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在呼和浩特古路板村體驗傳承悠久的龍燈節…

2023-02-22     呼和浩特日報

原標題:二月二,在呼和浩特古路板村體驗傳承悠久的龍燈節…

「二月二龍抬頭,吉言如意好兆頭,前程似錦樂悠悠。」2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二)大清早,新城區保合少鎮的古路板這個古老的村莊就熱鬧起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路板村龍燈節,在這一天精彩上演。祭龍神、觀龍燈、游九曲、賞山燈,這些寄託了民眾對新年風調雨順美好願望的習俗,不僅深受本村村民的喜愛,也吸引著市民遊客前來觀賞,同沾喜氣,共盼美好。

悠久歷史:

古村莊裡蘊含深厚的

「龍文化」

2月21日下午,呼和浩特晚報記者駕車從呼和浩特市區一路向北出發。在行駛到古路板村口時,問到為何古路板村會有龍燈節這樣的習俗,村口一位老人向記者介紹,古路板村位於大青山南坡,這裡有一條長約20公里的石灰岩層,高高地隆起於地表,遠遠望去,猶如一條長龍,橫臥在半山腰,人們自然而然地把大青山這段東西長約20公里的山脈稱之為「蟠龍山」。這裡廣為流傳著「神龍取水」「神龍降雨」的民間傳說。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指引,記者看到古路板村西有一座龍王廟遺址。據說,這處遺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遺址前,一棵樹冠龐大的老榆樹巍然挺立,樹齡高達250多歲,人稱「神樹」。遺址西面,一股從蟠龍山上流出的龍泉水蜿蜒流向村中。百年來,清澈甘甜的泉水四季流淌不息,綿延不竭地滋潤著這裡的人畜草木。遺址南,建於民國18年(1929年)的古戲台遺址依然可見牆上色彩鮮艷的壁畫。這一切,構成了古路板村二月二龍燈節深厚的「龍文化」底蘊。

「最初舉行龍燈節主要是為了祈雨。在清朝乾隆年間,我們這個地方特別乾旱,為了能夠向龍王求雨,就在傳說臥龍的地方建了一座龍王廟,並舉行盛大的儀式。直到現在這個儀式被保留了下來,如今更多的是用來祈福。」古路板村龍燈藝術傳人卜有良說。

卜有良介紹,龍燈藝術在卜有良本家傳承已經是第三代了。「我從18歲就跟著我的本家叔叔學習龍燈藝術,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對於傳承了300多年的古老民俗,我始終都是抱著崇敬之心,從準備到出龍,一絲一毫都不敢馬虎。」卜有良說。

儀式準備:

經歷四道程序

待「出龍」

龍燈節使用的「神龍」被擺放在村內龍王廟廣場最顯眼的位置。17時許,千人煮餃子現場已經擠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村民遊客。

卜有良介紹,每年的龍燈節都會從農曆正月二十三開始準備,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要經歷組龍班、請龍、飾龍和臥龍這四道程序。龍班都是由全村品行最端正的人組成,經過村民推薦並選舉最終組成龍班。等到儀式前一周,由龍班牽頭,民樂隊鼓樂開道,村民隨從,浩浩蕩蕩到臥龍處,由龍班子的班主主持請龍儀式,致請龍詞,敬紙獻貢品,點燃旺火,燃放爆竹,再由多人將龍體請起。在鼓樂聲、爆竹聲中將龍請到村裡空曠的地方,放在專門設置的木架子上,以便裝飾、裱糊。

其中「飾龍」環節是由龍班和村裡的自願者以及外村、外地的朝拜者共同完成的。「飾龍」一般是把龍體上舊的裱糊綢、紙拆去,再裱糊上新的綢緞,裱糊之後再進行彩繪。「飾龍」一般要在三天內完成。在農曆二月初一傍晚太陽落山前,民樂隊鼓鑼開道,鄉民隨行,由原班人員將裱糊嶄新的龍送到龍王廟遺址臥好,俗稱「臥龍」,待農曆二月初二正式出龍。

現場高潮:

千人沾福盼美好

龍燈節使用的「神龍」被擺放在村內龍王廟廣場最顯眼的位置。

17時許,千人煮餃子現場已經擠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村民遊客。「吃餃子了,吃餃子了。」在古路板村老村村口處,千人餃子宴熱鬧開場,只見遊客村民排著整齊的隊伍,等待工作人員分發剛剛煮好的熱氣騰騰的餃子。

「寶貝們,我們一起來繞龍,沾沾福氣吧。」市民姚先生一家四口來到現場,從龍頭開始,在龍腹下繞行。

20時許,此次龍燈節迎來最重要的環節,只見有十多名成年男子,將臥在龍王廟前的青龍抬起。村民巴特爾作為起龍人已經13年了,「用這樣的方式,給村民和遊客帶來歡樂,雖然會有些累,但是很開心。」巴特爾說。

卜有良說,這個環節叫「出龍」儀式,整個出龍儀式需要先起龍,然後游九曲,最後去每一戶村民門前送去祝福。這一套程序必須嚴格按照傳承下來的規矩進行。

據介紹,此次龍燈節使用的這條「青龍」全長32米,重120多斤。在出龍起龍時,臥龍處鼓樂喧天,現場燃放爆竹、點燃旺火, 十多個人正式起龍。並圍著龍王廟遺址正轉三圈,再隨著鼓樂聲下山入村,到達九曲前。最後來到每戶村民家送祝福。

文化傳承:

老習俗賦予新願望

在整個龍燈節活動中,除了有原汁原味的龍燈節,現場還有游九曲、賞花燈等民俗活動,讓大家盡享節日歡樂。

「最初舉辦龍燈節是為了求雨,期盼新年風調雨順,村民吃飽穿暖。現如今百姓生活富足,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現在的二月二龍燈節成為人們祈求幸福、安康和吉祥等表達美好心愿的節日,也給民間節日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卜有良說。

「我們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所以我們的龍燈節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人來參加。龍燈節既傳承了文化,又豐富了我們村民的生活,所以我會把龍燈節這一習俗好好保護起來,保留它300多年的原汁原味,並且要一直做下去,絕對不讓它在我手裡失傳。」卜有良說。

新城區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最初「敬龍祈雨,佑保豐收」的「龍文化」內涵,也逐漸衍生為多種祝福並存的「吉祥文化」。今天,它已融入各民族多風俗的日常生活和娛樂活動中,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節日形態,體現出勤勞善良的中國人祈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景。此次活動自2月20日開始,2月24日結束,共持續4天。

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李小濤表示:「以前只是聽說過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有龍燈節,但是從來沒有參與過,今年特意帶著家人前來參加,感覺特別震撼,看到了新農村的變化和現如今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

21時許,數千名村民遊客跟隨「神龍」前往黃河九曲陣,活動繼續,熱鬧不斷……

來源: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綜合 記者 馬妍、劉清羽 視頻:段磊

統籌/ 王文艷 校讀/ 張臻初審/王方 終審/阿拉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a77948d3f2f6b7bff6f118a6e1dc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