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落吳江冷。」
唐代詩人崔信明只留此殘句,卻引後人多用其為典。於設計師張海華而言,這句話亦是本次吳江私宅的靈感之源。
設計師打破原有建築內部結構,以蘇州園林作為空間動線的構築參照,還原中國傳統「院宅合一」的生活狀態,移步換景間,由楓樹四時之景,感受四季變化,空間節律,將詩意與現實相連,塑造充滿人文精神,崇尚家族傳承與凝聚力的心之居所。
隱逸的奢華
進可向外尋意芳華,退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名流紳士的府院宅邸,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絕非僅滿足居住需求的存在,更是一種個人出世與入世間平衡的場域。外儒內道,天圓地方,也正是因此,古時文士名流們的「宅」有自己的秩序與品格,釋放著獨一無二的瑰麗氣度。
時光來到今天,蘇州吳江的這座大宅,則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居住觀的當代化呈現。
業主三代同堂,有著很好的家風,設計師希望將這種生生不息的家族凝聚力和傳承精神在當下空間中詮釋出來。他抽取傳統文化中理性的禮序精神和詩意的浪漫情愫,通過當代化的演繹與建構,注入現代生活之中,傳遞出一種隱逸的奢華,內斂的美,既絢麗多姿,又包容沉蘊。
入口空間,變化多致,富於情緒和氛圍。
古代宮廷象徵秩序禮儀的對稱元素貫穿於整個空間,自推門而入始,對稱的設計層層遞進,氣勢恢宏闊大。
深而高的入口廊道,構建內在空間的儀式感。視覺所及,簡潔利落的線條與結構,靈動舒展的格柵、紋理自然的木飾面,無處不在渲染著向上生長的、高的感受。在對稱、韻律、光線的共同作用下,營造出崇高隱逸的氛圍,不僅將人們的情緒引向安寧,更為空間平添了深邃悠遠的意境。
廊道盡頭,一幅熱烈的紅色畫作迎門而懸,仔細看卻是東方的山水畫,彰顯這個家族繁盛氣象的同時,讓人不禁感嘆設計師的巧妙。與對稱懸掛的古韻壁燈相互烘托,亦呼應著紅楓的詩意,無聲中仿佛訴說著故事。
拾級而上,無論屋主亦或是訪客,自有一種尊榮感存於心。看似簡約而樸質的材質,與結構的韻律感共同作用下,詮釋出東方韻味大宅風尚。
靈感源自南宋繪畫,宮廷竹簾意象的蜂窩狀花格,糅合古雅奢華與現代工藝,巧妙利用光的映射,展現更勝金箔的舒展靈動,亦如龍鱗一樣在空間中往上升騰,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勢
同時,由格柵形成的半圍合空間,讓空間分而不隔,增加互動感與通透性,透過格柵借景而成的景致,豐富了空間的層次肌理與美的感受。
拾級而上,似遊園般的旅程便由此開始
穿梭於這座宅邸,時尚簡約不乏其間,延續整個空間的橙色飾面,受王羲之《奉橘帖》靈感啟發,用色彩平添尊貴感和溫暖感,而其材質的特徵,更展現舒適又充滿當代氛圍的華美。
這種對文化精髓的精妙詮釋,伴隨著空間的深入逐步展開,豐盈並滋養著居者的內心世界。對設計師而言,則是讓空間承載記憶、傳遞哲理,從而喚起人們情感共鳴的深層面的設計追求。
流動的韻律
「好的空間猶如音樂一般,富有韻律與節奏,能夠激發人們的心靈感受和想像力。」
張海華一直在追求古典建築和園林空間中經典的序列和美學精神的當代化表達。
在這一作品中,他將古典園林的詩意妙趣,搬進了居住空間。通過尺度和氛圍的變化,賦予空間音樂般的節奏與韻律,引領觀者產生心靈的共鳴和愉悅的情緒。
入院落大門的那一刻,似遊園般的旅程便由此開始。
從外部開闊的空間,進入室內,先抑後揚,空間由低到高,在結構韻律的推移中,一頓一折,移步換景,似園林那般幽深不盡,或轉個身,一片豁然開朗......在流動的韻律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可居、可游、可觀。
向上躍動的旋轉樓梯處,隱藏縱向的天井,在建築的最高處與自然交融,陽光、空氣、氣流由此有了縱向變化的律動。
燈光的演繹隨樓梯盤旋而上,延續神聖感,恰如音樂旋律,綿延不絕。
漫步其中,東方傳統建築的儀式感,以及音樂般旋律節奏起承轉合高低起伏綿延於整個空間,莊重恭敬中,不乏跳動的生機與生命的周而復始。
