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歷史上最被人惋惜的人,項羽算是其中的一個。他死後更是有不少有名的詩人,比如我們熟知的李清照,寫詩為他惋惜。也是當初項羽所向無敵,建功立業,成就自己西楚霸王之名。然而不知為何在范增病死之後,他卻一直在打敗仗?最後更是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其實如果對於項羽這個人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他的做法更應該是像是一名貴族的做法,不屑於用些陰謀詭計。要打敗你,就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打敗你。而且項羽本身也是一位真正的猛士,在戰場上更是身先士卒。在他的帶領下,士兵更是勇猛,打了不少的勝仗。
然而戰場之上不是你勇猛就可以的,王者也是需要謀士的。於是七十歲的范增便去投奔他,在范增的輔佐之下,項羽更是如虎添翼。曾經將劉邦打得如喪家之犬。然而項羽這個人雖然很是勇猛,但是似乎情商並不是太高。
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在鴻門宴的時候,范增這個人也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很早就看出來劉邦這個人不是池中之物,而項羽想要爭奪天下,日後劉邦必定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正因為如此,所以范增才會讓項羽先下手為強。
不過項羽這個人可能太固執,也可能是不屑於做這些比較陰險的事情,所以就在鴻門宴上放過劉邦。而這一放就是如同放虎歸山,想要再次有這樣的機會就很難了。正因為如此,范增才會生氣的說,豎子不足以謀。
如果這次項羽聽從范增的話,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結果。劉邦清楚的認識到范曾的可怕,所以就想要除掉范增,讓他失去這個強大的輔助。而當初范增很是被項羽信任,更是稱他為亞父。而想要除掉范增並不簡單。
然而劉邦手下也是有不少的謀臣,陳平也是其中一位。而就是他利用離間計,讓項羽對范增起疑,結果導致二人關係破裂,范增離他而去,項羽也沒攔著。而不久范增因病去世。范增去世之後,這個項羽才知道自己中計了,不過已經晚了。自此以後他一直吃敗仗。
其實項羽輸給劉邦,也是輸在自己太過單純正直了。當初范增去世後,他一直吃敗仗。最後無可奈何劉邦,最後二人講和。項羽把手中的底牌交給劉邦,其實這些底牌就是劉邦的家人。雖然劉邦是有點無賴,但是這些家人還是有點威懾力的。項羽交出底牌之後就撤走。然而要知道這個劉邦可不是什麼君子,什麼協議對他來說只是一紙空文。
果然不久劉邦就發動垓下之戰,在這場戰爭中,項羽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而不久之後劉邦就稱帝了。都說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對手,范增病死之後,項羽為何一直打敗仗?劉邦稱帝後道出了原因。原因也很簡單,其實就是一句話,那就是不用范增。
項羽是很勇猛,而且很是正直,但是卻存在很大的缺點。他個人能力太強,所以就看不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而劉邦這個人沒啥大本事,但是能夠看到別人的長處,能夠讓他們為我所用。而自從范增離開之後,項羽身邊就沒有可用的人。反觀劉邦身邊則是人才濟濟。
此外雖然當初有不少的人依附項羽,但是這些人都是屈服於項羽的武力,所以等到了關鍵的時刻,大多數都背叛了項羽。如果范增在的話,定然不會是這樣的結局。而項羽失去范增這個強大的謀士之後,也註定了他失敗了結局。
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即使強如項羽,但是缺少了人的幫助的話,也成不了大事。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范增病死後,項羽才會一直打敗仗。我相信即使在今天,劉邦也絕對比項羽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