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強國新征程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2-08-15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電影強國新征程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2年8月15日刊總第3245

由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承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奮進新征程:光影不息·燃夢未來」於8月14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出席嘉賓有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強;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於冬;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海城;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鮑盛華,以及著名導演尹力,著名演員白百何,著名美術指導霍廷霄,著名剪輯指導周新霞,著名編劇、製片人龔格爾。

行業代表們暢談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就電影內容創新、科技創新,以及如何提升電影品質、打造精品力作,展開深度探討。

中影集團董事長傅若清:電影如果

還停留在原來的技術質量上,我們會失去市場

新冠疫情對中國線下影院衝擊較大,整個電影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指出,「我們已經沒有了市場、沒有了收益,在疫情之後我們用怎樣的作品召喚我們的觀眾再走回影院,這是電影人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不單是要有好的創作、好的故事,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傳統影院和融媒體以及線上視聽產品比對中,電影如果還停留在原來的影院觀影體驗和技術質量上的話,很有可能我們會失去應援,作為視聽產品最高端最舒適享受的文化生活我們也會喪失。」

傅若清提出,要用新技術為電影復甦打強行針、營養針,使觀眾把電影當做一個視聽領域當中極至的享受,希望能夠通過技術的更新和疊代,推動中國電影特別是世界電影步入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具體落實到項目上,傅若清認為要提升放映質量,給觀眾不同於線上流媒體的視聽體驗。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

疫情是短期的挑戰,科技創新是長遠的挑戰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定義一個好的平台應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可以在平台上看到豐富多彩的內容;二是平台提供渠道,讓內容出品方、創作者、投資方等得到應有的經濟回報,讓他們有資金去發揮自己的情懷,創造更好更多的作品。過去十年,愛奇藝努力搭建平台。「每年在內容上的預算約200億元,其中在電影行業投入幾十億元。」未來愛奇藝將加大電影投資,並希望用科技創新手段與電影行業深入合作。

對於電影創作,愛奇藝龔宇回顧發展歷程表示,「電影的創作太難了,栽過很多跟頭,真的要求太高了。但是沒關係,我們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學,今年的《中國桌球》、《戰爭1840》等等,希望從一個小學生在電影製作方面逐漸能夠成長為中學生最好早日進入大學,希望用科技創新這個手段,愛奇藝可以跟電影行業做更深入的合作,共同讓這個行業發揚光大,滿足用戶的需求、讓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對於未來的影視發展,龔宇認為,因為科技創新才有了電影這樣的文藝作品,疫情是短期的挑戰,而科技創新是過去十幾年到未來一直的挑戰。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

構建中國動畫電影的「神話宇宙」

十年前,光線傳媒的《泰囧》開創了中國電影十億時代、《美人魚》開創了三十億的時代,光線傳媒投資製作發行了150多部電影,總票房達到550多億,對中國的電影規模有一定的貢獻。對於未來的發展,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透露,「接下來光線傳媒不同階段運作的電影達到70部左右,除此以外也有幾十部動畫電影在規劃之中,希望每年有15到20部影片能夠推向市場。下一個十年中,希望我們能夠做到至少150部影片能夠上映,單片票房希望做到5億以上。」

此外,王長田還透露,光線傳媒正在構建中國動畫電影的「神話宇宙」,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虔誠的態度以及對未來負責的態度,他希望中國人能打造屬於自己的「漫威」。

上海電影董事長王健兒:持續深化精品內容、

大IP開發、數字化轉型三大戰略

過去的十年,是上海電影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十年,在2019年上海電影剛剛迎來了建廠70周年。

上海電影面向未來確立了「三大核心戰略」,一是大IP開發、二是精品電影、三是數字化轉型。在精品電影開發方面,從去年開始陸續推出了《1921》、《愛情神話》等一批作品,2022也推出了新人新作計劃,加快培育年輕人才。大IP開發方面,開始啟動以上海影城為核心的綜合體的改造,包括上海電影藝術中心和電影主題酒店、上海國際電影人俱樂部,投資5.5億,目標是打造探索作為影院存量資產如何提升消費、加快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電影市場。

在電影強國新征程上,所有電影人都強烈感受到電影生產的產業鏈是需要延長的、所有的投資者回報是需要窗口時期的,而IP能否得到很好的回報正是上影研究的一個課題。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表示,「上影未來幾年將持續深化精品內容、大IP開發、數字化轉型三大戰略,以開放促合作、以創新促發展,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上影、支持上影。」

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

華誼兄弟也會持續在元宇宙方面做內容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在論壇上表示,華誼近些年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持續產出好的電影藝術家、與創作者一起拍攝好的電影,從而延續擁有群眾消費基礎作品的商業生命力。

在論壇上,他特意強調了元宇宙的運用,「前幾年大家擁抱網際網路站在了風口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未來華誼兄弟也會持續在元宇宙方面做,但是我們不是搞科技的,不是技術型人才,更多的是內容產生,研究的是電影跟元宇宙,未來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可以持續把電影這樣一個基本的內容變化出更多的價值。」

