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房企藍光發展即將被強制退市!花樣年、綠地控股們安全嗎?

2023-05-10     閨蜜財經

原標題:千億房企藍光發展即將被強制退市!花樣年、綠地控股們安全嗎?

摘要:還有哪些房企身處困境(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75篇原創

今天(5月10日),前四川地產「一哥」、千億房企藍光發展停牌了。

當天,藍光發展連發三份公告,宣告公司面臨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這兩天,重慶的天氣突變,羽絨服與短袖齊飛。在樓市,房企們的現狀也頗為相似,有的已安全度過寒冬,有的依然還在苦苦抵禦倒春寒。

本月,繼第一家被迫解散的「百強房企」、第一家停牌且將退市的千億房企後,還有哪些房企仍身處困境?值得投資者和購房者們關注。

01

5月9日,藍光發展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關於擬終止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概括來看,要點有三:

2019年,藍光發展正處於高光時刻。這一年,它的合約銷售額首次破千億大關,成功進入千億房企俱樂部,引發了業內外的關注。

因為有蜜友詢問,蜜姐當時也拆解過其財報(詳見:進擊的藍光!四川地產「一哥」神操作,購房者有便宜撿嗎?),對其快速增長業績背後的龐大債務壓力進行了分析。

儘管早有預期,但真正看到其終止上市公告的時候,依然讓人唏噓,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02

2019—2022年,短短三四年,藍光發展就完成了從巔峰時刻到跌入谷底。

藍光發展曾是四川房企中當之無愧的「一哥」,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牌房企。

2002年,其拿下了成都土地公開拍賣的「陽光第一拍」。

乘著四川省會城市成都的城市化進程東風,藍光發展一路順風順水。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布局金融領域。2013年喊出了「九年千億」的目標。

按理說,這樣一家老牌房企走全國化路線、衝擊千億銷售目標再正常不過。難就難在,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後,依然執著瘋狂擴張。

然而,藍光發展的狂飆幾乎除了得到「千億規模」這個虛無的頭銜外,剩下的都是麻煩。

其中,一大典型做法是不計代價地快速沖規模。

2017年報中,藍光發展合併報表範圍包括229家子公司;到2019年底,擴張至524 家子公司,更誇張的是2020年達到751家子公司。

成倍增長的合併報表子公司數量背後,是同樣快速增長的擔保額和負債。

2017年末,其對子公司擔保餘額合計216.88億元;2019年末為510.58億元;到2020年末這一數字增加至670.49億元。

2020年末,藍光發展的擔保總額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達379%。

債務問題就更加突出。

在房地產行業普遍積極降負債、去槓桿之際,2020年藍光發展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2%,凈負債率高達88.57%,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3.03%。

更戲劇化的是,其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高到讓人懷疑是「白打工」。

2019、2020年,藍光發展分別實現營收391.94億元和429.57億元;歸屬凈利潤為34.59億元和33.02億元;同期其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385.46億元和381.06億元。但好歹當時還能籌資。

03

到了2021年,疫情衝擊+房地產下行周期持續,藍光發展的情況急轉直下,直接「爆雷」。同年上半年其部分債務出現逾期。

2021—2022年,藍光發展持續賣資產、賣項目、大幅縮減子公司數量等,依然無力回天:分別巨虧138億元和249億元,償債壓力更大了。

從此前的泰禾、華夏幸福等到今年退市的千億房企新力控股、藍光發展,我們依然要對曾經快速崛起的房企黑馬保持謹慎。

相比而言,新力控股的瘋狂遠超藍光發展。蜜姐此前也分析過其債務問題(詳見:撕開新力控股的「新衣」:短債壓力大,股價萎靡)。

新力控股成立於2010年,2014年其銷售額為8億元,2018年飆升至887億元,2019年港交所上市,2020年合約銷售額破千億達1137億元。

距離高光時刻不到一年,2021年,新力控股就出現了流動性危機。今年2023年4月13日,被港交所強制退市。

房地產行業的洗牌和出清還未結束。

儘管如今的融資環境已優化,但一些房企仍困於債務和流動性難題之中。

幾天前,嘉凱、泛海控股、中天金融、新華聯、美好置業、陽光城、宋都股份等9家上市房企帶帽ST或*ST,面臨其他風險警示,甚至是退市風險。

5月5日,仍在停牌的花樣年控股披露關於重組的最新情況,占花樣年現有債務工具76.44%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

據觀點網報道,截至去年11月30日,花樣年境外債務總額約為42億美元(包含本金額40.18億美元票據),以及境內債務不多於400億元。

儘管其境外債的紓困化解取得了重大實質性進展,但境內債務還有待解決。

而2022年仍然保持盈利的綠地控股,也被曝出「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比如,截至去年末,其現金短債比為0.57,低於安全線1;對標「三道紅線」踩中兩道紅線。

總的來看,2023年對於房地產行業和房企而言非常關鍵,如何活下去依然是首要目標......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b7ef76724508dc0bec2a987798f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