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GRE經濟本科轉數據的圓滿申請:哥大我來啦!

原標題:無GRE經濟本科轉數據的圓滿申請:哥大我來啦!

恭喜Me留學全程無憂W學員收穫

數據類名校申請Offer大豐收!

學員背景:

美本經濟本科 (社大轉大U)

GPA 3.8+

無GRE

三段實習經歷

錄取院校

萊斯大學數據科學

南加州大學分析學

哥倫比亞大學應用分析

南加州大學空間經濟與數據分析

紐約大學科技管理(帶獎$6,000/年)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商業分析(帶獎$8,000)

我來美國讀書已經有近10年了。從14歲來到明尼蘇達讀中學,到如今UCI(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准畢業生,在別人看來,我成績還不錯,走的每一步都很穩。但,走在這條穩穩的路上,我卻清楚地知道,我想要的是更多的挑戰。

從2013年開始:走入美式校園

我是8年級來到美國的,當時是在明尼蘇達州的一所學校讀初中。不同於東西海岸華人聚集較多的大城市,我的高中地處美國中西部「大農村」,完全是白人居多的美式高中,國際生少之又少。當時我是校內唯二的中國人。由於英語不好,再加上文化衝擊,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逐漸適應美國的校園生活。不過也正是因為在美國大農村的讀書經歷,讓我更加堅定大學一定要去大一些的城市讀。

美式高中運動會

入讀UCI:我的大學體驗感去哪了?

我的大學生活更為波折一些。在有了「想要去加州大城市讀書」的想法之後,我是自己著手申請大學的,當時的夢校是UCI。然而,由於幾乎零經驗申請,我的大學申請結果並不是很好,只能去到UCSC(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雖然學校在加州,但我生活起來卻感覺比高中生活還要不舒服,學校的各種資源也不是很對我的口味。因此,在讀一個Quarter之後,我決定「曲線救國」,走社區大學轉學的道路。好在,我一直把自己的學習成績保持得不錯,這也讓我能夠比較地順利從社大轉入了UCI。

UCI的Student Center

大三進了UCI之後,我其實沒能如願沉浸式地體驗到期盼已久的大城市校園生活。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大三一年我基本都是蹲在家裡上網課,直到大四才恢復到線下課。回到校園讓我感覺很好,也讓我終於有了想要的大學生活,但是我也時刻感覺畢業在我身後步步緊逼。回顧自己頗為波折的大學生活,我發現自己一直在被推著走,無論是想要讀UCI的想法還是要保持GPA的需求,都在推著我從一個目標到下一個目標,沒有時間去充分地融入、體驗。在我一波三折的大學生活中,空白期很多,體驗感四捨五入也沒有多少。在UCI的第二年讓我嘗到了真正Engage in School的甜頭,我對這種校園生活格外不舍。繼續延續校園生活也是我想要申請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決定申研:我需要更多Surprise!

另一個想讀研究生的原因,則是對更多挑戰的渴望。一直以來我是比較注重學業的人,因此我的成績一直不錯、保持得很穩。但,我在這個舒適圈太久了,不需要有太多掙扎就能保持不錯的分數。我想要更多挑戰,更多驚喜,想要那種人生一下子被Surprise到的感覺!

同時,輾轉大U和CC學了4年經濟,自我感覺學到的大多仍舊是理論性的東西,沒有積累到實踐經驗,對於找工作沒有直接的幫助。最明顯的就是當我想要去準備簡歷找實習時,我發現自己幾乎沒有什麼紮實的內容可寫。因此,我定下了申請名校研究生的想法,而且一定要讀一個對求職有幫助的、符合時代所需的專業!

不過,想法的確定只是第一步,其實對於要申請什麼類型的專業我還是非常迷茫的。考慮到大學DIY申請結果不盡人意,我決心找個好中介,一方面是幫我操作申請。另一方面,我只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就業,至於具體走什麼方向、讀什麼專業,我當時並沒有頭緒,我想這一點很多在本科與研究生分岔口的同學都有這種感覺。我很需要比較專業的意見,去幫我理順思路。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在線上線下廣泛搜羅中介,也問了身邊很多朋友。

鎖定Me留學:網絡一線牽

遇到Me留學完全靠緣分,當時在小紅書直接搜關鍵詞就跳出來了,加上之後正好是周末,說是周一聯繫,果然周一我就跟顧問老師聯繫上了。那時候其實我對申請可以說是毫無概念,也在同時和幾家中介聊著,他們中有人建議我不要學數據分析直接學CS,有人建議我直接去讀會計,說是比較好找工作,我整個的狀態就是很迷茫、很糾結。

