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數據來源:國民經略
隨著2023年各城市前三季度GDP數據的陸續公布,我們再次看到了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
01 2023年前三季度GDP前20強城市發展態勢分析
在整體格局上,前十強城市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穩定性和持續的增長態勢,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等城市依然穩居前十名。這些城市不僅在經濟實力上具有很強的基礎,而且在科技、金融、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也擁有很高的水平,同時還在政策制定、投資環境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使得它們在中國城市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從2023年前三季度50強城市排名整體看,前十格局保持不變,但第10城之爭將會愈發激烈。目前GDP第10城的守門員為南京,而天津、寧波、青島都是有力競爭者。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天津與南京差距有所拉大,寧波、青島一路向上,有望成為南京新的挑戰者。
在城市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南京作為守門員,面臨著來自天津、寧波、青島等城市的挑戰。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對南京的地位構成了威脅。當然,南京也有自己的優勢,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等,這些因素也將幫助南京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新晉萬億城市依舊是競爭最激烈的城市群體。過去幾年來,濟南、合肥、福州、泉州、南通、東莞陸續晉級萬億GDP俱樂部。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正在逐漸拉開與其他城市的差距。在這個激烈的競爭中,濟南和合肥的表現尤為突出,它們不僅在經濟上表現優秀,也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近年來,濟南、合肥和福州一直在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其中,濟南市以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合肥市則以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大力發展新材料、智能製造等產業;福州市則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融合發展,加速推進「數字福州」建設。
相比之下,泉州、南通和西安等城市在經濟發展中顯得後勁不足。其中,泉州市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以傳統的輕工業為主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其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南通市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但在經濟發展中缺乏足夠的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西安市則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但隨著旅遊市場的飽和和新興旅遊目的地的崛起,其旅遊業發展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東莞市與幾個省會城市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拉大。雖然東莞市在製造業方面具有較高的競爭力,但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推進,其傳統製造業的優勢正在逐漸減弱。此外,東莞市在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如何轉型升級、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佛山這座工業大城來說,如何穩守基本盤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佛山作為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和完善的產業鏈條,但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土地資源緊張、環境壓力增大等諸多問題。如何在保持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成為了佛山未來發展的關鍵。
02 2023年中國城市萬億級GDP擴容展望
2023年,中國有望同時擴容萬億、2萬億、3萬億俱樂部,城市競爭進入新階段。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競爭也在不斷升級。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擁有著眾多的萬億級城市和2萬億、3萬億俱樂部。這些城市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了全球城市發展的典範。
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內地已有24個萬億城市,包括2個4萬億級、1個3萬億級、4個2萬億級,以及17個萬億級城市。這些城市不僅在經濟上有著卓越的表現,還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和人口優勢。同時,這些城市還在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的競爭也在不斷升級。目前,中國的萬億、2萬億、3萬億俱樂部有望同時擴容,這意味著城市競爭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城市需要更加注重創新、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發展,以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第一組:重慶 VS 廣州,有望共同邁入3萬億GDP時代
作為中國的兩個重要城市,重慶和廣州的經濟一直都備受關注。這兩座城市的經濟總量非常龐大,而且都有著非常完善的產業體系。因此兩地的發展戰略一直都備受矚目。
過去的幾年,包括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的經濟總量已經成功超過了廣州,成為了中國的GDP第四城。這一成就的背後,離不開重慶市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然而,儘管重慶在GDP總量上已經超越了廣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廣州就沒有機會了。事實上,廣州和重慶之間的GDP總量之爭並未終結。兩座城市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向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廣州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中心之一,其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於貿易和製造業。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變化和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廣州需要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才能夠保持其領先地位。
而重慶則是一個以製造業和內需為主導的城市,其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於國內市場的需求。因此,重慶市的經濟發展更多地是依靠國內市場的支持和推動。
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和重慶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GDP總量之爭,更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之爭。兩座城市都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全球經濟形勢。
第二組:武漢 VS 杭州,有望共同邁入2萬億GDP時代
在成都之後,武漢和杭州這兩個城市也在迅速崛起,有望成為下一個2萬億俱樂部成員。
武漢和杭州都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兩座城市的GDP總量不相伯仲,你追我趕的態勢十分明顯。從各自GDP增速來看,今年都有望逼近乃至突破2萬億大關。這表明這兩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潛力都非常巨大,有望在未來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第三組:煙台 VS 常州,有望率先突圍進入萬億GDP時代
在中國的城市發展中,煙台和常州兩座城市以其快速的經濟增長和不斷壯大的實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兩城的GDP雙雙突破95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又大幅跑贏全省及全國。煙台名義增量超過500億元,常州超過400億元,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煙台和常州的發展優勢各有不同,但都在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轉型,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煙台作為山東省的重要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其機械製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產業發達。
常州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越的區位條件,成為了江蘇省的重要城市。常州的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發達,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展望第四季度,只要一切正常,煙台和常州GDP破萬億幾成定局。屆時,中國將迎來第25和26個GDP過萬億的城市,而煙台將成為山東第3個萬億城市、常州成為江蘇第5個萬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