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人不願意做腸鏡?院士:做一次腸鏡,或能保5年不得腸癌

2024-10-15     醫學原創故事會

45歲的江女士出現不明原因的便血已經整整半年了,去醫院也看了很多次了,每次醫生都建議做腸鏡檢查,但江女士卻並不願意,在江女士看來,做腸鏡檢查不僅痛苦太大,而且風險很高,萬一做腸鏡的過程中,腸穿孔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問題是,一切正如江女士所認為的那樣嗎?

醫生提醒,做腸鏡檢查,特別是普通腸鏡檢查,的確存在一定的不適,有些患者腹部做過手術,有些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腸子非常冗長,這些都增加了腸鏡檢查的難度,由於腸鏡檢查過程中需要不停注氣,所以患者會有腹脹感,如果腸鏡檢查過程中結袢,患者還會有明顯的腹痛。

很多患者擔心腸鏡檢查會有腸穿孔或腸粘膜撕裂出血的風險,的確是有可能的,但是這種可能性非常小,打個比方,這種可能就像是中彩票的機率。

不如換一個角度,其實很多人到醫院就診,都是出現了明顯的症狀,很多人可能已經罹患了大腸癌,但是醫生不是透視眼,要想明確腸道里到底長沒長腫瘤,最佳的方式就是腸鏡檢查,如果因為擔心腸鏡風險不去做腸鏡,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腸癌不僅難以被發現,癌細胞還可能出現遠處轉移,因為錯失一次腸鏡檢查,結果腸癌變成了晚期,相對於腸鏡檢查帶來的風險,沒有被及時發現的腸癌則是致命的。

那些確診腸癌的患者,無一例外都會後悔,後悔沒有能早點到醫院檢查腸鏡。

可是話雖然這麼說,很多患者還是擔心腸鏡檢查很難受,如何才能打消他們的顧慮呢?

醫生可以給出更多的選擇,比如現在腸鏡檢查,分為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普通腸鏡檢查,就是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的檢查,患者可以感受到檢查過程中的任何不適;至於無痛腸鏡檢查,則是進行全身麻醉後再進行檢查,整個檢查過程,是患者在睡熟中進行的,患者自然沒有任何感覺。

不過,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普通腸鏡檢查雖然存在一定的不適,但是由於清醒,患者可以更直觀地表述出來,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表述,不會強行操作,腸鏡檢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可是無痛腸鏡,由於進行了無痛麻醉,患者失去意識,即便出現不適,也不會表述出來,很多時候,碰到操作難度大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強行操作,這無疑會增加腸鏡檢查的風險。

還有,無痛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麻醉本身存在風險,包括過敏、呼吸抑制、心跳抑制、血壓下降、誤吸等,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進行無痛麻醉。

不久前,就遇到了這樣一名老年患者,患者八十歲高齡,出現不明原因的便秘已經一個多月了,高度懷疑是腸癌,但患者肺功能不好,麻醉風險大,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普通腸鏡檢查,最終明確患者為乙狀結腸癌。

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強行給這個患者麻醉,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呢?或是這位患者如果拒絕了醫生的建議,不去做腸鏡檢查,結果又變成什麼樣呢?

當然,也又很多人其實並沒有什麼不舒服,只是把腸鏡檢查當做一種普通的體檢方式,如果做一次腸鏡檢查沒有問題,那麼可以管多長時間呢?

李兆申院士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呼籲「如果45歲以後還未做腸鏡,那一定要儘快做一次腸鏡,一次腸鏡能保證在五年、十年左右不會患腸癌,一旦腸鏡發現息肉就可以儘早切掉,來預防腸癌!」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讓受試者在隨後的17年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26%,死亡率降低30%,這足以說明腸鏡在腸癌篩查中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醫生建議你做腸鏡檢查的時候,請一定不要再拒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e15fbb908c995f505dac2920321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