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類的觀點看來,與狗狗對視的時候,狗狗主人或者會認為狗狗能讀懂自己臉上的喜怒哀樂,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一項針對大腦活動的研究發現,其實對狗只來說差別不大。簡單來說,狗只並非靠臉認人,或以此辨識人類情緒。
雖然狗只的面部表情已演變到合乎主人喜歡的模樣,但最近刊登於「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卻發現,它們對人的樣貌並無特別喜好。來自羅蘭大學的共同研究作者 Attila Andics 說:「這令人驚奇,狗只在閱讀情感及面部辨識方面均表現出色,但它們的大腦似乎沒有針對此部分的設計。」
狗狗的面部辨識系統,只會用來分辨你是「人」還是「狗」。
在研究中,Andics 及同事一共掃描 20 只家犬以及 30 個人的大腦。他們各自躺於磁力共振(MRI)掃描機器中,研究人員則向他們展示一系列的兩秒影片,片段大概包括人及狗的臉或後枕,每次的順序均不一致。
研究小組發現,狗只大腦的特定區域,對於不同物種有不同的活動情況,並對同類的影片反應更大。而它們在看狗或人的面部及後枕時,腦部區域反應均無差異。相比之下,人腦區域則顯示出不同活動,具體則取決於影片顯示的是面部還是後枕,若看到面部的話,通常會出現更強的反應。
Andics 指出,狗的大腦變化,主要集中在看到對象是狗還是人;而人的大腦變化,則主要集中於是否看到臉,「面部是人類視覺交流的中心」。該研究結果表明,在交流方面,狗只相對不依賴於面部。他解釋指,狗腦的設計並非專門針對面部觀察,可能與動物多透過肢體語言作交流有關。
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學院教授 Sophie Scott 指出,人腦有不同網絡處理從面部所得的各種資訊,但「狗只的面部識別系統,只用作分辨對方『是狗還是人』,並不在乎面部細節」。而且,它們仍有其他評估人類的方法,她舉例:「狗只可以憑氣味知道誰是它們的朋友。」
狗主要通過氣味去感知世界,這一點是肯定的,但也有不少鏟屎官通過實際經驗得出結論,主人自己的聲音也會讓狗有特定的反應,比如將自己的聲音錄製下來,在某個時刻播放,又或者通過一些網絡攝像頭自帶的麥克風進行語言交流,這些情況下,他們也發現自己的狗狗會有相關的反應。
而巨小萌訓犬師蚊子則認為,狗接收指令執行指令,除了剛才說到的語音類型外,更多是通過主人的一些動作行為,或者是一些工具輔助所傳達的指令去執行。這也是普通家庭更容易上手訓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