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給麻醉醫生一條通路,酒桌上喝不倒的人都能麻倒

2023-01-17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只要給麻醉醫生一條通路,酒桌上喝不倒的人都能麻倒

麻醉醫師經常自詡沒有麻不倒的病人,不論他能喝2斤白酒不醉,還是身高2米、體重超過200斤的大胖子,只要給一條道,能把麻醉藥注射進去就好,我們總有辦法讓他進入麻醉狀態。但總有人不相信這句話,尤其是一些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想挑戰麻醉醫生的能力。

「我看你怎麼麻倒我?」小伙子用眼神挑戰正在推藥的麻醉醫生,默念:「1、2、3、4、5、6......」

「醒醒?」小伙子被人拍醒後,用疑惑的眼光看了半圈,問:「我怎麼睡著了?胃鏡做了嗎?」

「做好了,你看喝酒挺多的,胃現在有症狀啦,要注意保護一下了。」內鏡醫生拿著報告,對他說。

「我怎麼一點沒感覺?你不要騙我啊?沒做說做了?」小伙子還是不相信的問了幾遍。

「做無痛的舒服吧?你還誇口能喝酒麻不倒嗎?」麻醉醫生過來故意逗著他說。

「是很舒服,真是太舒服,以後你們也做無痛的。」小伙子對著扶他起身的小夥伴們說到:「麻醉真是太神奇了,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睡著啦!」

頓了一下,小伙子轉身對著麻醉醫生說:「麻醉真是太舒服,就是你們給我打了好幾針,這個太痛苦啦。」

這是怎麼回事?

麻醉藥一般是一種起效迅速、作用強、代謝迅速的一類麻藥物,可以保證患者及時進入麻醉狀態,在藥物停止使用後又能及時醒來。現代麻醉學的發展隨著麻醉藥物的研發和應用,麻醉效果越來越好,麻醉過程越來越具有可控性。麻醉藥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靜脈通路和吸入通路,靜脈通路需要預先開放一條外周或中心靜脈,吸入通路就是通過面罩直接吸入麻醉,主要用於嬰幼兒,應用範圍比較窄。因此,絕大部分患者實施麻醉前,必須開放一條靜脈通路,通常是在靜脈里放置一根比較粗的留置針。

但是,很多人害怕打針。

小孩子為躲避在小手或前額上打針,兩腿亂蹬,兩手亂扒,嗓子要喊破,眼淚要流干,需要好幾個大人前後上下夾緊才可以。就是大小伙子,也是難以直視那個明亮亮的閃著寒光的護士手裡的針,尤其是為打麻醉而放的留置針更加粗而且長,寒氣更加逼人,不自覺的讓人瑟瑟發抖。

因此很多患者說,不怕開刀,就怕打針。那是因為有了麻醉的功勞,可以讓人忘記手術痛苦,但一根尖尖的留置針讓人退避三舍、記憶深刻。很遺憾,目前只有極個別醫院開展無痛留置針穿刺技術,主要原因在於沒有一種起效迅速、能透過人體皮膚屏障的強效局麻藥,目前在用的局麻藥需要等待20-30分鐘左右才能起效,而且效果還不能完全確定,這對於繁忙的臨床工作而言顯然不合適,這也是臨床上醫生護士經常勸解安慰患者的原因之一:「忍一下,針打進去就不疼啦。」

「輕點,輕點,求你護士啦!」許多人在打針前都會對護士說,甚至是兩手直哆嗦著,需要外人按住才能不抖。此時打針的護士表情嚴肅,對患者求情的話當作耳旁風一般,只顧自的認真操作,她們心裡清楚:所謂長痛不如短痛,慢悠悠的打針動作,才更令人的心理負擔加重,肌肉的痛苦記憶更加持久。

遇到沒有一針見血時,患者要明白護士的苦衷,誰也不願意增加他人額外痛苦,唯有克服心理緊張,努力配合打針操作,才能讓麻醉藥在靜脈血液內隨波逐流,到達發揮作用的地方,順利進入麻醉狀態,順利實施有創操作和手術,最終解決病患和痛苦。

所以,我們不能小瞧簡單的靜脈留置針操作。讓我們期待無痛穿刺技術早日出現,真正達到無痛診療和舒適化技術目的。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浦南分院麻醉科 高新躍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646463a7fe383baa0815408aff1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