將園林美學微縮、重塑於當代空間產生的能量,讓張海華的設計不止是構建了一方居住空間,更是塑造了一種自在舒展的生命狀態、生活方式。
或者說,張海華以當代手法所演繹的「文人生活空間」,所追求的不是形似,更在於神似,他尤為看重空間內「看不見的東西」:能量、情緒、生活氣質,從而令居者擺脫都市生活的束縛,找到情緒與能量的歸屬。
自由的審美
不為某種風格而設計,而是追求優美和詩意。
博採眾長,對傳統的承襲保持敬畏,亦尋求突破的專研精進,使張海華成為中西兼擅,理藝並長的設計師。秉持著中西設計的對比性、客觀的認知,張海華通過樸質極簡的設計手法,在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之間,構築了一個廣闊而自由的審美世界。
入口廊道與戶外庭院圍合的客廳,是家庭的核心。與入口挑空設計的端莊沉靜形成對比,這裡更具舒適感。不同於舊時正襟危坐的中堂,設計師將東方大家族宅院所關注的傳承與莊重,與當代西方的時尚舒適做有機融合,用神韻的相通,構成一個全新的,屬於當代的三世同堂居所。如果空間是有旋律的,那麼這裡便是由開篇的抑揚頓挫轉而進入舒緩的篇章。
純粹的東方建築與園林設計形態之外,設計師以更加當代、簡練的設計語言,讓傳統東方美學與國際時尚相互承載。
圍合的客廳空間,不同於入戶門處的挑空設計那般具有端莊沉靜,如果說空間是有旋律的,那麼這裡便是由開篇的抑揚頓挫轉而進入舒緩的篇章。
石材與木材的搭配,明式家居的出現,依舊在以對稱的方式鋪陳著空間秩序,簡約的意式家具與燈飾的搭配,則為這種秩序的嚴肅中平添更多舒適與洒脫之感。
設計師通過舒適雅致的陳設布置,呈現文人雅士所嚮往的閒逸暢達。
廳堂所見皆可成景,無論是窗畔的現代扶手椅與室外一池錦鯉,配以庭院松樹而成的閒適之景,盡顯自然共生;還是由沙發向門廊望去,圍合的沙發,精緻的配飾與門廳處宛若音符的格柵、石材、木材間的交相呼應,兼容並包。
設計師打破了地域,風格的界限,讓每種元素髮揮其自身特質,又更好地服務於這個遵循儒家傳統,亦展現當代精緻舒適生活方式的空間。
由「窗」的介質聯通院落里微縮的江南景致和室內的布局鋪排,江南特有的水文化,伴隨光影變化,節氣變化,景致不同。
步入餐廳,中式的圓桌與餐椅,展現東方飲食文化中大家庭和氣團聚的生活態度。餐廳的金箔質感吊燈,造型簡約,又盡顯貴氣,與一旁牆壁上的大紅色現代主義畫作共同成就餐廳中凝聚、雅致而尊貴的視覺效果。模仿古代窗格而進行的窗框設計,延續著空間裡的對稱禮儀,讓餐廳的儀式感更強。
為延續對稱禮儀而特別塑造的窗格,產生對聯效果。
屬於青年一代人的空間裡,傳統並未過於著墨,卻依舊不讓人覺得突兀。設計師抓住了不同風格設計之間精神內核相通之處,文化的沉澱,雅致的奢華,舒適的溫度,用設計將其串聯,兼容並蓄,無問西東。
張海華同時希望賦予這個空間一種度假氛圍,通過充滿意式手工家具以及更具時尚感的配飾,打造了一個頗具義大利南部風情的空間。「站上闊朗露台,仿佛來到了海邊度假」。
延續著整個別墅中的色調,橙色依舊彰顯貴氣與溫暖。同時,對稱的設計在青年一代的居住空間裡亦有呈現。
因水成景,天光雲影,月色波心……感受一日四時之景的變幻,喚醒美好生活的儀式感,過細節叢生、似在度假的日子。你會發現:心靈得到舒展,詩意自會涌流不盡,心自然安寧。
他在設計時,會充分考慮情緒的注入。他將東方美學凝注於西式建築空間,並有機融合,再從用色、光線、尺度、動線、居者喜好入手,引導人觀照自我,體察萬物。進可向外尋意芳華,退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詩意的自然
在細微之處尋找與自然宇宙的連結。
東方居住哲學崇尚「天人合一」,天即是無窮而廣闊,又是自然而純真,中國的書畫、音樂皆是以此為最高境界。張海華亦希望通過空間的營造,來傳遞這種詩意和美好,在細微之處尋找與自然宇宙的連結,將中國人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落實於現實。
除了以循環往復的空間布局和動線,從有限中見到無限,並以自然山水精神的注入,意境的營造,構築人與自然無限交融的空間。
正如地下一層的書房空間,一扇長條狀地下半窗,將視野帶往室外,一窗一景,構成氣韻生動的畫面,便有了山水的聯想,對應中國的繪畫與美學。「空間在這裡結束,藝術在這裡開始」,映射了設計師細膩的情思。
在這座建築里,窗和光創造了無限的意境,窗引向自然,光則引向遼闊。
