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電影如何創作

2022-08-26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高峰」電影如何創作

2022年8月26日刊總第3256

8月16日,由中央戲劇學院承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高峰』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在北京雁棲湖會展中心舉行。

出席本場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北京廣播電視台黨組成員、副台長,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李小明;著名導演、編劇、監製黃建新;著名演員、導演章子怡;著名導演鄭大聖;著名演員劉昊然;著名編劇、導演束煥;著名編劇蘭曉龍;《當代電影》雜誌社長兼主編皇甫宜川;《電影藝術》主編譚政。論壇依託中央戲劇學院承擔的2021年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戲劇影視「高峰」作品創作建設研究》,特邀請該課題首席專家、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作為嘉賓主持出席論壇。

此次論壇分別以導演、演員、編劇不同維度,共同圍繞「高峰」電影創作、中國影響走向世界、中國「高峰」電影評價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

「高峰」的顯著特性是「落地」

現如今觀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越發嚴格,中國電影也一直在市場環境的監督下不斷探索,儘管不能保證每一部電影都是"高峰"作品,但電影人們的創作初衷也都是向著"高峰"去追求的。那麼什麼樣的電影才能稱得上是高峰電影呢?

郝戎認為「高峰」電影需具備高尚的思想境界,前沿的時代意識,豐富的民族圖景,至美的藝術追求。而所有這一切屬性,要想經得住歷史檢驗,就必須深深根植於人民, "人民性"是它的根本屬性,所以「高峰」的顯著性就是 「落地」

對此鄭大聖也表示認同,他認為 「高峰」作品放到市場上應該既能是四海皆通的人類情感,同時也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而在導演黃建新看來,一個能夠被稱為「高峰」的作品一定要有巨大的碰撞,碰撞可以來源於世界、來源於歷史、也可以來源於心靈。而「高峰」是需要攀爬的,團隊有 好的故事、人民情懷、藝術想像、放得開的思維與不拘一格的精神,才有可能一點一點往上爬。電影人就需要這樣的精神,這也是整個電影界的責任。

蘭曉龍從商業化的角度闡述了「高峰」電影,在他看來電影並不只是文學,更傾向於社會學,真正的優秀的電影首先應該在 思想性、當代性、藝術性、民族性這四個屬性上表現得非常好,其次在 傳播力、持續影響力上有一定的成績。」高峰電影一定是可以禁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發展和變遷會愈發表現出藝術和人的價值,成為一個國家民族的藝術珍品和文化記憶,甚至有些作品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高峰」是「集合的力量」

在所有類型題材作品中,喜劇是觀眾接受度最廣的作品之一,可看似離觀眾最近的喜劇,在創作上卻是最難的一類。作為喜劇編劇,束煥創作的《人在囧途之泰囧》《港囧》等收穫了不少觀眾的喜愛,他的「束式風格」一度成為喜劇電影市場的佳話。從喜劇創作的角度來看,束煥認為喜劇創作具有非常強的 「人民性」,看似笑點滿滿的喜劇,最終也是靠人物與情感傳遞出來的。據他觀察, 喜劇創作近幾年有兩個點非常能引起觀眾共鳴:一個是拖延症,另一個是社死,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點,對觀眾而言就很受用。不過同時他也透露,喜劇創作一直有一個特別大的短板,也是所有電影創作的短板,就是沒法試。而如何能快速獲取知道觀眾的共鳴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人群中去。

郝戎表示自己就非常喜歡和觀眾討論電影,也會故意做在影廳後面,在觀影后與觀眾探討。

時間久了他也總結出一個現象,「可能電影人更多關心的都是作品的價值,可對觀眾來說只有喜歡或者不喜歡兩者之分。電影是通過電影院放的,電影票就自然帶有商業屬性,觀眾拿錢買的東西一定是他喜歡的。「他認為, 做市場電影不能自視太高,真正的高峰電影應該是觀眾能夠得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從演員到導演、製片人的章子怡輸出過不少優質作品,而近些年章子怡鮮少活躍在國際舞台,在她看來「高峰」作品是可遇不可求,而表演者的「高峰」其實是一門 「集合力量」。所有的導演、編劇、製作人要表達的思想,而演員作為最後的表達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表示,讓觀眾念念不忘、有感同身受情緒的表演會接近於「高峰」表演,但這不是一個人的能量可以達到的。作為演員,章子怡闡釋了 「心流狀態」的重要性, 心無雜念,全力以赴地進入角色,才會創作出意想不到的人物狀態。作為青年演員傑出代表,劉昊然則認為「高峰」電影的表演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表演。「可能一部電影並不是非常好,但是其中演員一段戲,五年後、十年後還在我的腦海中停留,塑造一個角色的時候會突然想起來。能夠永久、持續地停留在觀眾的記憶中。「

通往金字塔路上需要有普通作品來做基底

每一部高峰作品都像是一次珠穆朗瑪峰的攀越。對於如何創作出高峰電影作品,黃建新導演分享道,「這是一步一步積累的過程, 高峰作品就是金字塔的頂部,它需要大量的普通作品來作基底,這是高峰作品能出現的基礎」。黃建新分享了自己創作生涯的幾個階段,「我現在非常喜歡『主流電影』這個詞,因為主流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價值觀。電影天然帶有商業屬性,電影人不能自視太高,不能離觀眾十萬八千里。」在束煥看來, 高峰電影編劇要滿足三個條件:精確的類型感、精巧的編劇技術、價值觀。並且,創作高峰電影作品不能像蓋樓,而是要像堆一堆沙子,經過自由落體運動,自然形成圓錐形。最上面的就是高峰作品,這是電影創作的規律。

無論是演員、製片人還是導演,章子怡表示無論以何種身份參與,對於劇本的選擇,故事與角色的吸引力是前提要素。如何更好的去理解判斷這個角色,她認為應該身臨其境去直觀體驗角色。「我現在看劇本的時候也在想,作為一個演員選擇一個什麼樣創作的環境、呈現一個什麼樣的作品、給什麼樣的觀眾,淋漓盡致體驗過後,再去判斷劇本和角色,以大局觀去了解作品,不只停留在自己的角色上,這樣對創作會有極大的幫助。」

在鄭大聖看來,「高峰」與否從來不能是自我命名的,而是要靠「時間」才能證明的,高峰作品要與時代協行、與時俱進,是創作跟時代相互選擇的結果。譚政從學理視角切入,眺望中國「高峰」電影創作道路,提出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是評價「高峰」電影的三個維度。同時,「高峰」作品一定呈現經典的藝術形象,體現出人性的美好和思考的深度。為了完成電影「金字塔」的佇立,我們要將地基做得紮實,解決現階段中國電影行業內存在的問題,方能迎來塔尖碰撞的機會。

論壇結尾,郝戎總結到,高峰命題看似是個高不可攀的命題,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篳路藍縷終將努力,雖心嚮往之很重要,心中懷著崇高的理想我們,去努力終究可以達到。

— END —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創立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行業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