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歷過「事事有回應」的關係嗎?
最近無意間刷到了一則視頻。
先是女方一直在發信息,一屏又一屏,而男方卻遲遲沒有回覆。
原本想點開評論區吐槽一下,誰知下一秒卻突然出現了「反轉」。
原來,男方只是因為加班,沒有及時看到消息。
等看到之後,立馬一條不落地回復了女方的所有信息。
而且,沒有「敷衍」。
而是有解釋,有交代,也給出了情緒上的響應。
這不就是「事事有回應」的關係嗎?
看完之後,帶著感慨和幾分嫉妒和羨慕,我拉到了評論區。
底下一條評論,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我不眼紅他給你轉帳,我眼紅的,是他會答你每一條信息啊。」
傅首爾曾說過一段話:
「分享的樂趣,在於回應,分享欲就是浪漫和愛情本身。」
是啊,接得住你分享欲的感情,真的很難得。
對方根本不捨得讓你所有的情緒和期待落空。
不僅如此,你還能從中感受到滿滿的在乎和安全感。
但顯然,這樣的伴侶並不多見。
從留言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現實:
空有旺盛的分享欲,卻找不到能穩穩接住的人。
發出去的消息,沒有得到回應。
分享的心情,也總是被伴侶忽視。
……
長期以往,我們便開始「識相」地收起自己「過剩的分享欲」。
其實,伴侶相處久了,會發現能講的話題無非就是那些。
畢竟日子是循環的,看到的、吸收到的信息也大差不差。
分享的強度沒有之前高,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完全沒有回應,或者灑出去的情緒總被忽視,真的很讓人寒心。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熱評:
我所有的秒回,不是因為我很閒,而是因為你很重要;
你所有的不回,不是因為你很忙,而是因為我不重要。
再忙的人,都有停下來的時候。
抽空回應一下,沒有那麼難。
再者,分享欲作為人的本性,它是不會憑空消失的。
如果有一天,對方不再願意和你分享更多,甚至不願意回應你的分享。
那麼很有可能,是TA把分享欲轉移了到別人身上。
TA不是不愛分享了,只是不愛和你分享了。
知名的情感博主@陳大力 曾說過一句話,我很贊同:
「跌入不被愛的谷底有很長的路程,不被傾訴絕對是第一個步驟。」
很多時候,感情消亡過程,就是分享欲轉移的過程。
一開始,對方可能只是沒那麼及時回覆你的消息。
慢慢地,開始忽視你的情緒和情感需求。
到最後,你突然發現那個以前和你無話不說的伴侶,居然置頂了和別人的對話框。
扎心嗎?很扎心。
無奈嗎?也挺無奈的。
明明你還上著心呢,對方卻悄無聲息地轉移了注意力。
曾經看到過一條網友的微博,發布時間是在深夜:
「曾經對象連打個噴嚏都會跟我分享,漸漸分享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有一次,無意間發現他和同事一天聊天的條數,比他和我一周的都多。」
「我有質問過他,他說他並不是對人家有想法,只是單純和人家分享生活」
「我想問分享欲轉移算是這一種精神出軌嗎?」
是不是精神出軌不好評判,但可以肯定的是:
從對方把分享欲轉移開始,這段關係就名存實亡了。
因為這樣一來,你只是空有伴侶的身份,
卻沒有得到這個身份應有的重視和關心。
還記得那個網上很火的「圖書館停電30秒」的故事嗎?
這就是個關於轉移分享欲,從而導致關係破裂的真實案例。
十點君陪大家再簡單重溫一下。
這是出自知乎高贊回答的一個故事。
內容寫的是帖主翻看男友的手機,發現他和另外一個女生保持了一年親密的聯繫。
他們並沒有太多越界的行為,但卻頻繁地分享著關於學業和生活的大小事。
幾乎每一天。
而真正令帖主崩潰的,是一些信息的時間節點。
比如,有次帖主生日,男友一如往常陪伴著她慶祝。
而在帖主許願的那30秒,男友卻接到了那個女生的消息「圖書館停電了,我好害怕」。
但是他卻對貼主說「是導師的信息,我看一眼」。
於是:
帖主在許願,希望兩個人 能健康平安,永遠在一起;
男友卻在一旁,用手機安慰著另外的女生。
故事的最後,帖主選擇了分手,男友痛哭流涕,求她原諒自己。
但帖主還是決絕地分開了。
「我不知道我閉眼許願的那30秒,你是在規劃和我的未來,還是在擔心圖書館裡的她。」
說到底,我們到底為什麼會介意伴侶轉移了分享欲呢?
