆轉斑塊的作用,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點,要把LDL-C控制達標。如果在單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無法達標,就需要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PCSK9抑制劑等藥物聯合用藥。

第二點,要保證服用時間,大多數人需要持續服用2~4年才會觀察到斑塊逆轉。以目前的研究結果,服用越久,對心腦血管的保護效果越好。

所以說,正是因為他汀類藥物有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所以有些人雖然血脂不高,但是有心腦疾病的風險,也會被醫生要求服用他汀類藥物

四、他汀類藥物什麼時候需要減量

血脂降到正常,並不是他汀類藥物的減量指征,而是要繼續堅持規律用藥,保持LDL-C持續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只有在LDL-C水平低於1.4mmol/L時,才考慮減少他汀類藥物的劑量

如果在用藥過程中,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也需要減少藥量或停藥。如果轉氨酶(ASL、ALT)超過正常上限3倍時;或是肌酸激酶(CK)超過正常上限5倍時,需要停藥

要注意的是,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但並不建議停藥,因為他汀類藥物保護心腦血管的獲益遠大於影響血糖的風險。血糖升高者可以加用降糖藥物,或是選擇對血糖影響小的他汀類藥物,如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總結一下,服用他汀類藥物,在血脂達標之後,也不建議減少藥量,而是要繼續堅持服用。只有在LDL-C偏低,或是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時,才需要減量或是停藥。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d7a21f234f2fdef94c9fc863fb0a9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