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星球媽媽說,這是一檔分享媽媽們真實經驗的欄目。
確診多囊症的各位女生們,在備孕的這段旅程中,你都經歷了哪些呢?最後成功受孕了嗎?
一起來看看丁香媽媽星球的媽媽 @小小小小雨 的故事吧。
看著懷裡熟睡的小寶貝,回想起 6 年來的多囊備孕之路,感覺像做夢一樣。
與多囊初相識,小瞧了它
婚後不久確診多囊,天真地以為吃了藥、月經規律了,就不會對生活造成多大影響,也不必著急要孩子,雖然當時我已經 27 歲。
就這樣,在婦科徘徊了兩年多,主要吃調月經的西藥,但一直沒有監測到優勢卵泡。
因為我比較瘦,皮膚也好,沒有多囊常見的肥胖、多毛、痤瘡困擾,所以沒太當回事。飲食、生活方面也沒有刻意做調整。
那兩年最遺憾的就是,買了那麼多排卵試紙、驗孕棒,從來沒有出現過兩條槓。
想要孩子了,才發現太難太難
轉眼到了 30 歲,家人、朋友、同事都開始催生,突然意識到是時候要個孩子了。
於是,打了兩次促排卵的針,終於監測到優勢卵泡,但兩次都沒有懷孕。醫生提醒了一句話: 「要不讓你老公也看看。」
老公剛開始是拒絕的,認為自己身體好得很,不可能出問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就是這樣,男人最怕戴上「不行」的帽子,其實精子質量跟性能力不是一回事。
抱著讓我安心的想法,老公去男科做了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他的精子質量太差了,還順帶查出其它問題……猝不及防,啪啪打臉。
這下好了,兩口子都有問題。怎麼辦?有病治病,還能咋辦!
接下來兩年時間,我們在不同科室多次就診。由於疫情影響,就醫不方便,中間還耽誤了差不多半年時間。
不過我也長舒了一口氣, 終於不是一個人背負孕育的壓力了。
終極大招,做試管吧
經過多方面的治療和調理,好孕還是遲遲不來,眼看年齡越來越大,在醫生的建議下,我們終於鼓起勇氣跨進了生殖科的大門,進入了試管嬰兒的治療周期。
抽血、打針、吃藥、通輸卵管、做宮腔鏡、測排卵、取卵、出現腹水、兩次移植……一個星期去醫院兩三次,現在想起來,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
有時候想想生育對男女真是不公平啊,不管哪方有問題,折騰的都是女方。花錢、花時間、身體受罪、心理壓力大……
永遠記得第一次移植失敗後,我的心有多碎、多痛,長久以來積壓的委屈全部化作淚水湧出來,止都止不住。
也永遠記得第二次移植,等待驗孕結果期間的緊張心情,確認懷孕後,激動到喉嚨發緊,心裡在吶喊: 「我懷孕了!我懷孕了!」嘴裡卻說不出一句話。
小寶貝終於找到媽媽了
也許是習慣了備孕路上的失敗、挫折,我也做好了應對孕期各種不適的心理準備。最早幾個月特別擔心保不住,生怕別人看出自己懷孕了。
沒想到寶寶特別爭氣,產檢一路綠燈,我的身體也沒有很累。以至於現在回憶懷孕期間有什麼特別不舒服,都想不起來。
因為是 多囊患者,孕前查出胰島素抵抗,所以我在孕期比較注意飲食,也一直堅持散步,體重總共長了不到 20 斤,寶寶 7 斤。
預產期當天沒有發動的跡象,入院做了內檢,聽從醫生建議直接剖宮產。沒有經歷見紅、破水帶來的怕怕,也沒有順轉剖的恐怖,就像做了個腹部手術,將寶寶接了出來。
一轉眼寶寶半歲了,他和自然懷孕的寶寶並沒有什麼差別, 他健康、愛笑,就像一個小太陽,驅散了籠罩在我們家的陰霾,我終於不用再羨慕別人的孩子啦!
想必上天也是心存憐憫,既然讓我經歷了備孕的艱辛,就減輕了我的孕期和分娩之痛。
感恩生命,善待生命,願每對不孕不育的夫妻,攜手踏過布滿荊棘的備孕之路,都能迎來孩子的笑靨如花。
分享兩點經驗和感受
1. 備孕是夫妻雙方的事, 久備不孕,一定要夫妻同查。如果雙方都有問題,經醫生評估自然懷孕幾率低,就不必執著「自然懷孕」,該試管就儘早試管。
2. 多囊妹子不管生不生孩子,都要好好愛自己。因為多囊會和我們相伴一生,除了月經不調、懷孕難,還會帶來脂代謝、糖代謝等問題,定期監測病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很有必要。
圖片來源:@小小小小雨
翁若鵬
審核專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婦產科主治醫師
推薦閱讀
星球是一個學習型媽媽的經驗交流社區,為你提供真實靠譜的孕育經驗和感同身受的理解陪伴,歡迎你一起來交流。
直接參與話題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