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沒錢,年貨總歸要備點兒吧?
畢竟,年味年味,沒有各種好吃的,哪來的味?但是,那些你買我買的備受歡迎的年貨,你真的會買、會吃嗎?
年貨買得好,親戚朋友誇你一整年;年貨買不好,分分鐘變成雷,坑己又坑人。
小南羅列了幾個最受歡迎的年貨,看看怎麼吃最科學合理。
堅果
堅果的誘惑,男女老少都擋不住,選擇餘地也很大。
不過堅果的槽點也很多,小南給大家提醒幾點:
1、<3歲的寶寶,不要吃整顆堅果,要弄碎了給他們吃,同時,吃的時候不能嬉戲打鬧、大笑/大哭,更要警惕「熊親戚」們偷偷塞堅果給寶寶吃。每年春節前後急診總少不了五花八門的異物卡喉,其中,各種堅果占比最大。
2、要買正規廠家的正規堅果,還要看保質期。不要買來路不明或價格便宜到你都懷疑的堅果,這些,不是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就是假冒大品牌的,會有各種健康隱患。真正價廉物美的當然也有,但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你也別高估了自己。
3、質量關過了,再看配料表,配料表越簡單越好比你口袋還乾淨的最佳,其次是糖、鹽以及添加劑等含量較少靠後的。然最後看看脂肪含量,儘量選擇脂肪含量低一點的,這樣還能多吃幾顆(反之,就好脂肪含量高的那口,那就少吃幾顆吧)。
4、儘量選擇原味的,少吃什麼奶油味、椒鹽味的。同時,最好買帶殼閉口的,少買開口或者剝好的。
腌製品
比如臘腸臘肉火腿熏魚酸菜腌菜等。共同點:
- 好吃。
- 都屬於再加工食品,「富含」鹽、亞硝胺、亞硝酸鹽等物質。2兩臘腸下肚,就吃下了全天所需的鹽分含量(成年人:6克/天),多吃了可能誘發高血壓,甚至有致癌風險。
- 臘腸臘肉火腿等肉類中的脂肪含量也高,還多是飽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還會讓你「每逢佳節胖三斤」。
所以理論上,這類腌製品,逢年過節嘗嘗鮮就行,少買、少吃是王道。
但現實很骨感,一來這些食物是很多地方的特產,本就是日常飲食中的一部分。二來節日還催化了食用量,你若在「相親相愛」家庭群里說少吃,很可能會被踢出群。
那就試試這幾招,來降低健康隱患:
- 吃之前先泡煮,去掉部分鹽分、油脂。
- 儘量蒸著吃,別和米飯一起煮,不然油脂滲入米飯,好吃是好吃,脂肪攝入也更多。
- 燒烹飪的時候,儘量不要額外加油和鹽。
- 吃腌製品時,多配合新鮮蔬菜水果一起吃,特別是富含維C的蔬果,維C能有效阻斷亞硝酸鹽形成致癌物,降低風險。
- 儘量當配菜,而不是當主菜。
- 如果當了主菜,其他飲食要清淡點。
- 吃完可以喝點酸奶,乳酸菌也能抑制亞硝酸鹽形成致癌物,降低風險。
- 儘量別給寶寶吃,特別是<3歲的小寶寶們。
食用油:
實用主義者或偷懶型選手,過年大機率會送親朋好友食用油,畢竟,柴米油鹽是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
買什麼油隨你,健康事項都看看:
- 成人每天油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5克,1-2歲的寶寶每天5-15克,2-3歲每天10-20克,3歲後參考成人。
- 不要為了吃油而吃油,家有寶寶的,儘量少一些煎、炸的烹飪方式。
- 家裡老人多,或有高血脂人群,儘量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具體那些一會兒說)。
- 自榨油很容易有黃麴黴毒素,儘量別給寶寶吃。
不過,沒有一種油是完美的,不妨經常換換,多種油混著吃才能攝取多種脂肪酸。買年貨時,不妨根據對方家庭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油:
- 適合低溫烹調用的油,首選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山茶油、橄欖油等。
- 適合煎、炒的油,首選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芝麻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紅花籽油等。
- 適合高溫油炸的油,首選飽和度高的油,如棕櫚油、椰子油等。
油炸類地方特色小吃
大家都知道油炸類食品要少吃,但架不住很多地方的特色小吃就是油炸的,以及長輩們殺傷力很大的「大過年的,還不讓吃?」
那就暫時「入鄉隨俗」幾天,但怎麼吃,爸媽還是可以把關的:
- 少吃是王道。
- 不要當早飯吃。
- 吃的時候,多搭配新鮮蔬菜水果。
- 儘量自家做,少買外面的,儘量在油、煎炸時間等方面降低風險。如果有空氣炸鍋,那就更好了。
- 儘量現炸現吃,不要存放時間太久。
- 給寶寶吃的時候,可以把外面的酥皮去掉。
小南也祝大家年貨買得舒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