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價值戰」不會比「價格戰」更好打

2024-06-13     雷科技

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把價格戰推向了新高度,比亞迪、吉利睿藍紛紛推出了榮耀版車型,問界拿出了更為實惠的M5煥新版,奧迪、寶馬等傳統豪車品牌,同樣加入了這場價格戰,而且降價幅度能達到40%左右。

不過混亂的價格戰很可能即將到此為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1-5月國內近60款電動汽車降價,但5月後價格戰已經放緩,市場即將回歸促銷為主的格局。

價格戰放緩,意味著很難再出現動輒數萬元的巨幅降價,但對於消費者和整個汽車行業而言,價格戰不再持續未必是壞事,甚至可能會對汽車銷量和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價格戰,雙刃劍

汽車價格戰對於消費者而言,好處在於能夠降低購車成本,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能省一點是一點。對於車企而言,價格戰有助於刺激市場、快速提升銷量,每個月的戰報數據都能好看一些。然而,長時間的價格戰對於整個行業很可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相信近幾年大家看到過不少「老車主被XX汽車背刺」的言論,某些品牌還出現過老車主集體在4S店、車展維權的情況。畢竟提車幾天血虧數萬元,老車主肯定難以接受。

瘋狂的價格戰導致不少消費者對於車企失去了信任,觀望情緒愈發嚴重,反而可能影響汽車銷量。另外,J.D.Powe數據顯示,國內平均換車時間約為5年,但普通家庭換車時都要出舊車「回血」,價格戰導致車輛迅速貶值,消費者換車回血自然就少了。

對於車企而言,價格戰無疑壓縮了利潤空間,尤其是在新能源車企普遍尚未扭虧為盈的今天,賣得多不代表賺得多,卷價格很可能導致一些造車新勢力收支情況進一步惡化。

國內汽車行業大佬余承東、曾慶洪、李書福等人,都曾直言反對價格戰。華為智選車BU董事長余承東認為,價格戰只會蠶食車企的利潤,降低用戶的體驗,讓車企陷入窘迫境地,甚至可能被市場淘汰,打價格戰是車企無能的行為,說明其產品缺乏競爭力,卷價值才是行業良性競爭的出路。

前段時間的重慶汽車論壇上,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無窮無盡的內卷與簡單粗暴的價格戰,會導致車企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並產生不合規的無序競爭。車企為了應對價格戰不得不壓低成本,降低汽車質量,這是一種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行為。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則直言,沒有足夠的利潤,車企就無法提供更多崗位,廣汽已經開始了裁員,長此以往對於國家和社會沒有好處。

當然,也有車企堅定支持價格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卷的背後是創新,是技術革命。比亞迪品牌及公關總經理李雲飛補充,原材料降價是汽車降價的基礎,若不能將原材料降價反映到汽車價格上,是不道德的行為。

小通認為,余承東、李書福等人的言論不無道理,車企若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為了降低成本難免閹割一些我們不容易看到的配置。卷價值和體驗難度雖高,卻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礎,而且車企的物料成本無法完全抹除,價格戰終究會達到終點,唯有儘快進入「價值戰」的良性競爭中,才能促使國內汽車行業加速發展。

事實上,崔東樹判斷國內汽車價格戰放緩,已經傳達出了新信號,國內汽車行業正在變化。

新能源汽車新時代到來

正如崔東樹所言,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實際上是行業體系能力的一種體現。的確,遙想2013年前後,純電動車幾乎是「有錢人的玩具」,直到2017年前後,國內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崛起,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電動汽車才逐漸走入千家萬戶。

馬斯克在今年初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汽車公司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車企,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將淘汰全球絕大多數車企。國內車企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競爭力,原因就在於低價格、高品質的供應鏈。

就連遠遁美國的法拉第未來創始人賈躍亭,看到小米SU7的成功時,都酸溜溜地表示,小米汽車能夠取得這些成績,不過是依靠中國的供應鏈,只能做行業的跟隨者,當不了領導者。

國內車企的飛速發展,不是一兩家車企的功勞,而是整個行業努力拚搏的結果。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放緩,原因就在於行業極為成熟,新能源汽車周滲透率達到了50%,車企和供應鏈成本控制幾乎達到了極限。

價格戰一定會有盡頭,過去車企的競爭是為了砍掉不合理的溢價。從合資車被迫降價來看,汽車價格中的水分已經幾乎被擠干,價格戰已經完成了使命,是時候離開歷史舞台了。

價格戰結束後,車企將不再執著於降低汽車的成本,而是像余承東所言,提升汽車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其實從車企的表現我們就能看出,未來汽車卷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智駕,小鵬汽車MONA品牌已官宣,首款車命名為「小鵬M03」,預計售價10萬-15萬元,支持基於純視覺的高階智駕。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新能源車企還會在智能座艙、智能控制、智能駕駛、車輛空間與能耗,以及銷售和售後服務等方面競爭,許多原本屬於豪車的功能和配置,也會逐漸下放。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競爭也屬於價格戰,不過是價格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增加配置。但對於消費者而言,買車更為放心,新車發布需要時間,消費者不用擔心買車後就遭遇降價背刺。

至於新車配置提升幅度太大,那只能說早買早享受,晚買等升級。不過考慮到不能耽誤舊車型的清庫存和照顧到老車主的情緒,一般來說新車每一代升級幅度不會太大。

當然,可能會有消費者擔心,車企不再卷價格後,消費者可能很難再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新能源汽車,但小通要說的是,這部分消費者多慮了。

價格戰放緩,降價卻要成為常態

為了應對價格戰,過去國內不少車企會突然將產品價格降低20%左右,對於十萬元以上的車,一次降幅超過兩萬元,吸引力可想而知。未來汽車行業很難再出現降價力度這麼大的價格戰,但優惠依然會存在,「性價比」的競爭也不會停止。

當前正值618期間,不少網友表示參加618的慾望越來越低,感覺618的東西也沒那麼值得買了。618、雙11等購物狂歡節熱度下降,原因是各種促銷活動越來越多,618失去了獨特性,

放到汽車行業,一次降幅達到20%的價格戰也會減少,但各種促銷優惠活動也將成為常態。這些促銷活動並不一定都來自車企,也可能是經銷商或者其他渠道。

另外,京東正在與車企聯合推動線上買車,未來電商平台也可能成為消費者購買汽車的主要渠道之一。

這些傳統網購平台的汽車類產品,未來有可能被加入各種購物節,推出不同的優惠活動。汽車及其生態鏈是全球最大工業,而且幾乎算是日德的命脈產業,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電商平台加入網上售車,為了吸引消費者,相應的優惠活動肯定也不會少。

總而言之,汽車價格戰放緩是行業技術規模達到一定高度的體現,也意味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和供應鏈產業都達到了較高和較為成熟的水平,將進入卷價值、卷服務階段。

未來汽車的性價比不會直接體現在價格上,而是通過品質、體驗、服務的升級,讓消費者感到「購車更划算」。這些升級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或宣傳才能讓消費者感受到,但能夠成為未來車企卷價值的核心要點。

價格戰時代的逝去,並不意味著汽車優惠沒了,在電商平台、4S店的介入下,未來促銷活動可能會常態化,幅度雖略有減小,但能夠提升汽車保值率,讓消費者購車更放心。車企進入卷價值階段後,產品的體驗和品質也將得到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909f9ac73e3b2ad3b1a746defc6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