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反坦克炮盤點,德國人反坦克炮眾多,可見蘇聯裝甲的強大

2022-02-05   耀眼生活

原標題:二戰德國反坦克炮盤點,德國人反坦克炮眾多,可見蘇聯裝甲的強大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翻譯、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德國火炮篇」,二戰時期德國火炮多達數十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持續獲取更多內容。圖為SPzB41(28/2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229公斤,有效射程500米,服役於1941年。SPzB41由毛瑟研製,主要由傘兵和步兵使用,由於輕便,它很容易上手,但其並沒有和其他火炮一樣的轉動機制,而它的產量則是2797門。

圖為PaK 36(3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327公斤,有效射程1500米。PaK 36由萊茵金屬開發,1934年開始替代老舊的騾馬拖拽式PaK L/45,並在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中首次投入使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PaK 36都是德國基礎反坦克武器,該炮能夠在100米內擊穿34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就算1000米的距離,也能對20毫米厚的護甲造成傷害,要知道,當時各國基本都是輕坦,護甲很薄,蘇聯的T-26護甲只有15毫米。

圖為Pak 41(42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642公斤,有效射程1000米,服役於1941年。在外觀上,Pak 41與PaK 36相似,但這其實是一門錐膛炮,所謂錐膛炮,就是將炮管設計成後粗前細的錐形炮,能夠大幅增加穿甲動能。PaK 41的威力表現很好,在1000米的距離,能夠穿透60毫米護甲。但由於該火炮設計過重,炮兵使用時不便移動,因此只生產了313門。

圖為Pak 38(t)(4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590公斤,有效射程1500米。實際上,Pak 38(t)並不是德國血統的火炮,而是捷克廠商斯柯達於1936年研發的作品,除了捷克軍隊裝配外,有些還賣給了南斯拉夫。在德軍控制斯柯達後,他們繼續著Pak 38(t)的生產,考慮到此時一號坦克已經落後,一些Pak 38(t)被安裝在一號坦克上,作為坦克殲擊車使用。

圖為Pak 38(5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830公斤,有效射程1800米。Pak 38是PaK 36的替代品,雖然PaK 38的生產1939年就開始了,但真正投入實戰卻是蘇德戰場。PaK 38也是戰爭初期德軍少數能夠擊穿蘇聯T-34中坦的武器,在配備AP40鎢芯穿甲彈的時候,PaK 38甚至能夠對KV-1造成威脅,但德國鎢原料缺乏,因此鎢芯彈並未盛行。儘管Pak 38的主力地位後來被更強力的反坦克武器取代,但它卻一直服役到德國投降。

圖為Pak 97/38(7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重1.19噸,有效射程2000米。Pak 97/38是一款「雜交」火炮,由德國、瑞士、法國的組件拼湊而成,由於炮身主體為法國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因此,Pak 97/38能夠發射繳獲的法國炮彈。該炮於1942年抵達戰場,是德國人專門改裝用來對付蘇聯T-34的,算是個臨時的過渡品,雖然其威力不錯,但並不穩定,打擊小型移動目標時很吃力,但仍然有著3712門的產量,可見當時德軍反坦克武器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