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學校和幼兒園開學了,孩子們重返校園。一些免疫力較差的孩子,一開學就生病,家長開始擔心起來。怎樣才能讓孩子不生病、少生病呢?了解和預防小兒秋季呼吸道傳染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兒秋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呼吸道傳染病是通過空氣飛沫(即患者講話、咳嗽、噴嚏時的唾液飛沫),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造成傳染的疾病,大部分由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新冠肺炎等;少部分由細菌感染所致,如急性扁桃體炎、細菌性肺炎等;此外還有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所致的傳染性疾病。也有一部分傳染病雖然感染的是腸道病毒,但也可由呼吸道傳播,例如皰疹性咽炎、手足口病等。
秋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口鼻眼黏膜分泌物傳播。症狀有高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並可能伴有流涕、咽痛、咳嗽、嘔吐、腹瀉等。
皰疹性咽峽炎:由柯薩奇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包括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及接觸分泌物。症狀有發熱、口咽痛、口腔咽峽部皰疹或潰瘍,並可能伴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
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症狀有發熱、咳嗽、頭痛、流涕、咽痛等,一般咳嗽較劇烈,退燒後可能持續1到2周。
新冠病毒感染: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以及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口腔、手、足及臀部出現皰疹,並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心肌炎、肺炎等。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和呼吸道飛沫傳播。
為什麼秋季是上述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秋季氣候乾燥偏涼、晝夜溫差較大,氣溫變化無常,這些條件都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秋季呼吸道黏膜遇冷血管收縮,降低了呼吸道的抵抗力;胃腸功能也在遇冷後容易下降,感染腸道病毒或細菌後更容易發病。此外,兒童在秋季聚集性學習和生活也增加了傳染病高發的可能性。
中醫認為「燥」為秋季主氣,容易傷津耗液,使寶寶出現口鼻咽乾等症狀。肺與大腸相表里,秋燥還可導致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一系列症狀
中醫如何應對小兒秋季呼吸道傳染病
日常調養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小兒秋季養生注重養陰潤燥,治療主要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潤腸通便為主。常用桑杏湯、沙參麥冬湯進行調理和治療。在飲食上,建議多喝開水和菜湯,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蘋果、香蕉、荸薺、蘿蔔、銀耳、百合、山藥、芝麻、核桃等。
常用食療養生方
雪梨銀耳百合羹
材料:銀耳(雪耳)5克,雪梨一個,百合10克
做法:銀耳浸泡洗凈,與雪梨、百合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20-30分鐘,即可服用。
功效:可滋陰潤肺,寧心安神,適用於寶寶乾咳無痰、口咽唇乾、睡眠不安者。
中醫預防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御邪抗病能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提倡「治未病」,強調未病先防。
生活起居:
減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勤開窗通風換氣;
適應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切忌汗出受風;
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保證營養均衡;
作息規律,適當活動,增強體質。
預防食療方——蘆根菊花山楂飲:
材料:鮮蘆根15克、菊花6克、山楂6克、蜂蜜少許
做法:加水適量煎煮,溫服。
功效:蘆根可養陰清肺,菊花可清熱解毒,山楂可消食健脾。
小兒推拿:
用兩手中指分別按摩兩側迎香穴,兩手拇指分別按摩兩側太陽穴、風池穴,每次1分鐘,每日1-2次;
或者捏脊(食指、中指對稱提捏小兒背部的皮膚,從尾椎到大椎穴),捏3-5遍,早晚各一次,7天一療程;
大便干加清肺經、清大腸經;脘腹脹滿加揉板門。
連續推拿可具有祛風通竅、疏經活絡、調理腸胃、顧護機體的作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了解預防和應對小兒秋季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作者 |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韓謹
來源:北京114預約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