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孔測序儀產品面世,華大智造手握全球經銷權

2024-09-10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2024年9月9日,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集團」)旗下公司杭州華大序風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序風」)面向全球發布了最新測序技術——CycloneSEQ測序技術,及兩款擁有自主產權的新型納米孔測序儀CycloneSEQ-WY01(下稱「WY01」,中文名「五嶽」)和CycloneSEQ-WT02(下稱「WT02」,中文名「梧桐」)。

「從激發光測序儀到自發光測序儀,再到今天公布的不發光測序儀,三類機器,三種不同原理、不同測序方式結合在一塊,我們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家。」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在發布會致辭中表示。

生命科學「光刻機」

基因測序儀又稱DNA測序儀,是測定DNA片段的鹼基順序、種類和定量的儀器。

「生命科學領域的『光刻機』是什麼?毫無疑問,那就是基因測序儀。」華大集團CEO、執行董事尹燁在發布會上表示,科學的進步源於新技術、新發現、新想法的推動,即新技術帶來新工具,新工具帶來新發現。就生命科學領域而言,是先有測序儀,後有基因組學。

「今天,我們迎來了IT(信息技術)和BT(生物計算)的融合。在網際網路、基因組、人工智慧三大技術突破的交匯中,測序儀的重要性越發顯著,因為有了算法模型的加持,我們能夠更快、更簡單地讀取報告。」尹燁說。

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華大集團執行董事徐訊介紹稱,華大集團初期是測序儀的用戶,並沒有自主研發測序儀的能力。但在遭遇了一系列「卡脖子」行為後,才明白科技學術是不能單靠金錢買來的,必須要靠自己研發,於是從2012年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測序儀。

2015年,由華大集團自主研發的首款自研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誕生。此後,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不斷豐富旗下的測序儀產品,並持續進行科技創新。

據華大方面介紹,9月9日發布的「五嶽」和「梧桐」這兩款產品,在核心技術和關鍵組件上實現了突破,特別是在單晶片孔道蛋白數量、測序速度、測序讀長和準確率等關鍵指標上表現優秀。

其中,「五嶽」系高通量納米孔測序儀,配套高通量高密度晶片,具有超長讀長和持久續測等性能,填補了國內納米孔測序領域高通量晶片的空白,多項關鍵性能處於全球領先的水平;「梧桐」為中通量納米孔基因測序儀,採用雙晶片架構,具備「全覆蓋、快速讀和自由測」三大優勢,在生命科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記者留意到,納米孔測序作為生命科學的尖端技術,近期受到多家上市公司的關注。比如萬孚生物(300482.SZ)在2024年中報中表示,要「推進新平台業務納米孔測序在病原體檢測及鑑定等領域的應用」;金河生物(002688.SZ)在8月29日的業績說明會上亦表示,納米孔單分子測序平台「可以提升基因檢測效率、提供精準解決方案」。

從2015年首款自研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發布,到9月9日首款華大納米孔基因測序儀誕生,意味著華大集團已成功擁有了自發光、激發光、不發光三種技術路線的測序儀。對此,尹燁表示:「測序從不分代,只是技術路線不同。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技術。」

華大智造受益

華大智造(688114.SH)是華大系的核心成員企業,同時亦是此次新型納米孔測序儀產品發布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華大智造半年度報告顯示,其與華大序風早於今年6月份已簽署經銷協議,成功獲得了納米孔測序儀設備和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全球市場經銷權,實現了激發光、自發光、不發光基因測序產品的全方位戰略布局。

「現在華大智造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獲得華大序風全球經銷權後,我們可以把所有不同技術路線的測序儀做相應的組合,給下游用戶一站式的選擇,有利於拓展市場。」華大智造營運長蔣慧在發布會現場交流環節表示,早在6月份拿到全球經銷權之後,便一直在推動外部使用,包含早期測試使用,目前已經裝機的用戶已有五六十台,同時還有四台儀器設備已經通過公開招投標中標。

「這些客戶當中,既有高校、科研機構,也有疾控、醫院客戶代表等,例如上海疾控中心和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等。」蔣慧認為,上述這些客戶群體,其實代表了包括「梧桐」「五嶽」在內的未來測序儀產品的潛在用戶方向。

蔣慧同時表示,不同技術路線測序儀產品的組合,最終實現的是「1+1>2」的效果,因為不同的使用方向需要不同的數據組合產出才能夠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4a67481debc9a8e668734a74c4f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