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房企營銷系統,做次大保養

2019-10-16     明源地產研究院

之前明源君提過,淡市下,營銷再次回到行業C位。但是面對市場風向急轉,很多房企和項目,還沒有準備好迎接各種挑戰的營銷力。

今天明源君想分享一篇文章給大家,作者是實效機構老大吳昊,對很多項目營銷存在的問題,做了一次診斷,下了一個藥方,讀起來很有啟發。下面是詳細內容。

快廢了的一雙手

苦日子,讓人心酸;但好日子,又總是養懶漢。

儘管,市場還沒有預期中的那麼差:降價,還能換一些量,和渠道合作,勉強能刺激完成當月的任務量。再往下走的話,會再難一點,在北方的冬天,司機們會提前準備好雪地胎。

要賺大錢,得靠大勢,要打惡仗,還得靠營銷。除了地產行業有這個毛病,市場好時嫌營銷沒用,市場差的時候,嫌營銷無能。其它行業,無論是電子、汽車、手機、糧油、服飾,對營銷的態度都很淡定,不褒不貶,視為手足。

你沒拿到別人的錢,肯定不會罵自己的手,太笨。

當然,手也有笨的時候,古人云:三天不練,手生。要知道,房地產整整火了三年,這三年中,發生了很多事情,足以自廢雙手了,比如,排號量大的時候,降低了銷售的提成,從此你的團隊再無高銷;又比如賣太快的時候,埋怨營銷賺錢太少,從此你的隊伍中再無高手;之前用0.6%的代理費砍銷售公司的價,後面被迫給渠道付5%-10%的佣金。

靠本事吃飯的人,都有脾氣。

所以,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營銷體系,都出現了系統性問題,大家只能裝著在加班

策劃主要做「活動」刷存在。

比如發布會、汽車展、送豬肉、對接渠道、公眾號、微信稿、售樓部亮相、樣板間開放。

活動是有形的,有形的事情,做了全公司看得見。當大家靠做這些事情刷存在,說明策劃系統就出問題了。

因為營銷的能力主要是兩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要問題找准了,一擊而中,誰說多動作多就是效果好?真正的醫生,不是靠讓別人吃各種藥來體現技術。某些偏執的高手,以動作少而效果好為榮,誰把策劃團隊逼得要靠數量在公司刷存在感了?

行業要反思。

廣告主要做「調性」。

作為地緣性產品,樓盤的案名已集體和地理無關,唐詩宋詞里的生僻意境字,已經被各家開發商分得不夠用了;日月星辰詩和遠方山湖河海成為了畫面的主調性。

廣告是什麼,求得顧客的共鳴,是宣傳,是得到樓盤的支持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宣傳;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宣傳;穿國貨我更潮,是共鳴;拍人更美,是共鳴。

作為娶妻發財生子的重要商品,房地產廣告反而不接生活氣。因為他們不需要做給市場看,只需要做給公司看。反正公司領導心中都有一本四書五經,也不擔心意境圖PS得太厲害,將來交不了房。

銷售主要問「買不」

領證了,買不?來晚了,就買不到了。銷售這兩句話說習慣了,如果客戶說不買,已經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了。

曾經,我很不認可渠道,如果渠道能把房子賣掉,說明銷售團隊一票人都廢了。現在,我反而有點認可渠道的敬業心,不管你買不買,他們都希望和你交朋友;不管你買哪裡,他們都會傾聽你的想法,然而去引導;不管你有多少錢,他們都樂意和你聊生活。不管房子有多好賣,他們永遠在售樓部門口風雨中等著你。

營銷是一把槍,你要使用它的時候,發現這把槍生鏽了。但是槍不能為銹買單,使用槍的人不愛護它,它就只能生鏽。

賣法,對營銷系統做次大保養

借渠道為僱傭軍,能短時間救急。但擁有自己軍隊的,才是國家;擁有營銷系統戰鬥能力的,才是開發公司。

提升營銷的戰鬥力,是房地產商第一緊急事務。甚至比行業反腐更重要,反腐是總結過去,提高戰鬥力,才是迎接未來。

最麻煩的事情是,我們看到許多樓盤,不是一個策劃、推廣或者銷售一個塊面出問題,而是營銷出了系統問題。塊面問題可以內部解決,而系統問題,已經形成自洽閉環,只能依靠外部力量或者上層力量來解決了。

