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原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援青記事

2024-10-22     中國青年網

教育是點亮高原孩子未來的明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相互幫助,特別是沿海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要幫助欠發達地區,都要找准角色。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教育對口幫扶,要把孩子們培養好,這有深遠的意義。

新時代以來,我國把中西部教育置於全國教育總體格局中優先謀劃設計,保障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新華社記者近期在青海採訪了解到,教育援青行動持續發力,不斷探索新舉措、搭建新平台,如燈塔般照亮了孩子們的未來之路,讓高原牧區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學在他鄉」: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遇

到模擬駕駛艙體驗飛機駕駛,在蹦極繩提拉下感受在月球「漫步」……今年國慶假期,遼寧省科技館迎來一批來自雪域高原的孩子——瀋陽市翔宇中學的「異地班」學生。

他們多數是第一次走下高原,第一次來到科技館。這一課,讓他們印象深刻。

「好多東西以前只在書本和電視上看過,這次不僅看到了,還能體驗互動!」在科技館裡參觀,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的更尕昂寶覺得「處處都很新鮮」,「我看了實驗秀,上了科技課,還見到了神奇的記里鼓車」。

2008年起,受青海省教育廳委託,瀋陽市翔宇中學開設「異地班」,青海高原牧區的孩子經過報名、選拔,可以到遼寧瀋陽接受優質基礎教育。

「高原牧區教育資源匱乏,但孩子和家長渴望得到優質教育的心情是迫切的。」翔宇中學負責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師王成宏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2010年,玉樹地震後不久,王成宏帶隊去青海交接「異地班」相關工作。當時,震後條件還比較艱苦,晚上只能睡帳篷。深夜裡,王成宏走出帳篷準備透口氣,卻看到令他難忘的一幕:帳篷外,靜靜地站著幾名學生家長。他們說:「王老師,怕還有餘震,我們輪流在這裡『巡邏』保護您,讓您睡個好覺。」

「家長對老師的這種尊重讓我深受觸動。」王成宏語帶哽咽地說。

「異地班」讓孩子可以接觸更加廣闊的世界。今年,共有466名學生從青海省玉樹州和果洛州各縣來到翔宇中學。

「自信」——這是16歲的更尕昂寶來到這個學校最大的收穫。

當班主任魏玉琪一頁頁翻看更尕昂寶的英文作業本時,欣慰地說:「從30分、50分,到如今還能拿滿分,更尕昂寶收穫了知識,也慢慢自信、陽光起來。」

據翔宇中學執行校長韓丹回憶,十多年前第一批高原學子來到瀋陽時,帶著青澀與懵懂,總是低頭走路。如今的孩子,會跑到你面前自信地說:「老師好!」

不久前結束的翔宇中學運動會上,更尕昂寶懷著「為班級爭光」的心愿報了名,並在百米賽中第二個衝線。他還在籃球場上司職小前鋒,常和新結識的東北球友課後約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近幾年,青海省在省內外異地辦班,涉及10餘省市20多所學校,培養學生上萬人。

「教育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和草原,是民族融合的『連心橋』。」韓丹感慨地說,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共同學習、生活,收穫了知識,也收穫了友誼。

至今,已有超過3000名青海學子在翔宇中學接受了優質教育。在學校的會議室,一面錦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2008年至2023年全體畢業生共同贈送的,上面寫著:「十五春秋培育高原棟樑,海闊天遼銘記翔宇師恩。」

「飛地學校」:讓「平凡夢想」開花

「考上中央民族大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高三一班學生葉西才讓的課桌上,一張便簽紙寫著他的高考志願。

葉西才讓來自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原以為考上大學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果洛州,地處青海東南部,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優秀師資、優質教育資源一度較為匱乏。

2010年,上海開始對口支援果洛州。經過長期探索,兩地決定在海拔較低、基礎條件更好的西寧建設一所寄宿制中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便成為上海市和果洛州為高原牧區學子打造的「飛地學校」。

同時,上海選派7名援青幹部人才「組團式」支援這所學校,並面向全國招募優秀教師。

「學習生活環境改變了,教育資源豐富了,孩子們學習成績迅速提升。」來自上海、在青海工作近兩年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校長常途說,這所學校2019年建成,2022年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約68%,創下果洛地區的歷史新高。「2023年,學校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突破70%。」

學校里,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不僅有音、體、美等專業教師,還成立了管樂團、空手道、機器人、書法等學生社團……

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不局限於課堂。葉西才讓說,學校還會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我們還有去江蘇、上海等大城市研學交流的機會。」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說,上海援建的這所中學,培養來自果洛牧區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顯,意義深遠。希望孩子們倍加珍惜這裡的良好條件,心懷感恩、好好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為自己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總書記的殷切關懷,激勵著大家要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常途說。

目前,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辦學經驗正在複製推廣。毗鄰西寧的青海海東市,江蘇、上海、青海三地攜手打造的另一所「飛地學校」——果洛海東中學正在加緊建設。

果洛州教育局局長久邁旦增介紹,學校預計可容納3000名學生,是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3倍多,這兩個學校將來可承載果洛州高中教學人數的一半以上、初中教學人數的五分之一。

「志願教師」:在大山里點亮希望

上升2.9個百分點!

這是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今年高考本科升學率相比去年的積極變化。在援青教師努力下,僅用3個月的時間,學校教育資源力量明顯增強。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

今年2月底,55歲的上海市魯迅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羅天華,和11位上海教師赴青海開展「組團式」教育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數學學科工作室」負責人,上完第一節課後,羅天華有兩個感受:孩子們很認真但基礎薄弱;學習很努力但不善於思考和提問。

對此,羅天華與其他援青教師仔細研討,帶領本校老師調整教學思路:以增強孩子學習動力與信心為導向,重塑學業水平評價體系……

教學策略調整,效果明顯。課間,不少孩子抱著習題冊,圍成一圈請教老師。「這場景以前幾乎看不到,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果洛民族高級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多傑才旦感慨頗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剛來時頭疼,現在也時常睡不著覺,不過一看到孩子們成績提高,我就動力滿滿。」上海援青語文教師蔣紅武說。

蔣紅武還與果洛三所州屬高中的6位語文教師組成教研團隊,共享資源、共同進步。「只要當地老師有提升業務的需求,我們會調動各方資源全力以赴。」蔣紅武說,今年她將帶領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教師代表赴上海開展教研活動,共享最新的教研成果。

一批又一批人接續不斷的努力,終將收穫豐碩的果實。

2010年以來,上海、北京、江蘇、天津、浙江、山東等省市不斷深化教育援青工作,先後選派近2000名教師來青支教,培養教學管理、教研、教師骨幹8000餘名,為青海省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與動力,讓高原牧區的孩子綻放更加絢爛多彩的夢想。

新華社西寧10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 黃豁 汪偉 張子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832732ef7b85275b0520d4ded2549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