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新劇收視再度撲街,「塘主」歸來難主沉浮

2022-04-03     伍脊六獸

原標題:張翰:新劇收視再度撲街,「塘主」歸來難主沉浮

張翰:新劇收視再度撲街,「塘主」歸來難主沉浮

時隔一年,張翰終於有新劇開播!

自去年,張翰主演的都市言情劇《海洋之城》播出後,沉默多時的張翰終於迎來了新劇開播。最近,由張翰、焦俊艷領銜主演的抗戰年代劇《烽煙盡處》在被壓了三年之後,終於登陸桃廠、鵝廠兩大廠牌,也成為近期新開劇中,唯一一部走戰爭路線的電視劇。

然而,儘管該劇題材特殊,張翰和焦俊艷的組合也迎來了不少粉絲,但是自開播以來,《烽煙盡處》的成績卻並不理想。

貓眼數據顯示,《烽煙盡處》上線數日以來,最好成績是第十名。而燈塔數據的同時段數據則顯示是11名。至於流量標配的輿情熱度,《烽煙盡處》甚至差到連榜單都沒有登上。

當然,平台數據不能代表一部劇的質量。畢竟,戰爭題材電視劇本來就受眾群較為固定,更何況一般這種劇是衛視標配,專供中老年觀眾享用,平台數據不理想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詭異的是,《烽煙盡處》並沒有如預期一樣成為上星劇,而其中的理由很大程度上是該劇的質量也並不如預期來得精彩。

《烽煙盡處》改編自酒徒的同名歷史傳奇小說,原著曾被評為「2013年中國網絡文學年度好評作品」。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前夕,居住在內蒙古察哈爾地區的20歲青年學生張松齡和同學朱成壁、彭學文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策劃了一起火車刺殺行動。然而,毫無實戰經驗的他們卻行動失敗,並在日本軍人的追擊下遭遇了滅頂之災。自此,在經歷了國讎家恨後,張松齡毅然參加了革命。從單純青年成長為抗戰英雄的故事。

雖然《烽煙盡處》的故事大框架有著一定的歷史背景,但是作為電視劇來說,該劇的劇本處處透露著不合理的劇情Bug。

該劇的開場由張松齡夥同同學朱成壁、彭學文在一列火車上的刺殺行動開始。老實說,這個開場雖然缺乏新意,卻是傳統抗戰劇,諜戰劇的標配,即便情節老套了些,可鑑於張翰罕見地出演此類型電視劇,觀眾的期待還是很高的。但是,接下來的劇情就十分讓人難以理解了。三位殺手看似老練地接近目標之後,負責開槍的朱成壁突然掉鏈子,渾身顫抖,滿頭是汗,再加上可以加入的慢鏡頭,頓時讓緊張的劇情泄了氣。毫無疑問地差點被對手反殺,只能閉眼跳車。姑且不論演技如何,就橋段而言,就給觀眾一種硬湊的感覺。既沒有交代三人如何得知這個日本人的身份,也沒有在後續劇情說明他們是安排這次刺殺行動的細節。讓這場戲完全成了交代人物的兒戲。

再來就是當張松齡與同學們一起偷跑去北平的路上,因朱成壁的背叛,而被日本人收買的馬匪綁票,張家父母湊足了錢,前去贖回孩子。儘管,非常理解,張松齡的母親是蒙古族女人,個性要強,有俠氣。但是,張家父母帶錢來是為贖回被綁票的孩子們的,不是來殺馬匪的。然而,為了讓主角背上殺親之恨,劇本強行安排張松齡母親用冷兵器對付拿火槍的劫匪。還先發制人,在老公和孩子沒逃到安全區域的時候,張母就開弓射箭。到頭來,讓張父直接被馬匪打死,讓給錢就能活命的學生們無辜喪命好幾個,這種降智的邏輯,的確是不值得任何衛視頻道擔這個「神劇」的風險。

也難怪,該劇開播之後,雖然播放數據不行,卻收穫了大量豆瓣的一星差評。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這劇的劇情。此外,該劇的後期製作水平也相當粗糙。不少看劇的觀眾都反映該劇畫面不夠清晰,時常出現聲畫不同步的現象。由此可見,《烽煙盡處》的質量堪憂,恐有口碑撲街風險。

雖說,一部電視劇的質量不完全取決於演員,但是不可否認,自2014年演完《杉杉來了》之後,張翰再沒有主演過超過6分以上的電視劇。一方面是劇本問題,而另一方面,重複的人設,老套的偶像劇,已經很難喚起觀眾的興趣。特別是去年播出的43集都市言情劇《海洋之城》。雖然打著首部國產航海劇的旗號,但劇情依舊是傳統瑪麗蘇套路。已經38歲的張翰始終難走出霸道總裁的人設,讓《海洋之城》開播後沒有掀起半點水花,甚至連豆瓣都沒能開分。

