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8期文化產業評論
五一假日全國人民沉浸於景點人山人海遊客照之際,「精緻露營」正在受到中產的青睞。事實上露營早已不再是小眾項目。而「精緻露營」的風卻透過網際網路的螢幕吹進了年輕人的心。可是一場「紮營一上午,布置一下午,累到癱倒在帳篷里,第二天拆營一上午,下午貨拉拉返程」的露營真的是我們所嚮往的嗎?
作者 |橘總夏夏
編輯 |王夢宇
來源 | Vista氫商業
正文共計4217字 | 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春天的假期總想離開CBD呼吸新鮮空氣。
去年戶外網紅活動是法式野餐, 一塊拼多多10元格子布就是一片小天地,套上一條花裙子就能cos愛麗絲夢遊仙境,但總被公園裡嘈雜的熊孩子,以及旁邊臭腳大叔破壞氣氛。
網紅輪流轉,簡陋又擁擠的野餐只能算小學生春遊, 現在「精緻露營」才叫360度無死角擁抱大自然。
什麼是「精緻野營」?在全方位解鎖這個新中產玩法後,我的大腦陷入糾結:
眼睛:完了,我入坑了,錢包:淡定,別衝動。
「為了去露營,我叫個貨拉拉」
精緻的露營,從眼花繚亂的裝備開始。在小紅書的平行世界裡,沒有帳篷的20歲人生不算完整。
帳篷如房子,是擋風遮雨的庇護所,也是彰顯品位的輕資產。品牌如地段,大小如戶型。住在迪卡儂雙層防水帳篷里只能算快捷賓館,純棉復古的丹麥大白熊帳篷是叢林裡的五星級大城堡。
幾張白布能花多少錢?一套5000元起跳, 只要預算到位各種戶型面積隨意挑選。你能擁有羅恩一家看魁地奇比賽時住的「米拉芒魔法帳篷」,或者巨人國的約頓海姆大本營。印第安酋長都沒你壕。
通常來說, 「精緻」程度和帳篷占地面積成正比。內部可以加帳劃分出臥室、客廳和陽台等區域,寬敞堪比酒店套房、挑高姚明來了都沒問題。 前後兩道門南北通透,四面八扇窗全景敞視。
對內空間足夠大,對外造型優雅。資深野營博主測試過一款售價14000的藍色豪華帳篷,大是真的大,網友調侃 「這是部隊行軍專用吧」。
所以能滿足空間大又華麗雙重標準,蒙古包才是帳篷界的勞斯萊斯啊。
帳篷是入門第一步。防曬又擋雨得準備天幕,最好和帳篷配套;既然追求「搬家式」露營,首先床上用品不能含糊, 床墊、睡袋、毛毯一應俱全,防止陰天下雨帳內潮濕最好鋪張馴鹿皮。
如果受不了野外一絲寒冷,可以在帳篷里放置 取暖爐(前提是空間足夠)。想到野外看雪, 柴火爐以及防火帳篷則必不可少。
夜晚照明最重要,追求拍照有氛圍感的小資還要另買一盞 華而不實的煤油燈;
椅子、桌子不是必須卻能提升內心滿足感和拍照畫面感。花五六百買一把圈內人強推的Helinox月亮椅不算貴, 真正燒錢的是配件。
「坐墊300+,遮陽板300+,躺椅腳400+,還有地釘、掛帶、防塵墊, 全套至少3倍椅子錢。」
野餐只能帶點水果飲料,野營卻能一邊做飯一邊欣賞風景, 意味著廚房都要搬到野外。鍋碗瓢盆少不了,刀具砧板必須防水。千萬不能忘 大容量水桶和燒飯的燃氣or酒精爐。嗷,還要專門配備一輛手推車,負責運輸以上大量設備和食材。
光是特定裝備的特定品牌就足夠燒腦以及燒錢。精緻的露營要把 「表面」功夫做足,隨便穿個T恤褲衩 有損調性。
出門前最好研習 戶外休閒穿搭指南,衝鋒衣防曬衣漁夫帽是標配,風格要麼日系休閒或者美式洒脫。如果裝備包含supreme帳篷、GucciX北面老花背包,那一定是精緻露營的超綱玩家。
「剛入門的小白,買裝備根本停不下來」結果只能預約一輛貨拉拉,SUV、皮卡的後備箱,根本無法承載搬家到野外的雄心壯志。
追求精緻的同時是增加繁瑣和人力,越大的帳篷越氣派也越是負擔,動輒25公斤的帆布光是支棱起來就已經消耗大半體力。
