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邵江:我的心遺失了!是林之校的浪漫?還是顧魏的瘋狂?

2022-04-05     娛樂的小時代

原標題:《餘生》邵江:我的心遺失了!是林之校的浪漫?還是顧魏的瘋狂?

(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見是一種緣分,若是喜歡請關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雖然《餘生,請多指教》匆匆忙忙地結束了,雖然有太多的故事沒有講述清楚。

但他至少留給我們,一個美好且充滿希望的結局。

當喜、怒、哀、樂在瞬間全部完結後,往往心情與思想會回歸平靜。

在這一時刻,我便習慣性地開始了追尋《餘生》中那些曾經被我忽視的細節之旅。

當我跳過匆忙且有太多疏漏的結局部分後,映入眼帘的便是這句「我的心遺失了」。

這句台詞或者說詩句,出自邵江師哥之口。

當他在詢問林之校為何要放棄去德國的機會時,在林之校顧左右而言他時。

邵江隨口將安菲曾經對自己說過的這句德文詩「我的心遺失了」,說給了林之校聽。

當林之校聽到這句充滿浪漫色彩的詩句之後,開始對自己與顧魏之前感情的深思與回憶。

可以說林之校與顧魏的復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邵江師哥的這一句「我的心遺失了」。

也得益於邵江有安菲這麼一個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德國經紀人(兼粉絲、暗戀者與女朋友)。

也許很多朋友只體會了這句詩詞中的浪漫意境,也許很多對詩歌感興趣的朋友,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是德國作家歌德《我把心遺忘在海德堡》中的名句。

不過這卻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雖然哥德確實曾經不止一次到過海德堡,也因為在海德堡遇到了瑪麗安·馮·威勒默(Marianne von Willemer),而寫出了《West–östlicher Divan》這本德文詩集。

這首被認為是哥德的詩歌,其實出自奧地利作曲家弗雷德·雷蒙德(Fred Raymond)之手。

弗雷德·雷蒙德於1927年在海德堡出版了一本名為《Ich hab』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的歌譜。

這本歌譜中的大多數文本都來自奧地利詞曲作家弗里茨·勒納·貝達(Fritz Löhner-Beda)和恩斯特·紐巴赫(Ernst Neubach)。

在《Ich hab』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這本歌譜中,有這樣一段歌詞:

Ich hab'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我在海德堡失去了我的心)。

In einer lauen Sommernacht(在一個溫和的夏夜)。

Ich war verliebt bis über beide Ohren(我陷入了愛河)。

Und wie ein Röslein hat ihr Mund gelacht(她的嘴巴笑得像一朵小玫瑰)。

Und als wir Abschied nahmen vor den Toren(當我們在大門口道別時)。

Beim letzten Kuß, da hab ich's klar erkannt(最後一吻,我記得清清楚楚)。

Daß ich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我在海德堡失去了我的心)。

Mein Herz, es schlägt am Neckarstrand(我的心,在內卡河畔跳動)。

是呀,這是一段多麼優美且富有詩意的歌詞呀,也難道許多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

只不過從哥德與瑪麗安·馮·威勒默之間的情感經歷與二人之間的往來書信上看,哥德並沒有像這段詩歌中描述的那樣,做出肉體上的出軌舉動(畢竟當時的哥德是一個有家事的男人)。

