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受到後世的高度讚揚。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塑造了四百餘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李紈、史湘雲、元春四姐妹、襲人、晴雯、鴛鴦、紫鵑等,皆生動可感,呼之欲出。眾多人物形象中,劉姥姥是著墨不多,但形象鮮明、寓意深遠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對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和展示大觀園的富麗堂皇與賈府的奢靡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賈府興衰的重要見證人,是作者傾心塑造的通透人物。
全書中,劉姥姥分別出現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其中第六回為初進榮國府,主要交代劉姥姥的出身、進賈府的原因以及進賈府的遭遇;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以劉姥姥的視角寫她和賈母眾人遊覽大觀園的經歷,是最熱鬧、著墨最多的一部分;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寫賈府敗落後劉姥姥重情重義,再進賈府探親、救助巧姐,受到王夫人、賈璉等人的千恩萬謝。就出場回數來說,只有寥寥七回,且除了第二次進賈府是濃墨重彩地講述劉姥姥的故事,其他回目中劉姥姥都不是主要角色。然而,在這有限的出場次數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樂觀幽默、通透仗義的農村老婦人形象。
一、出身卑微,積極樂觀
劉姥姥出身農家,靠兩畝薄田度日。其女婿王狗兒的祖父與王熙鳳之祖王夫人之父相識,因貪圖王家的勢利,認作侄兒,後來家業蕭條,便搬至城外鄉下居住,與賈府極少來往。王狗兒有一兒一女,因農事繁忙,無人照顧,便請了岳母劉姥姥來幫忙。寒冬將至,一家無過冬之資,王狗兒唉聲嘆氣,整日煩悶。在這種艱難的境況下,劉姥姥勸說女婿:「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把一個積極樂觀、努力生活的農村老太太形象刻畫出來。後面她又提及和王家的關係,分析了當年王夫人的性情和如今的地位與行事風格,入情入理,所以才有了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賈府是權貴之家,門禁森嚴,所以劉姥姥的一進賈府充滿了波折。先是到前門打聽周瑞家的,幸而遇到好心的門吏,告訴她周瑞家的在後門住。她帶著板兒去問路,又僥倖遇到幾個熱心的孩子,將劉姥姥帶至周瑞家的門前。幾經寒暄,劉姥姥說明求助之意。周瑞家的又將劉姥姥帶至平兒處,最終見到了王熙鳳。王熙鳳念及舊情,送給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劉姥姥感激不盡,高興而回。這個過程,可謂處處艱辛,但又處處展現了她的達觀知命和不輕易放棄的韌性。一個從未到過城裡的鄉下老婦,憑藉自己的努力,敲開了賈府重重的大門,達到了求助救濟的目的,著實令人佩服。
二、見多識廣,洞察世事
生長於社會的底層,艱難困苦的生活練就了劉姥姥見多識廣、體察人情、深諳世道的性格。第一次進賈府時,她稱呼看門的僕人為「太爺們」,故意抬高看門人的身份,所以得到他們的指引。第二次進賈府時,為感謝上次賈府的救濟,帶來了新收的糧食和瓜果蔬菜,並表明了來意,虔誠地表達了劉姥姥一家對賈府的感激之心,又讓平兒等人消除了劉姥姥又來打秋風的猜疑,可謂一箭雙鵰。
她深知賈母是賈府最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見了賈母,便稱「老壽星」,奉承賈母是「享福」之人,聽到賈母說「我正想個地里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像你們田地里的好吃」,便謙虛地說:「這是野意兒,不過吃個新鮮。依我們到想魚肉吃,只是吃不起。」給賈母講農家見聞時,恰巧遇到賈府失火,便立刻轉移話題,講了一個老奶奶吃齋念佛、喜獲孫子的故事,哄得賈母滿心歡喜。這種體察人情、隨機應變的本領,確實是來自其豐富的生活積累。
最令人敬佩的,是這個農家老婦淳樸善良,知恩圖報、知恩善報的仗義之舉。賈府對劉姥姥的恩惠,多半出於一時心善,對於財大氣粗的賈府來說,實在是九牛之一毛。然而,就是這些對賈府眾人來說是舉手之勞的善行,卻讓劉姥姥終身銘記,常思回報。劉姥姥善良俠義、知恩善報底層人物的性格特徵就被塑造出來,她身上閃現著的人性的光輝,在黯淡和混亂的賈府是那樣可貴。
三、語言幽默風趣
劉姥姥語言幽默風趣,一派天然氣息,簡直是民間的語言大師。二進榮國府時,小說中交代,劉姥姥雖然是個村野人,卻生來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因此寶玉姊妹們聽了劉姥姥的話,「自覺比那些瞽目先生說的書還好聽」。一個村野婦人的語言,能深深地吸引眾人,得到賈母、寶玉等的稱讚,確實非同一般。
劉姥姥的語言有兩個特徵,一是天然,二是幽默。天然來源於她長期居住和生活於農村鄉野,每天與山林、田地為伴,與淳樸的農人交流,因此劉姥姥很自然地把這種語言屬性表現了出來。幽默來源於她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樂觀精神,她經歷困苦而不絕望,生活態度積極樂觀,為了生活敢於自嘲,活得卑微而通透。劉姥姥的幽默和天然,集中表現在二進榮國府時被王熙鳳等人調笑的情節中。
仔細分析劉姥姥的語言,幾乎每句話都離不開山野鄉村的世俗事物,如鐵杴、母豬、牛、毛毛蟲、蘿蔔、蒜、倭瓜、黑老鴰子等,這些事物在農家不足為奇,而對於常年生活在深宅大院、不事稼穡的賈家老太太、太太、姑娘們來說,卻頗為新奇,於是造成了強烈的喜劇效果。加之賈府眾女眷皆是有文化、有身份的人,平日調笑也開些雅致的玩笑,而劉姥姥作為一個鄉野老婦,沒有那麼多身份的顧忌,所開的玩笑也更放得開,自然引得眾人大笑不止。正是她的這種俗,「既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小說中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變得極富有人格魅力」。劉姥姥憑藉自己天然、幽默的語言風格,善於自嘲的生活態度,贏得了賈母等人的善意同情,造就了《紅樓夢》這部悲劇作品中為數不多的熱鬧、歡樂的場景。
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善於展現宏大的社會內容,還善於在細節和小人物身上做大功夫、埋大伏筆。劉姥姥作為小說眾多人物形象中的一個,不僅貫穿小說始終,而且以鮮明的個性形象,彰顯了人性的真、善、義,寄寓著作者的社會理想,贏得後世讀者的喜愛,確是《紅樓夢》的又一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