賣法,是作用於營銷系統每個板塊,同時發力,將營銷水平整體拉高的解決方案。

主要在三個方面:

策劃端:找到不以價格打動客戶的購買理由

價格,當然是顧客購買的重要原因。但是,若樓盤只能以顧客滿意的價格才能賣掉,你肯定知道,這齣問題了。

你會因奔馳降價而快速下手,但是奇瑞都把自己打骨折了,你也不會買它。所以先要弄明白,你的樓盤,是奔馳還是奇瑞。兩者的差別是,一個以價值為導向,一個長期以價格為導向。

再便宜的房子,價格都比同類汽車貴得多。所以房子這種產品,本身就不屬於以價格取勝的東西。顧客對房子的需求,以理想生活方式的嚮往為前提。

任何生活方式,都需要城市空間、樓盤空間、戶型空間、群體空間的支持,而任何樓盤,都代表一種生活方式。策劃必須先找到這種生活方式,先能將其講述明白,變成樓盤吸引顧客的地方。等生活方式打動了自己,再說是否需要價格去打動顧客。

沒有提煉出打動人的生活方式,準備用價格把公司打骨折的樓盤,是熬不過這個冬天的。

推廣端:廣告從來只有一個目的,話語權。

媒體是你買的,廣告公司是你雇的,當然你可以要求他們做一切事情,比如堅持做意境,堅持做調性,堅持做情懷。你甚至可以要求他們,做一張稿子祝你生日快樂。

還有人說,廣告是做曝光量的,比如密集投放;廣告是做超級符號的,比如旅拍;廣告是傳達熱銷氣氛的。他們說的都對,也都不對。

無論是曝光量、印記還是熱銷,都是手段。廣告是商業活動,其最終目的,是獲得樓盤的話語權。

什麼是話語權:擁有最大程度的粉絲,他們都認可你的生活方式。

擁有話語權的產品,才不靠拼多多走量。周杰倫是這樣,蔡徐坤也是這樣,如果你的推廣不為話語權而做,那麼,請省下媒體費和廣告公司費用吧,直接變成顧客折扣。

案場端:傳達生活方式

我們對銷售員的考核,只有兩個標準:第一是她的每組客戶,平均接待時長超過60分鐘,第二,客戶可以不成交,但認可並喜歡樓盤的生活方式。

其它的技能可以沒有,比如親和能力、談判技巧、逼單能力;而接訪量,日電CALL數量,雙代乃至三代,都是形式上讓自己安心但並沒有什麼卵用且滋生政治的動作。

對銷售人員的要求,不要功利;就如你在理髮店,很討厭那些邊給你洗頭邊推薦VIP至尊卡的銷售。服務做得好,你自然就辦了,服務沒有到你認為需要辦卡的地步,任何推薦都是騷擾。

在我們看來,客戶接待超過60分鐘,顧客對樓盤生活方式共鳴和認同,就等於成交了,只缺客戶刷卡這一步。如果她實在沒錢刷卡,沒關係,回家她會把認同聊給朋友,成為你的媒介。

城市就那麼大,每組客戶都接待得潦草,就會越賣越差且口碑越差,同樣作為地緣產品,火鍋店的道理,和樓盤一模一樣。

能做到這樣的銷售人員,業績都不會差,甚至在轉化率4%的樓盤,我們做到過40%的轉化率。所以,作為賣法的一部分,我們對銷售人員的管控模式是不一樣的:

從她們理解到一個樓盤生活方式的場景開始,積累到20個畫面,就只恨你的樓盤套數太少了。

很多公司總認為,產品決定70%,而營銷決定30%。所以他們捨得在前期、規劃和樣板間上花精力和成本,再加上前幾年市場大好,認為這30%不重要。乾了許多殺雞取卵的事情,破壞了營銷的根本戰鬥力。

很快你就知道,在打惡仗的時期,那30%的能力廢了,前面的70%,都叫庫存。趁著市場尚未到底,提高營銷系統性的戰鬥能力,還來得及。

文章來源:觀點研究院,ID:cdqnwh,文章已獲得作者授權,向原作者表示感謝。同時,作者最近也即將舉辦一場線下大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zhuirzhuir(祝小姐)了解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d30m0BMH2_cNUgI4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