於是重型裝備下的露營行程大概是這樣: 紮營一上午,布置一下午,累到癱倒在帳篷里,第二天拆營一上午,下午貨拉拉返程。與其說是放鬆身心享受自然,不如說是魔鬼自虐式拉練。
安心享受露營的基本條件就是周末雙休不加班,找個信號不好的野外基本可以屏蔽企業微信。於是 找到合適的露營場地相當重要。
「不過夜俱樂部」的主理人表示像深圳這樣的地方對露營不是很友好,公園禁止扎帳篷、不能打天幕, 後來不得不在一條污水排放的小河邊紮營。生活在缺乏公共露營地的大城市,小白只能抱團組織跟著大神走。
精緻露營如果沒有怡人的景色和寧靜的氛圍,那和在客廳扎個帳篷沒啥區別。
如今買裝備不再是最in的玩法,新風潮叫 「make your own gear",高端玩家手工製作裝備,自造針織布藝、桌子椅子。 果然比金錢更貴的是時間。
我腦補一遍從採購物資到安營紮寨的過程,已經累得不想動了。
不玩露營的中產不是真中產?
露營並不是新鮮玩意。二戰時期許多流離失所的人被迫在野外生存,選擇就地搭建簡易營地用來休息。
二戰後,露營開始成為美國有錢有閒階級的娛樂方式,在現代化的城市呆久了,城裡人 通過露營給自己創造回歸野外與自然的閒情逸緻。
逐漸露營文化由美國基督青年會和童子軍國際組織傳播到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 日本政府就熱衷於興建公共露營地,學校組織學生學習戶外避險與生存。我第一次認識露營就是從《蠟筆小新》開始的。
2018年一部講述女高中生戶外愛好者的動畫片《搖曳露營》,讓眾多觀眾紛紛前往原型山梨縣打卡,為山梨縣 創收8000萬日元,賺得盆滿缽滿。
被稱為戶外聖經的《GO OUT》也是創辦自2008年的日本雜誌,引領包括但不限於露營的戶外時尚潮流,把戶外泛化成一種生活方式,從裝備到服飾再到家居提供全方位指南。
自從韓國女團Fin.K.L再聚首參加團綜《Camping club》 引爆韓國露營熱,2019年起韓國接連播出露營主題的綜藝節目,如《改造露營車》《機制的露營生活》等。在《新西遊記》春日露營特別篇里 幾個老友圍坐在篝火前嬉笑打鬧,也是讓觀眾們最愜意的時刻。
除了「搬家式」露營,在露營變得越來越大眾化的同時,更多形式被熟知。
比如 房車露營,開著一輛汽車就能去流浪。最近勇敢出逃家庭的蘇阿姨,就選擇了房車露營的方式活出第二次人生,看得網友心潮澎湃也想跟著阿姨走四方。
小紅書達人買來二手鈴木北斗進行翻新,後備箱就是床鋪,在車外支起棚子小桌板立刻充滿生活氣息。 評論區除了求改裝攻略、就是求同款男友的。
除此之外還有 技能露營,主要指包含一系列知識和技能的戶外生活方式,包括 生火、搭建庇護、使用工具、雕刻、用天然材料製作容器和使用繩索。撿起祖先玩剩下的東西,像貝爺一樣體驗原始生存狀態下的刺激。
還有圖個清凈的 單人露營,顧名思義一個人進入野外,適合藝高人膽大的探險家。比如《機智的醫生生活》里的蔡頌和醫生趁著難得空閒,獨自開車找片空地搭帳篷,一個人 悠閒地邊煮咖啡邊看書,順便邂逅羞澀的鄭醫生。
類型豐富、理念先進,露營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選擇的生活方式。
就國內的露營而言,去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出境受限,在家又憋得太悶,開始尋找新的旅行玩法。
2018年中國露營地投資報告指出, 預計到2025年我國露營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個目標很可能提前完成。
