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2020-03-03     化州檢察


不久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全國勠力同心、全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此決定直指濫食野生動物的社會陋習,可謂切中時弊,順民心、得民意。

我國一些地方有食用野生動物的習俗。可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經濟條件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肆意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甚至進行炫耀性消費,將食用珍稀野生動物,視為身份地位、經濟實力的象徵。在這種畸形的飲食消費觀念鼓譟之下,濫捕濫殺野生動物屢禁不止,「野味產業」規模空前龐大。

此次新冠疫情的源頭,目前尚存不同看法,但鑒於疫情首先發現於存在野生動物交易的海鮮市場,並且近些年世界各地出現的一些烈性傳染病,例如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禽流感等,都與動物有關,此次疫情很大可能也與動物密切相關。

毫無疑問,饕餮無度、利慾薰心,不僅嚴重衝擊生態平衡、毀壞生物多樣性,也為公共安全帶來巨大風險。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不濫捕濫食野生動物,已成當前人類共識和社會文明的標誌,在此背景下,全國人大的決定,無疑體現了鮮明的時代進步。而此番疫情的肆虐,客觀上也大大提高了公眾拒食野味的意識。由此,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從根本上革除生活陋習,樹立尊重自然、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面臨極為有利的突破契機。

全國人大的決定篇幅並不長,其最顯著的特點是指向明確,態度鮮明,為許多行為劃定了底線、紅線。而隨著《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進一步修訂,濫食野味以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相信必將受到法律更為嚴厲的約束和懲處。

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和動保人士都在不斷呼籲拒食野生動物,本次疫情暴發以來,拒食野味的呼聲再起。多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相關網絡搜索中,已能看到 「拒絕野味,守護家人健康安全」的提示。所有這些,都在致力於革除陋習,保護公眾的健康安全。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健全法律的同時,尤為不能忽略的是,要想方設法發動全社會,大力倡導文明的生活觀、自然觀,並進行持之以恆的宣傳、警醒。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中國人歷來就有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也絕不乏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優秀文化傳統。此次疫情給我們的教訓極為深刻。全國人大的決定,是以法律紮緊制度籬笆。而之於普通個人來說,也應該反求諸己,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再次重蹈覆轍。

革除生活陋習,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就從拒食野生動物開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_j8n3AB3uTiws8KW8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