大概是因為,在這份感情里,那些原本全部屬於你的快樂,都被分走了。
你在意的東西,在對方眼裡原來沒那麼重要。
而你所接收到的東西,從情緒分享到禮物,很可能都只是複製品。
成年人的世界裡,很多東西都有明確的規則。
戀愛會有告白,分手會有告別。
男女之間的相處也有一定邊界。
但唯獨分享欲這件事,它總是處在一個灰色地帶。
你過多地在意,對方覺得你小題大作;
你因此分手,對方更是認為你不可理喻,一點情面都不講。
可是,那個「圖書館30秒的故事」里的男主,當他把分享欲轉移的時候,他不知道這樣女友會介意嗎?
他是知道的,否則他也不會撒謊。
但是他卻一次次地懷著僥倖心理,拿著帖主的善良和愛去做賭注。
最後,輸得一敗塗地。
所以,如果真的想好好經營一段關係,請先主動去約束自己的分享欲。
尤其是對另一個異性。
之前看到過網上一對夫妻的聊天記錄。
最初,兩人感情很是濃烈。
一開始徹夜長談,再忙也會保持一陣子的閒聊。
後來,他們結婚了,女方異地工作,丈夫漸漸變得不再願意回應她的分享。
他們的聊天介面,每句對話的字數也都變得屈指可數。
女方自覺無趣,也就減少了分享。
你看,分享欲就是這樣的,沒有及時得到回應,那分享的熱情就會逐漸冷卻。
異地幾年後,夫妻兩人的感情變淡了很多,好像沒什麼太大的矛盾,卻也回不到從前。
心理學分析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這何嘗不是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呢?
何炅說過的一段話,強調了分享欲的重要性:
「一段感情里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麵包,甚至不是忠誠與否,而是分享。」
那麼,為什麼分享欲如此重要呢?
其實,你仔細回想一下,哪段感情不是從「分享」開始的呢?
你們看似互相分享著日常小事,實際卻是敞開內心的第一步。
在感情最濃烈的時候,也往往是分享欲最旺盛的階段。
你們不斷聊過去,聊將來,最後總會把重點回落到現在:
我想和你好好在一起,繼續我們未完的話題。
至此,你們產生了親密關係。
其實,「分享」就是溝通的最大動機,本質上是希望對方能參與到你的生活里來。
而及時的回應,就是願意和你保持溝通。
我們與其說「分享欲」很重要,倒不如說及時的回應和溝通很重要。
只有持續地分享、回應、溝通,親密關係才能不斷延續。
你看那些保持著分享欲,並且能及時回應的感情,一般都不會太差。
楊絳在《隱身衣》中曾及記錄過她和錢鍾書相處的細節。
他們會在無聊時,說些「廢話」玩兒。
一次,錢鍾書問楊絳:
「給你一件仙家法寶,想要什麼?」
楊絳思忖了一下,回答道:
「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
這個時候,錢鍾書就會開始「抬槓」:
「可是玩得高興,不免放肆淘氣,於是驚動了人,隱身不住,得趕緊逃跑。」
結果,兩個人都好似孩童,聊得非常激動。
「啊呀,還得有縮地法。」
「還有護身法!」
這樣的對話雖然瑣碎平常,甚至沒什麼用,卻十分溫暖治癒。
正如他們的感情,沒有什麼山盟海誓,也不夠轟轟烈烈。
但靠著一次次微不足道的分享,卻能抵抗住63年的風雨洗禮。
當然,十點君也要強調一點:
分享這件事也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對某些方面特別在意,有的人就比較鈍感。
分享這個動作的心理,是發自內心地想告訴對方你發生某件事後,當下的情緒和情感,並和對方交流、維繫感情。
而不是每日打卡式地報備早午晚安。
一旦過度地要求對方報備和回應,就容易變成「情緒索取」了。
最後,十點君想說:
如果你也遇到了一個接得住你分享的人,那一定要好好珍惜。
如果沒有,也希望你能把分享欲,留給值得的人。
總會有人願意參與到你的生活中來,和你分享生活瑣事,分享喜怒哀樂,與你保持愛意的連結。
在此之前,就請好好關注自己,過好每一天。
點個【在看】,希望十點君今天的「分享欲」,也能得到大家的分享和回應。
也希望你能在留言區,寫下今天自己想要分享的心情和故事~
因為分享欲,是最高級的浪漫,而有人回應,則是加倍的浪漫~
作者 | 阿慌,慌慌張張,不只為碎銀幾兩。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裡,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人生路長,只有身體無恙,
才能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模樣。
十點特創【自愈養生營】,
邀請忠於自己,忠於健康的你加入~
營內每天養生知識放送,
專業養生顧問1對1解答,
每周定期養生課程分享,
與同頻養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