去年小紅書端午旅遊報告指出, 人們的露營意願上升了將近300%。
從露營裝備銷售情況來看, 去年3-4月天貓露營消費同比增長200%。今年1-3月露營產品的銷售額是野餐的2倍之多,天貓戶外用品規模也連續兩年都在以兩倍速度增長。
露營漸漸不再小眾, 僅在過去的3個月,就有325萬人在天貓商城搜索「露營」,下單人數超過170萬。
除了銷售額增長,進入露營市場的品牌也越來越多。牧高笛、羅克等傳統品牌去年開始做起精緻露營,homeful、Vidalido等新品牌勢如潮湧。
露營品牌五花八門,從平價到中高端分別排布,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平價的迪卡儂,500以內就能買到幾乎全部服裝,算是打工人露營的性價比之選。
中高端的露營品牌,如被稱為「露營界LV」的日本頂級戶外品牌snow peak,服飾類價格均上千元,帳篷類五千甚至上萬元,還 往往能在戶外運動界引領風潮,也滿足了更注重享受跟逼格的中產階級人群。
從基礎的露營裝備到相關的服飾、廚具, 都在向潮流化和高端化升級。
服飾中出現了專門配合露營穿著的 「山系服裝」,緣起於日本的urban putdoor風,結合都市服飾的美觀實穿和戶外的功能性。
山系服裝則更像是在以上兩方面加強版的專業登山服飾,更加機能風,年輕人的野營不是灰頭土臉,造型必須凹得精緻潮流。
被稱為「三大山系戶外品牌」的White Mountaineering、And Wander和Nanamica這兩年甚至變成潮服的分支,與fila fusion等潮流品牌聯名,像真正的潮牌那樣成為年輕人的 身份標誌。今年北面與Gucci的合作首秀也從露營文化汲取靈感。
咖啡中也出現了戶外咖啡手沖壺、凍干咖啡粉等,既然露營是要享受生活,就一定要精緻到生活的分分毫毫。
為了 呈現最佳出片效果,露營玩家還會專門購買無人機,在天貓無人機的銷售增速比帳篷還要高。
既然露營就是種折 騰又費錢的「體力活」,為什麼年輕人依舊樂此不疲?
厭倦了辦公室格子間和狹小的單身公寓,去野外是一次 「短暫離開」。
露營是新奇的體驗和生活的「意外驚喜」,一位愛好者說「很多人去露營是想換個生活方式,或者對現在的居住環境不滿; 退一萬步,就算露營體驗很糟,反而能加深對宅家生活的眷戀。「
「露營家是生活對沖大師」
準確地來說,露營是中產對沖生活的專屬。
工業化製造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距離,用技術征服和改造自然更加深了這種隔閡。
於是中產生活的世界只剩兩種風景:一種是充斥著理性、算計和效率的 城市景觀,另一種卻是悠閒、消遣和浪漫的 消費景觀。
即使露營是對荒野景觀的烏托邦式的追求,說到底它仍然是最典型的消費景觀。正如小紅書上的精緻擺拍,以及綴滿英文品牌名稱和價簽的裝備清單。
年輕人熱衷追捧精緻的露營文化,絕不是體驗極端條件下征服自然的快感,而是在未經染指的荒郊野嶺, 享受在家一般的便利舒坦。
這就意味著 需要更多眼前的苟且,支付遠方的帳單。精緻露營的另一面通常是精疲力盡。
小紅書上一位裝備剁手狂陷入反思,與其追求格調的搬家式露營, 不如尋找輕、少、精的方式,重要的是享受露營本身。
「因為我想把逛淘寶和卸貨的時間, 留給自然。」
話題互動
您露營經濟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AMdNHkB9wjdwRpvcO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