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號法律顧問:李小亮律師(前記者),免費為讀者提供法律諮詢。
點擊關注
2020年,上海警方在一座廢棄的屋子內,發現一名神志不清、渾身酸臭的流浪漢,然而細查他的身份後,卻大吃一驚。
1
這位流浪漢名叫姚遠,曾經在1990年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到了著名的北京理工大學,是一個人人羨慕的人,可就是這位曾經的狀元郎,如今卻成為了一個蓬頭垢面的流浪漢。
這樣的巨大反差,難免讓人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這一切,還要從姚遠小時候的經歷開始說起。
1971年,姚遠出生在湖北省的一個偏遠的村子裡,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雖然給予他的生活條件談不上有多優渥,但是在學習方面,姚遠的父母一直都是當做家裡的頭等大事來對待。
可能是吃過了沒有文化的苦,姚遠的父母一直秉持著砸鍋賣鐵也要供姚遠讀書的宗旨。
好在姚遠本人也十分的爭氣。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姚遠的成績在班級里一直都名列前茅,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一直都是村民們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在他19歲那年,他沒有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拿到了高考狀元的成績,為了學習到自己喜歡的工科專業,姚遠沒有選擇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而是報考了北京理工大學。
在大學期間,姚遠和身邊一些家境優渥的同學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只能在自己無聊的時候來到圖書館看書,顯得十分的內向。
時光飛逝,大學的四年時間很快結束,毫不意外,姚遠被中國工業兵器集團看中,成為了旗下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端上了許多人羨慕不已的鐵飯碗。
2
可這一工作也只是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的姚遠在工作以後並不快樂,作為剛入職的員工,姚遠只能做一些高強度的枯燥乏味的工作。
而且,當初和他一起進入研究所的同學很快就升為了副研究員,甚至研究員的位置,只有姚遠還一直是助理研究員,這讓從小就生活在掌聲中的他十分受挫,而這一切,其實和他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研究所里,其他的同事有什麼聚會的活動都會叫上姚遠,但由於姚遠長期處於一個學生的狀態,平日裡只顧著學習,根本沒有什麼社交的能力和經驗,即便是和同事一起去聚會了,也很少能夠插上話。
這樣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姚遠堅持了9年,最終選擇辭去了這個鐵飯碗工作,隻身一人到上海闖蕩,想要在這裡有一番作為。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姚遠自身引以為傲的學歷在上海卻並不受人待見,這裡的求職門檻在他工作的9年時間裡已經悄然變為了研究生或者是海歸,並且對工作經驗的要求也非常高。
在屢屢碰壁之後,姚遠只好找了一家要求沒有那麼高的小型公司先做了起來,可急於求成的姚遠在這家公司的時間也沒有待太久,很快就因為一次和領導的爭吵辭職了。
就這樣,姚遠陷入了頻繁更換工作的一個死循環當中,不巧的是,在2008年,全球都面臨了一場金融危機,許多企業都迎來了很大規模的裁員,招聘人員的企業已經是屈指可數,這對於姚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3
在生活的高壓之下,姚遠的心理已經開始變得扭曲起來,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於是就扔掉了自己的手機,搬離了住所,開始了自己長達12年的流浪之路。
父母對於他的失蹤也是十分的著急,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一直到上海警方的這次發現,一切才水落石出。
此時的姚遠父母已經不在乎他是否給自己的丟人這一回事,只要姚遠還活著便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在回到湖北老家以後,姚遠的性格也開始逐漸的發生改變,決定在之後的生活里好好工作,孝順父母,彌補這十幾年來對父母造成的傷害。
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都不要忘了,我們還家人在背後永遠的支持我們,風雨過後,會有彩虹出現的。
今日推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