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選秀即將開始,在選秀之前,CBA公司組織了一次訓練營,對於參選球員進行體測,由於參加選秀的絕大多數是CUBA球員,今年還有一些草根球員,所以,光是這個體測,就能把一大部分參選球員淘汰掉,因為俱樂部自己青訓培養的球員對於這樣的體測肯定是十拿九穩的,這也是職業球員與這些校園球員、草根球員最大的差別之一。
今年的選秀,迎來了幾名野球界的明星,比如曹芳、周銳,之前還有楊政和鍾顯超,但是他們都因為各自的原因放棄了這次選秀,曹芳、周銳能夠留下來,代表野球界、代表草根參加這個體測,其實已經是勝利了,因為他們勇敢,他們忠於自己的初心,但是,情懷歸情懷,在現實面前,還是得靠實力說話,為什麼這麼說呢?周銳在參加了第一天的體測之後,他在一項三分球測試中,在一分半的時間裡,投出了17投11中的成績,有體育媒體就他在體測中的表現進行了高度的評價,但是,周銳本人卻不敢當,他表示:「什麼叫做強度投籃,就是規定在一分半的時間內必須出手18次以上才有資格計算成績。投完後和呂曉明指導、王磊指導聊天,他們原來平時訓練都是投十組起步,不投完、不達標不能吃飯,因為達不到這個強度是無法在職業賽場上生存的,反正我現在停留在投兩組就歇X的水平,還差個八組。」
也就是說,當國內野球場上最有實力的球員之一周銳去參加CBA選秀時,他是連體測這一關都過不去的,連基本功都不及格,就更別提什麼身體天賦和高強度對抗了,這其實也證明了職業籃球和野球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天塹、鴻溝般的存在了,所謂的高手在民間,至少在籃球這方面是不存在的,這些野球圈裡的佼佼者,要想踏進職業籃球,目前來看,即使是CBA給他們機會,他們可能也抓不住,這不得不說是一件比較可惜的事情,但是話說回來,假如大家隨便練練就想著挑戰職業籃球,那樣就對在專業隊中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打磨的球員有些太不公平了。
籃球是一個巨人的運動,首先看中的就是身體天賦,在這個基礎上,還要看技術,當然,技術這個東西可以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來增強,甚至說野球場上也有很多技術出色的球員,但是,當真正的比賽來臨之時,職業球員可以在高強度對抗之後依然完成投籃,可以連續跑上十幾個回合,但是草根運動員在別人增加對抗的時候連出手的機會都找不到,或者連續幾個回合就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有一個例子,現實生活中,野球場上的大神往上通往職業籃球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些退役的職業球員,一旦踏上野球場,卻依然有著橫掃球場般的統治力。不過,不論怎樣,作者對於CBA的開放態度,對於曹芳、周銳這樣敢為夢想去奮鬥的球員,都報以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