而這樣的一段歷史與背景,也說明了為什麼邵江在向林之校講出「我的心遺失了」時,雖然說他是德文詩,卻沒有講出這句詩的來歷。

要知道這從《餘生》的整個敘事手法上來看,是十分不一致也不合理的。

《餘生》中幾乎每首曲子與典故,都會有類似的旁白講述其出處。

但這裡卻只說這是安菲對邵江講起的一句德文詩,這樣的講法才引起了我的注意與不解。

可當我讀完整首歌詞之後,當我了解了哥德與瑪麗安之間的愛情故事之後,我似乎從邵江這一句「我的心遺失了」讀出更多的意涵。

自從哥德與瑪麗安第一次相見後,兩人之間一共見過11次面,便再也沒有面對面在一起過了。

但是二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卻一直持續到哥德去世。

這是一段不能被世人所容的愛情故事,這是一段直到某一方去世後,由另一方在悲痛的情況下道與世人知的故事。

這是一段生者的心,隨著去世之人而丟失的故事,這是一段令人悲傷的故事。

從古至今既偉大又會被人傳頌的愛情,大多都不是生者之間的愛情。

所謂愛恨離合這四個字,可以說是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偉大的愛情。

或許只有生離死別的後的愛情,才配得上「我的心遺失了」這句話。

或許邵江這句「我的心遺失了」並不是在講述安菲對自己的情感,而是面向林之校訴說自己對她的感情。

當邵江已經確認林之校不會再回到自己的身邊,當邵江已再無與林之校有在一起的可能。

邵江此時的心,才是真正的遺失了,這顆心隨著林之校的離開,而突然遺失了。

也許很多人都不待見邵江師哥這樣一個角色,但從筆者內心來看,邵江或許要比顧魏更加適合林之校。

而這或許也是《餘生》最出彩的地方。

林之校完全被顧魏迷住了,這讓邵江變成了一個感情上的失敗者。

當他面對完全對自己沒興趣的林之校時,當他說出「我的心遺失了」時,他或許才想起了那個始終陪在自己身邊的安菲。

這樣的一幕會不會太現實了?而且有一些過於「血淋淋」的現實了。

現實中,有多少的「安菲」最終等到了「邵江」,又有多少的「安菲」最終只能像邵江與高浠一樣,去參加林之校與顧魏的婚禮?

林之校這個剛剛走出校園的黃毛丫頭,心中對於愛情充滿了幻想與執著。

在她的世界裡,愛情就該是浪漫的。

在她的世界裡,當她的心遺失了之後,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浪漫的表現。

因為她的心落在顧魏那裡,她完全被顧魏迷住了,這是一種幸福且只有兩個人的幸福。

顧魏看起來是職業場上的強者,卻也是一個心理上的弱者。

他對事業有堅持與追求,對感情有執著與固執。

他的心就像林之校那樣,遺失在了林之校那裡。

但他卻可以狠下心來,將林之校與自己的心一起推開,遠遠地推開。

即便自己的心在流血,即便自己近乎崩潰。

他也無法讓自己的痛苦,有一絲絲感染到林之校身上。

這樣的顧魏,在愛情上已經沒有了林之校的浪漫。

這樣的顧魏,在愛情上已經變得有些瘋狂與殘忍。

這樣的顧魏過於成熟、過於自我。

雖然林之校最終因為邵江一句「我的心遺失了」,而重新燃起了對愛情的希望,但顧魏卻不是那個要主動尋回自己遺失之心的人。

寫到這裡,我突然產生了一種不滿,一種從藝術角度來說的不滿。

誠然,《餘生》在結束前有林老師的故去與那7封「時間囊」,但卻在匆忙間完全一次「駭人聽聞」的大團圓收場。

顧魏與林之校的婚禮有些過於美滿與幸福了。

就像「我的心遺失了」所描繪的那樣的,太過完美的收場往往都不是最浪漫的,而顯得有些過於瘋狂了。

默默陪在邵江身邊的安菲,終於開啟了與邵江的牽手之旅。

遠赴澳洲的顧肖浪子回頭,再一次開啟了與蕭珊的打情罵俏。

無時無刻都在霸道秀恩愛的印璽,終於原諒了真心愛她的金石。

就連看起來心有不甘的高浠,也在最後時候接到了林之校拋來的捧花。

或許對於大多數「林之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浪漫的結束,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

可對於像我這樣的「顧魏」來說,這一切卻顯得過於瘋狂。

一段沒有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真能承載起「我的心遺失了」這句話嗎?

或許是我對《餘生》的要求太高了吧,為他我寫下了上萬字的劇評,為他我查閱了無數的資料。

為他我左翻醫學資料右查音樂典籍,為他我研究每個人的一顰一笑。

因為《餘生,請多指教》,我的心遺失了!

或許林之校的浪漫是真實的,或許顧魏並沒有瘋狂。

也許只是我心有不甘罷了,也許只是我已瘋狂罷了。

當林之校與顧魏在鏡頭前向天堂的林建國報平安時,我似乎能體會到林建國的不舍與遺憾!

因為:我的心遺失了!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75c546bcad689165a500d8d7d5fc4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