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舊物故事多!北苑居民十餘年收集百餘本地老物件

2019-09-19     北京市通州區信訪辦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吳千里成了「拾寶人」,門擋石、老城磚、各種缸子罐子,還有石磨、石碾子……

「拾寶」17年來,他收藏搶救了百餘件北苑寶貝。

記者了解到:

如今,看著背街小巷改造出了文化味兒,他也有個心愿:將寶貝展示出來,給居民們講講家門口的前世今生。

愛好 十餘年集百餘老物件

吳千里今年57歲,2002年搬到北苑街道帥府社區。「老一輩人住在北京琉璃廠,是搞古董的,我從小耳濡目染,也喜歡上研究文物。」吳千里說,「搬到北苑地區後,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了特殊的『工作』。」

因為喜歡文物,吳千里經常會出現在工地現場。在他家中,已經被大大小小的老物件填滿了。

屋外也沒空著,碼放整齊的磚、撂在一起的石磨、堆在牆角的大石頭……吳千里指著一塊灰白的大石頭說:「這塊是太湖石,故宮裡也有,這塊造型不太好,有磕碰。」

牆角碼放的一對石獅子門墩兒,看著不起眼,卻是吳千里從淘友手中「搶」回來的。「這個叫臥獅方形門枕,過去有一些社會地位的人家都會在門前擺放門枕,文武官用的門枕石也有區別,武官用方,文官用圓。」

說到這兒,吳千里話鋒一轉:「帥府園這個名字是有來歷的,那麼這個地區誰是『帥』?當年肯定是有做官的。」

在牆根處,還碼放著整整齊齊數十塊磚頭。「這可不是一般的磚頭,這是通州城門的老城門磚,是我一塊一塊搬回來的。」吳千里指著城磚,說起了「淘寶」故事。當時北苑地區有改造工程,他來到工地,對工人說,是城磚就要,是石頭也要。

等工人攢夠一車,他再掏錢僱人拉回家中。「這可都是寶貝,是活著的歷史。」吳千里說。

最讓吳千里得意的,是一把從收破爛老人手中搶救回的「鐵鎖」。這把鎖長約1米左右,通體黑色,為鐵制。吳千里介紹,這鎖是過去鎖城門或糧倉的大鎖,現在已經找不到了。「2007年,我在工地上看見一個收破爛的人,這把大鎖就在他的車上躺著,我花了200塊錢買了回來,我知道,這鎖一旦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附近的鄰居們都知道他喜歡往家裡搬石頭,時間一長,還有人上門「收購」。家裡淘來的幾個石磨盤,就幾次有人上門要買,但都被吳千里拒絕了:「有開農家樂的要來買石磨、石碾子,我說不賣,這些都是文物,是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

從2002年到現在,吳千里已經積攢了百餘件寶貝。

心愿 辦展覽講述通州故事

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開始之後,全市陸續亮相不少有品味的背街小巷,喜歡逛博物館、看文物展的吳千里,又多了一個愛好——逛背街小巷。「通州區的、東城區的幾條有名的背街小巷我都去轉過,但是我覺得,如果把我收拾來的這些寶貝展示出來,可以與這些榜上有名的小巷媲美。」對於自己收來的寶貝,吳千里格外看重。

他說:「現在的北苑地區已經高樓林立,但是過去誰知道北苑什麼樣?都有什麼典故?各處的地名有什麼講究?這些歷史知識,孩子們不清楚也不知道。」在他的心中,有一個願望:「希望把這些拾來的寶貝通過一種形式展示出來,讓老物件講老故事,讓孩子們知道曾經的通州風貌。

來源:通州時訊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9O6SW0BJleJMoPMRjSN.html
























我,就是防線

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