具體落實到項目上,王中磊舉例稱,今年拍攝《流浪地球2》的時候去了現場,最高規格的電影技術已經開始在前期虛擬拍攝,這也是元宇宙的一部分,會用最早期的模擬拍攝讓未來加入的演員在表演的時候更有親臨感,用元宇宙提前進入拍攝階段,如果可以在演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實際上身處的環境,包括探險、科幻、現實,都是對未來電影有很大幫助之處。

同時,對於電影未來的發展,王中磊對衍生方面給出了寄語,「我們做了很多事,但是也只做了一件事,圍繞電影這件事,讓電影變得更加有想像力。但是我們做得並不好,國內所有電影衍生方面都在努力,但是都做得不好,依然強烈依賴於影院的收入、強烈依賴於公映給我們的版權收入,別的方面舉步維艱,雖然改善了著作權法、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盜版的清理,但是依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之道,未來十年希望共勉。」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

堅定信念,絕不「躺平」就能夠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在論壇上,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於冬回望了過去十年博納的成長與堅守,「今年是博納影業的第22個年頭,二十年前2010年博納影業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當時我的年齡是39歲,現在看我那個時候的照片風華正茂,這12年轉眼過去,可以說是人生最好的十年。這十年我們拍了300部電影、累計票房突破600億、累計獲得超過400餘個重要獎項、累計出口海外發行超過3億美元。以上是這些年的一點點成績,但是回想這十年當中,我做了一個人生重要的決定,2015年絕對退市,2016年4月份告別納斯達克正式下市,在千萬資本市場軌道我也走了七年多,從遞交材料到過會通過1870天,從過會到拿到批文630天,我走得好艱苦!」

十年的堅守並不影響博納影業的發展,專注主業是博納影業是與生俱來的基因,於冬分享到,「這十年當中我拍了很多電影,2013年我跟徐克導演、黃建新一幫主創團隊在牡丹江上待了40多天拍攝了《智取威虎山》開創了主旋律電影創新表達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也摸索出一些經驗來,之後《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三部大片用了六年時間,接著在2019年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決勝時刻》,九個月內集中推出三部獻禮影片,建國70周年隆重公映。」

2020到2021年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是最受衝擊的時候,博納影業傾注全力把壓箱底的錢,把所有的資金集中拍了《中國醫生》、《長津湖 水門橋》。於冬分享稱,「只有堅定一個信念,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越要有必勝的信心,沒有退路、沒有捷徑。」他認為堅定信念、絕不「躺平」就能夠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華夏電影發行董事長趙海城:注重

新時代下的平民英雄,在這方面加以引導和扶持

華夏電影公司成立於2003年,至今已成立了19年,是由十八家電影單位合股組建,包括中影、上影、長影都是華夏的股東。國內外電影發行是華夏的核心主營業務。華夏電影董事長趙海城談到,華夏發行作為國有發行公司,注重引導和扶持主創人員感受新的時代,聚焦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及普通人中的英雄。

此外,華夏對於元宇宙也有所布局,趙海城談到,「老的經典IP我們進行復拍,比如《英雄兒女》、《上甘嶺》也有相應的計劃。科技創新,我們也有年輕一代的建議,希望在老的IP裡面改造成一些動漫電影,我們也在探討《甲午風雲》希望改為動漫電影,也希望加入一個虛擬人物進去,這是構思和想像方面,現在準備做的一部影片。反映東北虎國家公園的《虎視眈眈》,希望拍成少年派的長白山版,這個電影拍攝出來要有一些特效鏡頭,以及科技在裡面的展現,我們也會做相應的努力。」

長影集團總經理鮑盛華:

計劃在老IP中改造創新成動漫電影

長影集團近十年一直在堅持初心,一直在努力拍片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長影集團在近十年在努力跟市場上各個電影公司 合資合作拍攝影片,比如去年上影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狙擊手》等等一批片子。

第二,長影集團在堅持拍攝 獨家投資的影片,比如去年上影的《青春作伴好還鄉》。最重要的是,長影集團在近幾十年一直在堅持主旋律人物傳記電影。「長影在對老的經典IP進行復拍,如《英雄兒女》《上甘嶺》,同時也針對年輕人的喜好,計劃在老IP中改造創新一些動漫電影。」

第三,長影集團有一本刊物是核心期刊「電影文學」,一直秉持對中國電影的深度思考,推出一系列的理論文章、學術文章以及劇本。

此外,在論壇上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強指出,保利文化以線下為主,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大屏小屏的互動,可以進一步的結合雙方優勢來創作更多的作品。

論壇最後,嘉賓主持人李道新教授總結到,中國電影有這一批理性又充滿感情、有資本又有藝術、擁有科技又關注人的掌舵者們的存在,相信中國電影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電影強國論壇-奮進新征程:光影不息·燃夢未來」在電影人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鋒中深入探討了電影產業的發展前景,剖析了電影創作的發展趨勢。嘉賓們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堅信電影行業一定能夠於變局中開新局,電影人也會用持續不斷的好電影來推動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讓中國在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

— END —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創立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行業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795c1b95b47fc9df5272d7e7d7445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