但是,在跟Me留學的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我感覺能夠更好地理清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定下基準的多維選校底線,比如就業目標之外,我就是想要去居住感很好的地方讀研,不然就算學校很好,在居住感不好的地方生活,我也會很難受、不想讀。另外我比較關注的,就是城市的安全指數,不想去芝加哥或者太危險的城市。

還有一點我讓我堅定選擇Me留學的,就是顧問老師在整個過程中都很尊重我的意見。由於我大學生活比較分散且一直專注在學業上,實踐經歷的缺失成為了我一個比較致命的短板,亟需找實習。以往遇到的中介總是上來就明碼標價告訴我要買哪個實習,但是我的顧問老師一直以來都是在鼓勵我先去自己找找看,從來不Push我去做一些事情,讓我感覺能夠舒服地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走。

我也比較喜歡Me留學的定金機制,感覺讓我對整體的服務會更加放心。其它中介雖然有信誓旦旦地跟我打包票說,能去到很好學校,但是都是說要先把錢全部收上去,一所沒錄再退,這種機制讓我感覺不舒服。因此,多項對比下來,我很快就決定選擇Me留學,開啟我的研究生申請。

申請季展開:但不止為了申請

進入服務後,我原本是計劃考GRE的,但是奈何種種因素影響並沒有堅持下來,不過老師們還是很用心,對我的備考過程一直很關注,幫我指定細緻的GRE備考計劃,且一直在定期跟進我的GRE學習情況。另一邊,我也在Me留學的幫助下,成功找到了諮詢公司的實習。這段實習經歷對我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不僅僅是對申請的幫助。

在開始實習之前,我一直以為諮詢公司就是做很多Data,技術上的事情,一開始我也是想搞技術的。但是進入實習後,我有機會跟經驗很豐富的分析師一起工作、交流,他告訴我,我們要做的其實更多是策略上的事情,是去通過Research,給出客戶最優解決方案。這個流程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東西要做。這個實習做下來,累是一方面,我更多的是感覺很有意思、很有挑戰性,尤其是解決複雜問題帶來的成就感,遠比我之前設想的純粹做技術更讓我有興趣。人家都說,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確實如此。這段實習結束後,我現在對Strategy+Data相結合的諮詢工作更有興趣,也認識到實踐經歷有時要比在學校學習到了什麼更加重要。

說回申請,整個過程中最讓我驚喜的是文書。我自知GPA是強項,而經歷缺失是我的大短板,講白了,我自覺我的經歷沒什麼可寫的。但是,文書老師在頭腦風暴中還是帶著我充分挖掘了我的經歷。在隨後的文書中,我真的很驚喜地發現文書老師能幫我提取出了我自己都沒發現的亮點,並且能找到跟項目獨特的Connection來成文。最終能讓我集齊哥大、NYU、USC、Rice、UCI的名校Offer,我真的覺得文書的幫助很大

我申請的項目有的是有面試的,比如哥大和UCI,每一次面試不管是Video Interview還是人面,我的顧問老師都會給我分享精準的題庫,帶我一個個過題目,啟發我回答問題,精進答案,這些培訓下來,我的面試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Offer大滿貫後:我期待未來的挑戰

現在的話,我仍舊在糾結到底是去哥大還是南加大(萊斯也在考慮),我的顧問老師也多次幫我分析了兩個項目各自的優劣勢。很快我就要本科畢業了,匆忙的大學生活似乎還沒體驗完整就要結束了,好在研究生申到了喜歡的城市、學校和項目,能把我熱愛的校園生活再續一段時間。無論是哥大還是南加大,我覺得都一定能帶給我最想要的挑戰和提升。這個夏天我打算再去做個實習,繼續填補下我在經歷上的弱項。

給美國留學生的真心話

回顧我近10年的留美生活,確實也是有一些無助難過的時刻,這裡想告訴之後的留美同學們,一開始語言不流利不要自卑,一定要大膽開口去說,積極去融入,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關於申請,大家一定要把握寶貴的大學時光,多多實習和實踐,多做有意義的事情(課堂項目、競賽、社團等等),不然簡歷真的都沒什麼可寫。最後就是希望大家在選校申請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有策略選校,有衝刺有保底,對於一些就算錄了也不想去的,大家在仔細權衡後可以大膽選擇是否要放棄,當時我因為沒有考出GRE,且跨專業申數據,對自己並不自信,想讓老師幫我加一個50名左右的學校保底,被老師果斷拒絕,才因此沒有浪費申請名額

總之,這個申請季能夠遇到Me留學,跟大家合作為我的研究生生活鋪開完美的開始,我很開心。希望在看的大家,也能為心之所向,不停前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9ad22dc9764671e1f0affee815c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