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朱子家訓》才明白:一個家庭的興衰,是有因果的
清代文學家俞樾,在他的書中記載過一個故事:
山東有一位朱姓富商,樂善好施。
別人向其借錢,他都大方周濟,從來不問還債的事兒。
到了他臨死的時候,兒子就問他:那些借貸的人,都有沒有借據?
富商說:這個你就不要問了。我枕頭下面有個盒子,我死後你可以取出來看,保你一生吃用不盡。
富商死後,其子打開匣子一看,除了一部《朱子家訓》,再無其他。
後來,這個兒子用《朱子家訓》治家經商,果然成功地將家族事業傳承了下來。
《朱子家訓》,又被稱為聖賢的家教,被歷代名士尊為「治家之經」。
它全文僅有634個字,卻教會了世人教子治家、如何應對家庭興衰的千古難題。
讀懂你也會明白,一個家庭的興衰成敗,冥冥之中早有註定。
1
《朱子家訓》開篇有言:
清晨起來,要洒掃庭院,掃去昨日之塵,保持整潔的家居環境。
清代文學家劉蓉也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視洒掃,是因為他們早就知道:
房間乾淨與否,關係到一個家庭的運勢。
清代著名的戲曲創作家李漁,曾在《閒情偶寄》中,花了很多筆墨,寫洒掃的技巧:
然勤掃不如勤灑,人則知之;多灑不如輕掃,人則未知之也。
多數文人都不會把心思花在洒掃上,但李漁卻不僅將它付諸筆墨,還親自動手。
他家裡不僅要每日打掃,就連辦公書桌,他也會收拾得整整齊齊。
在他那裡,「一物不齊整,即如目中之刺,必先去之而後已。」
正是他對乾淨生活的極致追求,才讓他在一眾文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懂生活的藝術家。
而在李漁的影響下,他們一家的生活也是精緻而有情調,是當時有名的大戶人家。
《夷堅志》里寫:「高堂素璧,無舒捲之勞;明窗淨几,有坐臥之安。」
一個家打掃得越亮堂,越整潔,居住起來就越舒適。
人舒適了,對生活的熱情便會跟著提高。
即便日子偶有坎坷,你也有本事,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這就是風水先生所說的:家有凈氣,好運自來。
2
蘇軾在《三槐堂銘》里寫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一個家庭能夠興旺,靠的不是錢財的多少,而是家裡的書香氣。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大家族,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近代就出現了錢學森、錢三強、錢鍾書、錢穆等眾多名士。
這個家族之所以能造就這樣的奇蹟,就是因為把讀書放在了第一位。
「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錢家後人錢鍾書,受家族的影響,一生鍾情於書,嗜書如命。
不僅在文學上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他的女兒錢瑗,也因為父親的影響,從小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後來錢瑗長大後,成為北師大英語系教授,開創了英語「文體學」,在專業領域也頗有造詣。
作家林清玄說:
一個聞得到書香,聽得到平靜的家庭,能夠喚醒人內心的種子;反之,這粒種子會在喧囂中獨自腐爛。
一個聞得到書香,聽得到平靜的家庭,能夠喚醒人內心的種子;反之,這粒種子會在喧囂中獨自腐爛。
有書香的家庭,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環境。
它能讓一個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實現逆天改命;也能讓一個優秀的家族,福氣經久不衰。
正所謂,詩書傳家,繼世綿長。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藏著你家未來的模樣。
3
之前看過一則故事。
有一位老農,他種植的玉米年年都能獲得當地部門的最佳農作物獎。
記者採訪時就問他,有什麼種植秘訣?
老農笑著回答:把最好的種子,送給你的鄰居。
當周圍的種子都是優質品種,授粉時,你的玉米才能長得又大又好。
種作物也好,經營家庭也罷,道理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人若一味精明算計,占盡身邊人的便宜,早晚有一天會堵死自己的路。
遇事為別人著想,看到鄉鄰窮苦多幫襯一把,有朝一日你家落難了,他們也會鼎力相助。
明代盛顒辭官回鄉後,在路上恰好碰到幾個鄰居正被差人押送。
他上前詢問才得知,這些人都是因為欠了自家的錢還不上。
盛顒心中慚愧,趕緊讓人放了鄰居。還招來管家,把帳簿和借據當著鄰居們的面燒掉了。
後來,盛顒家遭遇匪徒,全家都被下了蒙汗藥。
鄰居正巧前去看望盛顒,發現了異常。
他逃跑大呼救命,其他鄰居也紛紛出來,這才趕跑了匪徒。
盛顒一家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中國人常講:廣結善緣。
很多時候,你想要得到什麼,就先為別人做點什麼。
你凡事顧全別人,冥冥之中也是在成全自己。
利他,是對自己最好的福報。
總有一天,你為別人栽種的樹,會成為庇護你家的參天之木。
4
老話說: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
很多家庭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家裡成員之間小事指責,大事抱怨。
經典電視劇《歲月》中的梁致遠,是一個被排擠在邊緣部門的上班族,領著微薄的薪水度日。
他的妻子對此頗有怨言,便一直數落丈夫不上進。
梁致遠買回來的菜不足稱,妻子就說:那些騙子也就喜歡糊弄你這種傻子;
梁致遠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就大罵他是「什麼也干不好的窩囊廢」。
在妻子眼中,梁致遠是個不合格的丈夫。
而在梁致遠看來,有妻子在的地方,也是一個修羅場。
所以,他寧願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兩人之間的感情裂痕也越來越大,本來好好的日子也越過越冷清,甚至鬧到了離婚的地步。
《處世懸鏡》里有言: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意思是說,從來沒有一家一團和氣,而家族卻不繁榮昌盛的;
也沒有家人之間彼此戾氣相向,而家族卻不衰落的。
可見,家人之間如何相處,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氣運。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
《禮記》中也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睦也。
相互體諒,同心同德,才是一個家庭興旺的開始。
收藏家馬伯庸說: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所以說,一個家庭的興旺,其實是傳承下來的。
真正有遠見的家庭,都懂得:
以讀書,作為起家之本;以利鄰,作為保家之本;以和順,作為興家之本。
如此經營起來的家庭,既經得起雞毛蒜皮的消磨,更扛得住大風大浪的侵襲。
點個贊吧 ,餘生和家人一起,讀懂《朱子家訓》,將生活過得蒸蒸日上。
作者:洞見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