通過地下室下沉空間特點,與室外微縮山石景致通過一扇窗連接,美好的景致,為居住者提供了更好的精神寄託場域,坐於宅院欣賞,獲得更多內心的寧靜與精神的舒展。
在主臥中,充滿風雅韻味的四柱床與硨磲為材質的屏風相對,設計師運用硨磲自身透光又具有隱蔽效果的特點,將這種微妙的光澤效果加以運用。讓室內與室外的露台產生朦朧的美感。
仿照古代明瓦窗而用硨磲磨製的屏風,展現江南宅邸風韻。
有著「藏風聚氣」寓意的四柱床伴以屏風相對,意式家具放於一隅,無關東西,樸質的天然材質,讓空間只留一份舒適從容。
盥洗室的設計同樣用硨磲為材質的六角窗格為遮擋,讓空間與光達成更好的互動。
主臥盥洗室頂光的設計非常巧妙,以建築言山水,通過結構與光線構建出一種峽谷的美感以及略帶禪意的空靈寂靜。呼應「滄浪之水可以洗我心」的人生哲理。
盥洗室上方,燈光模擬而出的自然光效果。
「真正好的一個住宅,不管是當代的也好,或者傳統也好,古典也好,它一定是有一種精神,它是有凝聚力的一個地方。」張海華如是說。
在這一項目中,他亦是在用設計詮釋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當代演繹,塑造當代代際共居大家庭宅邸里多元生活方式下的秩序與包容。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這是宗白華對於蘇軾藝術主張的評價,亦是本案所希望傳遞出的一種心靈層面的體驗,大道至簡,大音希聲,真正的奢華在心,它可以是大隱於市的閒逸,亦可以是生生不息的傳承,看似平淡,卻是精神的恆久與愉悅,是屬於它的極致美好。
可能張海華的設計不是最為潮流,但當經過歲月的沉澱,這樣的空間在時光的滌盪下會散發出獨特的味道。歷久彌新!
張海華
Z+H仁海設計主理人
義大利NATUZZI首席合作設計師
義大利MisuraEmme中國區特邀設計師
張海華先生擅長於高級酒店、私人住宅及藝術空間的設計與策劃,有著近20年的從業經驗。曾就職於Mr. Dosse的顧問公司PietoDesign(註:Mr.Dosse時任四季集團區域副總裁兼上海四季酒店總經理,他是一位來自法國的著名國際酒店策劃和管理專家,在中國策劃並管理的項目有上海四季酒店、杭州富春山居度假酒店、拉薩瑞吉度假酒店等)。
張海華先生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和精益求精的耐心,秉持「求真、至善、盡美」的設計哲學,致力於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空間的詩意轉化和表達。在他的作品中,「平靜與奢華」、「精緻與樸素」、「傳統與當代」、「優雅與自然」共融共生,相互追尋與映襯。他善於在平衡對稱,序列韻律的形式風格中,營造靜穆優雅,平和安寧的場所氣韻。
「看不見的設計,看得見的生活」恰當地詮釋了張海華先生的設計理念。在他歷來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顯而易見的時間痕跡和過於突兀的設計元素,只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舒適感,看上去樸實無華,卻蘊含細膩的情感與意韻。他主張人與自然最大限度的結合,摒棄過度裝飾和人工修飾,為居住者提供一個還原人性本質的「心的居所」。
張海華先生的作品贏得了世界範圍內媒體的關注,包括《AD安邸》、《ELLEDECO美國版》、《家居主張》、《家居廊》、《安家》等眾多知名印刷、網絡及電視媒體的廣泛報道,亦在世界各大獎項中屢獲殊榮,包括「2021德國 BERLINDesignAward」、「 2020法國NovumDesignAward」、「2020義大利A-Design-Award」、「2019美國Muse-Design-Award」、「2019美國SPARKe-Design-Award」、「2019《AD》TOP100最具影響力建築師、設計師」等。
葛麗麗 | 監製/總編
田爽 | 專家編輯/文字撰寫/排版
劉萬微 | 視頻編導
謝雪瑩、劉凱宇 | 視頻拍攝
謝雪瑩 | 視頻剪輯
張慧 | 字幕翻譯
蔡雲普 |圖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