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億現金!華為家底大曝光,不差錢為何還要發債?

2019-09-12     銳眼財經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華為發債,段子火了!

一個民營企業,大量業務在海外,涉及重大國際刑事訴訟,董事長的女兒還被外國警方控制......

這樣的公司,突然要發行債券了,你敢買麼?

換做是別的公司,大家肯定躲得遠遠的。但因為這家公司是華為,於是傳說債券被搶瘋了,這樣的段子也在網上火速傳播。

9月11日,交易商協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系統」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為)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據的註冊材料,目前正處於「預評中」。

此次華為發債,具體有三點:

1、華為正籌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兩期共計60億元中期票據,兩期發行規模各30億元,期限均為3年;

2、第一期的主承銷商為工商銀行,第二期的主承銷商為建設銀行;

3、兩期票據的評級機構均為聯合資信評級,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和債項評級均為AAA。

華為曾經在2015-2017年間在境外發行過4次美元債,總金額為45億美元,兌付日期還沒到。

此外,華為還發行過兩單點心債(即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因為如同粵式點心一樣受到青睞,往往獲得超額認購,被一搶而空,因此被稱為「點心債」),共計人民幣26億,已經完成了兌付。

這次發債,也是華為歷史上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發行公募債券。至於這60億的用途,華為表示所獲資金將用於持續聚焦ICT基礎設施建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

華為財務數據大揭秘

跟股票IPO時需要披露財務數據一樣,華為此次發行債券也需要披露相關數據。

華為不太為外界所知的財務狀況,由此也浮出水面: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為2454億元,總資產為7057億元。

2016年-2019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業收入則分別為5181億元、5985億元、7152億元和3965億元;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371億元、475億元、593億元和349億元。

資產負債率方面,華為常年保持在65%左右,比中興通訊近76%的資產負債要低很多。

雖然華為此次發債的融資利率是多少仍沒有確切數字,但以華為相對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和AAA級的評級等級來看,融資成本不會很高。

既然企業發債,市場肯定最關注貨幣資金情況。貨幣資金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公司現金流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

截止2019年6月末,華為貨幣資金為2497億元,比2018年末增加656億元,增幅超過35%。

高達近2500億的現金,華為明明不差錢,為何還要發債呢?

這幾年,華為業務越做越大,自身的開支也水漲船高。

2016-2018 年,華為合併口徑經營活動現金支出分別為5542.79億元、6255.38 億元、7782.38億元。

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達到了4851.10億元。

2016-2018 年,華為研發支出分別為763.75 億元、896.66億元、1014.75億元。

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565.97億元。

過去5年,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占華為資金來源的90%,外部融資僅占10%。可以說,華為絕大多數時候是靠自力更生的。

自身開支在不斷增長,如果有外部資金再給予支持,華為各項業務的發展顯然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從有備無患的角度考慮,發債融資也是勢在必行。

蘋果也在發債

很多對金融理解不深刻的人都有偏見,認為企業發債就說明資金遇到麻煩,於是開始看空這家企業。

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很多不差錢的大公司也在發債。

蘋果公司帳上趴著2000多億美元,這件事情舉世皆知。但自2013年以來。蘋果幾乎每年都會發行債券。

不久前的9月4日,蘋果就向監管部門提交文件,將發售五批次高級無擔保債券,分別於2022年、2024年、2026年、2029年和2049年到期。

此次發債的規模,達到了70億美元。

蘋果發債的用途,包括給股東分紅和回購股票,以及為收購兼并和償還舊債提供資金支持。

蘋果發債,在資本市場上也得到了正面響應,公司股價當天跳空上漲近2%。

除了蘋果之外,美國的一些大公司,諸如可口可樂、迪士尼等,也都在發債。上周二,美國共有21家公司發債,發行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70億美元。

未雨綢繆,應對美國

2015-2018年,華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523億元、492.18億元、963.36億元和746.59億元。

之前一直在增長,但2018年華為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較2017年減少216.77億元,降幅為22.50%。

主要原因就是公司2018年加大了研發投入,並且適當增加了庫存。

在2018年中興被被美國「斷貨」之後,華為就未雨綢繆,增加關鍵元器件的庫存,由此帶來的現金流減少也實屬正常。

事實也證明華為有先見之明。2019年以來,美國為了打壓華為可謂用上了「吃奶的勁」,又是頒布禁令,又是推遲禁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華為衝擊蘋果:勢頭很猛,路還很長

這幾天,蘋果公司發布了新款手機iPhone 11系列。在華為已經搞出5G手機之後,蘋果最新的手機卻仍然不支持5G,於是引發了消費者集體吐槽。

華為在5G領域強大的技術顯然領先於蘋果,這也是美國所忌憚的。

債券募集說明書也顯示,在5G領域,華為的投入研究已超過10年,累計投入超過40億美元。

沒錯,在10幾年以前,華為就已經開始研究5G了,這種超前的科研探索能力,在全世界都是鳳毛麟角的。

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已和全球運營商簽署了50個5G商用合同,15萬多個5G基站發往世界各地。

不僅在5G領域碾壓蘋果,在消費者業務上,華為也向蘋果發起了強大挑戰。

2019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2184.64億元,占華為總營業收入的55.09%,已經超過半壁江山。

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華為都在持續發力。2018年、2019年上半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分別為2.05億台、1.18億台,分別同比增長35%、24%。

華為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給蘋果帶來的衝擊顯而易見。蘋果這兩年新手機的遇冷,一方面與自身創新不足有關,另一方面就是華為Mate20、P30系列手機實力得到巨大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喜歡華為手機。

在手機領域的巨大成功,讓「華為切蘋果」的圖片也風靡網絡。

但我們要正視一點,在利潤上,蘋果一家就占了全球所有智慧型手機廠商的80%以上,華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語

帳上趴著近2500億現金,華為還要發債融資,有網友說這跟「富人借十塊錢」或者「有錢人辦張信用卡」在本質上沒多大區別。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經將近100萬億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二。如此大的市場,華為顯然不能錯過。

事實上,任何企業都需要融資,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髮型企業債券,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融資渠道,善於融資的企業往往能提高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華為此次發債,藉機把相關財務信息做了公開披露。這是華為作為非上市公司,將財務數據透明化的一個好辦法。

可以肯定,家底豐厚的華為,償還能力很強,幾乎不存在違約風險。

你對華為有沒有信心呢?歡迎評論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6O7JW0BJleJMoPMu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