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丨我成了「全科獸醫」

2023-04-18   光明要聞

原標題:我和我的村丨我成了「全科獸醫」

講述人: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農業農村局派駐大灣鄉蘇堡村第一書記 王必強

今年2月的一天,我正組織村幹部集中學習,六組村民康發海打來電話,說他家的一頭安格斯牛吃草後發生肚脹,不知如何處理。我安頓好學習的事兒,立刻帶上聽診器、體溫計、套管針、藥品等「裝備」直奔老康家。

根據多年經驗,我迅速判斷出這是急性瘤胃鼓氣症狀,必須先進行瘤胃放氣,如果不及時處置會引發窒息死亡。我用瘤胃穿刺技術,用力把套管針扎進瘤胃,氣體隨著套管不斷放出,牛的肚子也塌陷下去了。隨後,我又給牛胃注射了藥物,叮囑老康平時一定要注意飼養管理。

老康熱淚盈眶,感動地跟我說:「家裡的收入全靠這些牛了,要不是你,我又得損失一兩萬元。」原來,老康以前養牛也發生過牛脹肚疾病,由於治療不及時,十多分鐘,一頭牛就死了。

幾年前,老康家裡養了兩頭黃牛,日子過得很清貧。近年來老康在政府支持下把黃牛換成了5頭安格斯牛,我從飼養管理、防疫到配種全程跟蹤服務,今年老康家又出欄了5頭牛,凈收入4萬元。

如今,老康家裡18頭安格斯牛長得膘肥體壯,小牛犢在牛棚里活蹦亂跳。養牛使老康嘗到了甜頭,他笑呵呵地說:「有『牛大夫』的幫助,我的牛是越養越好了。」

幾年來,老康靠養牛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購置了家電、小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學清支書,我們去村集體羊場看看,有一批羔羊能出欄了。」自駐村以來,村集體經濟發展是我始終關心和操心的事,我每天都要去看看,哪些羊要配種、哪些羊臨產了、哪些羊要治療,我都了如指掌。在我的指導下,村級羊場、蜂場、農機社會化服務公司逐步有了收益,不但解決了一些村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農民分紅也增加了。

冬雪過後,村民養殖的牛羊出現了脹肚、死亡等現象,尤其是小羊羔死亡的比較多。蘇堡村的牛生病了、牛營村的牛不增肥……周邊村子的養殖戶不斷有人找來尋求幫助,我很是著急,為了在短時間內解決各村遇到的問題,我決定辦個培訓班,為村民答疑解惑。我以鄉會議室為主陣地,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村集體養殖場為現場教學點,講解養殖技術,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

「安格斯牛肯吃,大家飼養過程要注意定時定量,不能吃多少喂多少……小羊羔死亡是因為缺少微量元素導致的白肌病,俗話說就是小羊得了心肌炎……」每次培訓,村民們把會議室或養殖場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還有抱著娃來學習的婦女。被這種熱情感染,我講解得更加起勁了,目標是讓大家都成為養殖專家。這樣的培訓會,我在大灣鄉舉辦了10多次,參加培訓的人有2000餘人次。

如今的蘇堡村欣欣向榮,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回村發展的青年越來越多。安麗是一名大學生,畢業後一直在外地上班,在我的鼓勵下,如今已進入村「兩委」班子;康發才常年在銀川包工程,家中老人年紀大無人照顧,聽到村上大力發展養羊產業,回村辦起了家庭農場,有的還主動參軍、有的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夕陽西下,廣場上,一群老年人扭著秧歌,其樂融融,一幫年輕人正在體驗直播的樂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玩著籃球,三五成群的鄰里談笑著……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村莊道路、院落井然有序,宜居宜業的新農村呈現眼前。(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採訪整理)

[ 責編: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