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立志

2020-01-09   中國婦女報

季羨林先生曾說過,讀書是一等的美事。完全認同。我還想加一句:讀書,能讓我們在成長(包括變老)中變得更好。

前些天,收到一對老外夫妻朋友寄來的聖誕賀年卡。

我從不過聖誕節,但是過去每年這時候,我會發一封信給他們祝賀聖誕節。而今年竟然因為一些意外事把這耽誤了。

所以直到人家寄來電子賀卡,我這才猛地醒悟到:得,新年快到了!連「guang dang」一聲都沒有。

有時候我們覺得時間慢得像烏龜,有時候卻覺得它快得像兔子。今年於我就是後一種情況。不禁想了想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也許是因為不用去上班了,時間的計劃在我這裡再也不像一組精緻密集的小格子,裝滿了各種各樣要做的事,而是像個粗大發糙的柜子,裝著幾件用過了的閒物件:

上半年回了趟老家,去了趟日本,翻譯了一本書;下半年呢,去了趟安徽,年底去了趟雲南,為報社寫了十多篇稿。

其他時間呢,還有那麼多時間都哪兒去了?

嗯,除了做那些每天要面對的雞零狗碎的家務,為我們家那隻大白貓當好鏟屎官之外,大約其他時間用來閱讀了。別誤會,我沒有那麼勤奮,多數時候是在讀手機。總之,有些廉價消費光陰的愧疚感。

不對!我現在是退休大軍中的一員了,消費光陰應該有更坦然些的感覺才是,對吧?

話雖這樣講,但我明白,從離開職業到你的人生game over,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前提是不要自討苦吃地去作什麼,例如毫無節制地酗酒,例如逞匹夫之勇去跑馬拉松)。

這段時間即使按照我國人均壽命來衡量,也還有接近20年。做點什麼有意義的或者能使你感到愉悅的,最低限度是不會感到無聊的、頹廢的和有害的事,不是能夠讓我們的生命更有質量嗎?

因此,我願意像年輕時候一樣,給自己的2020——等等,這個阿拉伯數字好像也在強調20這個數字——做一個規劃。

這幾天我從網上注意到很多年輕人似乎也正在做這事,不過他們不再用規劃或立志這個詞了,而是用「立flag」!

開始我望文生義地以為,他們是要立一面旗幟在新年激勵自己,後來一搜,才知道大錯特錯。

網上解釋說,那是指那些事與願違的豪言壯語似的立志目標。笑過後,仔細想想,年輕的時候還真的經常這樣,一到新年就給自己定下宏偉的目標、做規劃,結果通常是日子過著過著就忘了自己年初發下的宏願了。

創造「立flag」這個詞來自我解嘲,大約是因為年輕人們知道,沒有個一年之計不行,但是又怕自己做不到,乾脆降低嗓門,給自己留個台階下。就像過去在街頭賣藝的人,上場前先要衝眾人拱拱手,說聲「獻醜獻醜。」

不過,我不怕給自己立志,因為我的目標不宏大、不貪婪,簡單、實在,更重要的是時間在自己手上,這讓它更容易實現。

第一個目標就是多讀書。我指的是紙質書。

我把它放到第一的目標是因為:比起年少和年輕時來,這些年真的讀書少了。整天捧著個手機,眼睛變壞了不說,讀的手機知識還儘是些一鱗半爪的東西,眼睛一離開顯示屏也就忘了。

而事實上,我還有很多應該讀的書放在那裡老在開頭,例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還有些經典作品,過去雖然讀過,但是年輕時候的閱讀總有些囫圇吞棗,而經典的東西是需要細嚼慢咽的。例如《紅樓夢》,過去只讀情節,而現在讀來不僅發現對情節有了更好的領悟和理解,還發現過去被你忽略的書中的詩詞,原來更值得你反芻和回味。

主席曾經讚揚作者幾句話就把王熙鳳寫活了,指的就是一段對偶句小詩: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其實,內中這樣詩詞體的人物描寫還很多。只有連這些文字語言都咀嚼到了,你才會體悟到那個叫曹雪芹的人有多了不得。

前些日子我剛讀完了幾年前出版的一本英國史學家寫朱可夫的書。這個大半個世紀前的熱門人物,恐怕早被現在人忘記了,但是因為我在年輕時讀過他寫的《回憶與思考》,總想了解一下這個譯名和我同姓的人物,在歷史學家的眼裡是什麼樣的。

讀罷此書,知道了他在戰爭結束後還有兩起兩落的經歷,以及這樣一個偉大人物的阿喀琉斯之踵何在——到底是缺乏張良和范蠡的智慧,知進而不知退……

季羨林先生曾說過,讀書是一等的美事。完全認同。我還想加一句:讀書,能讓我們在成長(包括變老)中變得更好。

第二個目標是多行走。趁著腿腳靈便,要多在國內外走走。

先賢們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讀書,哪怕天涯海角都跑遍了,也就是讓自己的手機內存爆滿而已;而不行路,紙上得來的東西,終歸隔了一層,有時候它導致的想像還會誤導你。兩者結合,可以讓知識和閱歷變得豐富,更鮮活。

例如遊歷了蘇州後,我找到了《紅樓夢》故事開篇的地點山塘街和閶門,書里的文字和實際的地點一對應,對故事就有了更真切的印象和想像基礎。

幾年前我曾翻譯過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先生的作品《江南之旅》,他對蘇州這個城市不吝讚美之詞。

我按照他書上的指引,去夜遊了網師園,品嘗了一家他推崇的餛飩店,參觀了他住過的南林飯店,體會到了他當初的那些美好感受。

其實,許多景點裡大到一棟建築,小到一個牌匾、一幅楹聯、一尊石碑,背後也許就有一個很精彩的故事,牽涉到很有名望的人物,影響到某個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事件。

實地了解它們,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空間裡,零距離地感受、想像和理解他們,這樣的行走和讀書互為補充,相得益彰,豈不美哉?

第三個目標是更健康。原以為職業狀態的人最忽視健康,因為沒有時間來管理自己的身體,後來發現時間富裕得用不完的人往往更不健康。

他們不用早睡早起了,就無度地揮霍時間,深夜不睡,黎明不起,就像一個貧窮的人突然中了彩票,一大把錢都不知道該怎麼花了!沒有節制地熬夜追劇、打麻將,或者天天醉醺醺的,最後一定會讓身體健康亮起紅燈。

我很自豪的是每年年底到單位送全年產生的醫療發票時,接單的會計總會問一句「就這麼幾張啊?」

開始我很奇怪,要多少張才正常啊?後來一看好些人拿著厚厚一沓子發票,才知道自己應該高興才是呢!我原來有幾個身體指標在臨界的邊緣,經過努力後已往正常區域扯回了不少。今年還得再接再厲,讓這些指標更靠近安全的中心地帶一些。

為了不讓我的這些新年立志成為「立flag」,2020,得更努力啊!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朱欽蘆

編輯/侯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