因此,外界一度有傳言,張翰因為近幾年事業下滑,投資的影視劇接連賠本。與此同時,由於年齡的增長,逐漸失掉了主演偶像劇的競爭力。正如此次的《烽煙盡處》,當時該劇開拍時,張翰已經35歲,但是該劇男主角張松齡的角色設定是20歲出頭的小伙子,這使得不少觀眾注意到張翰漸衰的面龐再演這樣的少年已經相當違和。更何況,飾演他母親的倪景陽現實生活中才大張翰5歲,即便有妝發加持,也難掩畫面的尷尬。

對比年齡相仿的雷佳音、朱亞文、胡歌、楊爍等人近兩年出演的電影、電視劇作品,大概很多觀眾就了解「塘主」的影視作品到底有多麼地局限。除了偶像劇,張翰幾乎沒有出演過一部正劇。此次他挑戰《烽煙盡處》,似乎有轉型的意思。但是,追究《烽煙盡處》不是《偽裝者》,張翰想要轉型成功,還需要更有價值的劇本出現才行。

可能張翰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網絡上始終有消息稱,張翰為了能夠接到更多好戲,已經主動降低片酬兩次。角色也從原本的絕對男主角,放寬到男二也可以的程度。儘管無法確定這一說法的準確性,但如果張翰真的能夠主動出擊,那麼未來很可能轉型成實力派也說不定。

當然,從近些年國產劇的發展來看,遇到事業瓶頸期的中年美小生著實不少。他們在年齡上可能已經到了「叔圈」級別,但是論起顏值來,個個因為保養得當,而無法成功轉型成家庭劇里的小丈夫,主婦男。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幾個例子大家可能就理解了。

進入2022年,國產劇市場再度出現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年演員逐漸有了一席之地。儘管他們大多數仍然擠在家庭劇這一單一類型劇里,但越來越多樣化的題材與元素,讓中年愛情逐漸有了市場。然而,雖然市場發展向好,但是其中仍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比如熟齡男演員。普遍來說,而他們的資源遠比同齡女演員要好,但同樣經受跟張翰一樣的尷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至今形象管理非常出色的陳坤。論年輕和走紅的年份,他與胖叔叔黃磊、潘粵明等人年紀相差不大,甚至比沙溢、佟大為還要年長3到4歲。但就外形來看,陳坤的絕世美顏,即便是在《侍神令》里,也是吊打了一眾年輕演員。因此,這樣的男明星很難像黃磊、沙溢、或者潘粵明那樣,順利過渡到家庭劇里,也很難飾演誰的老父親、誰的岳父。即便強行出演,也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

與陳坤境遇相同的,還有保養得當的黃曉明、陸毅、鍾漢良、言承旭。他們夾在青春和熟齡的夾縫中間,既再難搭20歲的小姑娘出演青春偶像劇,又很難接到正劇、時代劇的角色。因此,反而因為年紀越大,戲路越窄。其中的最大的癥結就在於,國產電視劇寫不好成年人的愛情。

比如前段時間陳坤、辛芷蕾主演的都市劇《輸贏》就是如此。雖然該劇有付遙的同名商戰小說做底,但由於國劇最短的那塊板就是職場劇,因此,《輸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迎合觀眾一個勁兒地發糖,要麼就是硬著頭皮把職場演下去。因此,《輸贏》迎來兩極化評價。喜歡磕CP的都說好,喜歡看劇情的都說太像低幼偶像劇,職場全為談戀愛服務。連帶著,連陳坤的演技都受到了質疑。新作品沒能換來一句好,反而被罵是開歷史倒車。

所以,美中年們到底如何破局?看看隔壁韓劇,答案就能顯而易見。

論起近些年風靡亞洲的浪漫韓劇,不管是《鬼怪》還是《機醫》系列,亦或是這兩天剛完婚的玄孫主演的《愛的迫降》,無一例外都是美中年們帶來的佳作。他們要麼是題材新穎,要麼是職場戲份紮實,要麼是以大歷史背景構建新時代故事。多樣的題材,新奇的角度,深耕的劇情,讓這些電視劇有著紮實的劇本。再搭配上演技成熟的美中年們,自然獲得了厚血加成。角色通過特殊身份、處境推動劇情,在高能劇情的輔佐下,讓角色彰顯魅力。這種相輔相成的化學反應,給了美中年們充分的發揮空間,作品自然既受歡迎,又有口碑。

綜上所述,如果內娛的張翰們想要真正實現演技突破,最根本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出符合以上條件的中年愛情故事。如此一來,即便不是強行扮丑,強行轉變外形,美中年們同樣能夠產出高質量,有口碑的佳作。

所以說,張翰如果真的有投拍電視劇的話,就不要浪費錢在流量上。真正能夠能讓事業脫困的是合適你的劇本。請告別低幼偶像劇吧,這樣「塘主」仍會是那個巔峰時期的「塘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9d6e7f31ffc2cd9a2a041339580a6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