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日前,市場傳言稱,監管層暫停了債券基金審批。該傳言引發市場關注。
經濟觀察網多方了解到,監管層並未向基金公司下發明文或窗口指導。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公募機構人士表示,近幾個月在與監管方面的溝通中可以感受到,監管層或在調節關於債券基金的審批速度,以便更好地控制風險。
該人士透露,「早在幾個月前,部分機構在進行債基相關產品上報時,就要求提供旗下在管重點債券基金(尤其網際網路平台銷售的重點產品)包括久期、槓桿、投資策略、持倉以及機構和散戶持有比例等相關資料。」
另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近期監管部門要求部分債基規模較大的頭部機構,出具新獲批的債基久期不超過兩年的承諾函。
從債基獲批進度來看,根據證監會官網,最近一次債基獲批發行時間為今年6月18日,包括路博邁基金、華商基金、華寶基金、建信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的13隻債券基金拿到了審批決定。
此後1個多月,截至8月7日,包括指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REITs等多類型基金的66隻產品拿到了批文,但尚未有債基獲批。
雖然近期未有債基獲批,上述中大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依然按計劃進行新產品研發工作,並未刻意做出調整。
證監會官網顯示,8月7日,依然有包括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中歐基金、永贏基金等數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債券基金產品。這些產品的進度跟蹤一欄顯示為:接收材料。
今年以來,債券基金規模增長迅猛。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場保持較快增長趨勢,其中,債券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二季度末增長至104090億元,環比增加12674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的歷史規模。
與此同時,從今年以來的基金髮行情況來看,根據Wind數據,今年前七個月基金髮行規模同比去年增長約22%,債券型基金髮行份額占八成。
面對激增的債基規模,一位公募機構債券投研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債基規模增長快速,但從資產端來講,優質債券卻沒有那麼多,所以只能適當地增配信用債、拉長久期和做些信用挖掘來保證收益。
「就信用挖掘來講,自從提出『一攬子化債政策』以來,中短期城投債的供應量有所下降。這雖然緩解了對這類債違約的顧慮,但也促使我們要做信用下沉,來捕捉收益和防止信用錯配。」該投研人士進一步透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95eda91d5029151d8ac1f5444fca1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