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天發布了關於《若干措施》的解讀。
解讀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明顯的趨勢性特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
為此,《若干措施》從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
《若干措施》共分6個部分。第二至第五部分為文件主要內容,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方面提出一攬子生育支持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解讀指出,這些內容是今後需要重點落實的工作任務。
關於《若干措施》的亮點,解讀中指出,加強統籌謀劃,強化部門合力,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人口和生育工作。群眾生育觀念已總體轉向少生優生,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成為制約生育的主要因素。《若干措施》充分考慮群眾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形成系列綜合性支持政策。
此外,《若干措施》積極探索創新。著眼於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生育補貼、普惠托育服務、生育保險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生育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和管理規範,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優先實現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地市級全覆蓋;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等。
我國生育支持措施已取得顯著成效。國家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3年將標準從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20餘個省份按程序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國家「十四五」規劃將「千人口托位數4.5個」作為重要指標。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制定了一系列標準規範和支持政策,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公辦托育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和普惠托育專項行動。各省(區、市)普遍延長產假至158天及以上,超半數省份生育津貼支付期限不低於158天。各地均設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產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