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王看到一個視頻,在真人秀節目《人生加減法》中,一位來自重慶的女士為了減肥而開始跑步。
為了達到減肥效果,她一直堅持大量跑步,卻在六個月後被診斷為跟腱炎。她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跟腱炎是如何找上她的呢?長期的大跑量造成了跟腱承受過大的外力撞擊,久而久之,跟腱炎悄然而至。
通過這一案例,我想到的是:運動,尤其是跑步,真的應該無止境、毫無節制嗎?
結果顯然是否定的,否則痛苦就會像跟腱炎一樣,不聲不響地悄然而至。
不可忽視的跟腱炎
雖然跑跳類運動的人群中跟腱炎的發病率最高,但實際上,70%的跟腱炎病例是由過量運動引起的。
當人們對跟腱施加過大的外力,跟腱會承受過大的壓力,從而產生微細的損傷,久而久之,便會陷入疲勞。
特別是對於體重超重的人來說,他們在跑步時體重壓力更大,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這也使得他們的跟腱更容易出現傷害。
重視跑步的科學性
跑步看似是一項簡單的運動,但隨著跑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浮現出來。
有種觀點認為,長跑過猛,身體的能源消耗過大,人會感到疲倦。若是這種狀態長期持續,跟腱膠原纖維的合成能力會逐漸降低,反而會妨礙跟腱微細損傷恢復。也就是說,跑步量過大的人更容易患上跟腱炎。
換句話說,那些長期進行大跑量運動的人,他們的跟腱更容易出現問題。
這個問題在大家熱衷於「跑步健康」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要追求的不僅僅是運動的量,還包括運動的質,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跑步的科學性。
我們進行跑步或者任何形式的運動,目的都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但是,如果我們在運動中因為缺少一些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反而使自己身體受到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於跑步,我們不應該單純地追求跑得快,跑得久,而應該注重跑的科學,跑的健康。
走上跑道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去細心規劃,深思熟慮。我們要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及時調整運動的強度和頻率,避免體力透支。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提高訓練的效率,減少運動傷害,使跑步成為我們身心健康的源泉。
毋庸置疑,跑步是一項極好的運動,它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但是,如果我們忽視了運動的科學性,那麼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怎樣減少跟腱炎的風險
首先,運動前的充分熱身和運動後的充分放鬆是必不可少的。熱身活動能有效地強化肌腱,減少受傷的可能,而運動後的放鬆則可以幫助肌腱恢復,降低肌腱粘滯性,防止損傷。
此外,我建議進行離心力量訓練,併合理安排跑距離,避免連續大量的長距離跑步,長距離跑步後要及時放鬆、修整,讓肌肉、韌帶有一個自我康復、修復的時間。這樣就能大大降低跟腱炎發生的機率。
如果你正在嘗試減肥,那麼從快走開始再過渡到慢跑、長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跟腱炎的風險。
我們要真正實現跑步的益處,就必須要重視跑步的科學性,並根據科學的原理來進行訓練。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同時,我們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運動傷害,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你有過跑出傷病的經歷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