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結束前,有5件事能做到,孩子開學收心早,彎道超車沒問題

2022-02-14     福林媽咪

原標題:寒假結束前,有5件事能做到,孩子開學收心早,彎道超車沒問題

文丨福林媽咪

放假期間,孩子不用早起上學校,可以睡到自然醒再賴床半小時;還可以實現電子產品自由,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無限流量無限看;不想吃飯就不吃,不想喝白開水就不喝,餓了有零食填肚,渴了有酸奶、飲料伺候……

還有的孩子,假期生活豐富而有趣,去了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遇到很多事兒……

好不容易有個假期,又是過年,很多家長不忍心管孩子太多,所以孩子狠狠放縱了一把,很顯然,這樣的假期生活不僅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對孩子生活習慣、獨立能力、性格、品質等都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

而隨著元宵節來臨,假期也快要結束了。父母該幫玩瘋了的孩子們收收心了,不然開學後狀態不佳,就會浪費一到兩個星期的時間。

每次假期快結束,我都會發一篇這樣的文章,建議家長們對孩子慢慢收緊,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幫助他順利完成假期和開學的過渡,避免出現假期綜合徵。

因為當大家普遍存在假期綜合徵的時候,我們的孩子能夠迅速調整狀態,則意味著他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具體怎麼做呢?

1.回到合理的生活作息

提前恢復開學後的作息,別讓孩子睡太晚,早上可以稍微遲點起來,開學之前睡得飽飽的,孩子精神狀態會比較飽滿。

這幾天被網上的一段採訪刷屏了,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獲得者谷愛凌說:「我有一個秘密武器,從小我就每天晚上要睡10個小時的覺,睡覺是會促進身體和大腦的成長。」

膚白貌美的她露出一副陽光般的笑容,被美國史丹福大學錄取,北京冬奧會之前她已經在多個世界大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而她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精力去做這些事情,與她的生活作息緊密相關,就像她在採訪中所說,睡覺是她的秘密武器。

合理而有序的生活作息有助於培養孩子堅持做事的習慣和品質,通過自己的堅持而帶來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孩子更加優秀。

當然,最好是在假期過程中沒有放鬆,每天都給孩子安排充實有趣的內容。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科學、合理的生活作息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生活作息安排表,起床、早飯、看書、畫畫、玩玩具、自由時間、睡覺等如何安排,聽一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參與制定計劃,並按照計劃堅持下去。

2.參加戶外活動

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在假期中有的孩子毫無節制地玩電腦遊戲、玩手機,有時候幾個小時可以不動彈,不僅造成視力逐漸下降,更是有可能造成脊柱異常,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

每天在家躺著人容易「廢」,越不動越懶,多一些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見一見陽光,能讓孩子元氣滿滿。

父母帶著孩子外出進行戶外活動,減少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如踢足球、打籃球、桌球、玩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爬山等,不僅能夠緩解頸椎、腰椎的壓力,還能強身健體,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3.參與家務勞動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勞動,只有勞動,才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根本體會不到勞動的樂趣那全面發展就無從談起。」

假期中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體驗勞動的樂趣,如收拾碗筷、擇菜、掃地、擦擦桌子,起床之後收拾自己的床鋪、疊放衣物、擺放鞋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清洗並歸放原處等。

在參與家務勞動中,孩子不僅能體會勞動的辛苦,從而更加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參與家務勞動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建立和形成。

4.珍惜寶貴的親子時光

溫馨的親子時光能夠幫助孩子看見世界的美好,也是親子感情連結的重要形式。假期,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呆在一起,這也是孩子最開心的事情。

父母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交流、遊戲,不僅能夠陪伴孩子,讓孩子體會父母陪伴的溫暖和情感滿足,同時在多樣的親子時光中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習慣和能力。

親子談話:新的一天開始了,可以問一問孩子今天有什麼計劃,除了計劃表上的內容還有沒有新的想法;晚上下班回到家,可以詢問孩子今天是怎樣度過的,有什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有什麼印象很深的事情。

孩子在不斷地回憶、不斷地組織語言,最後表達出來,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效的。

親子遊戲:如猜謎、猜拳競走、象棋、摸手背、踩影子、你說我猜、你藏我找等都是十分有趣的親子遊戲,在親子遊戲中,孩子的情緒是最放鬆的時刻,也是最開心的時刻,為孩子帶來極大的安全感和自信。

趁著還沒開學,抓住假期的尾巴,和孩子多相處一下吧!

5.營造開學儀式感。

假期結束之前,孩子心理會感到一陣焦慮,這是正常的,我們可以用一些儀式感,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階段。比如一起收拾一下孩子的房間,準備開學的衣服,或者吃一頓大餐等等等等……

一年又一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假期,如果都能很好地抓住,合理的安排,堅持下去後,肯定和浪費掉這些時間和機會帶來的後果是不一樣的。

堅持的過程便是通往成功的過程,堅持下去,才能更接近成功。沒有不願堅持的孩子,只有不願堅持的父母。孩子身上的半途而廢多半源於背後父母的過早放棄。

孩子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堅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參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c3ad369653b2494b789e0bf0c33c4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