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發布】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

2024-01-18     格隆匯

原標題:【深交所發布】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

編者按

為便利ETF市場參與者詳細了解2023年度境內ETF市場發展的主要特徵及發展方向,特編制並發布本白皮書。本白皮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基金管理部聯合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編制。

2023年,在全球ETF市場進一步蓬勃發展,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創新高的大背景下,境內ETF市場也在股票市場波動過程中逆勢取得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境內ETF共有897隻,總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其中,非貨幣ETF合計資產規模為1.84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4971億元,漲幅18.53%。尤其是以寬基ETF為主的存量產品成為配置資金的重要選擇,存量ETF新增4213億元,占市場整體規模增量的85%。行業主題和策略ETF也亮點紛呈,科技類ETF同比規模新增642億元,紅利類ETF同比規模新增236億元。

2023年,深交所持續創新指數編制方法,完善配套機制,培育市場生態,不斷增強指數投資吸引力和影響力。深交所和指數公司共同推出了深50、創業板系列、中證市場龍頭50和行業精選系列等指數,在表征功能的基礎上更強調指數的投資價值,跟蹤上述指數的ETF產品持續推出並受到市場歡迎。此外,深交所持續優化完善ETF流動性服務制度等配套機制,聯合市場各方開展了ETF中文簡稱徵集大賽、第二屆全國ETF模擬投資大賽等活動,推動ETF這一費用低廉、持倉透明、風格穩定、交易便利的投資品種走向千家萬戶。

未來,隨著市場有效性進一步提升、指數和產品設計向精細化發展、長期機構資金深度參與、ETF推廣與投顧業務加深融合,ETF的配置價值將不斷凸顯,更好地發揮工具屬性,助力建設普惠金融。深交所也將在持續豐富產品供給、研究優化ETF基礎制度、加強市場推廣等方面不斷發力,推進ETF市場高質量發展,推進投資端建設。

目錄

引 言

一、境內ETF市場發展情況

(一)ETF市場整體發展情況

(二)各類型ETF市場發展情況

二、深交所ETF市場建設情況

(一)創新指數編制方法和產品體系

(二)持續推進配套機制優化

(三)攜手各方共同培育ETF市場生態

(四)持續推進ETF市場國際化建設

三、2024年ETF市場發展機遇和展望

(一)ETF市場發展的主要機遇

(二)ETF市場發展展望

附件一:全球ETF市場發展情況

附件二:2023年深交所聯合指數公司推出的特色指數和ETF

PART

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

境內ETF市場發展情況

ETF市場整體發展情況

ETF產品和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2023年底,境內ETF共有897隻,總規模達到2.05萬億元。其中,非貨幣ETF產品數量為870隻,合計資產規模為1.84萬億元,較2022年末產品數量增加134隻,同比增長18.20%;資產規模增加4971億元,同比增長36.89%。

圖表1:境內ETF(非貨幣)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底

分類型來看,境內ETF(除貨幣基金)規模仍以股票型為主,占比達81.1%。QDII型占比達12.9%,為第二大類。債券型、商品型ETF分別占4.3%、1.7%。各類型ETF占比基本與2022年底保持一致。

圖表2:境內ETF(非貨幣)各類型規模占比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底

首發規模貢獻下降,寬基ETF新發活躍

2023年,新發市場仍然活躍,共成立非貨幣ETF基金157隻,合計成立規模1040億元。新發產品的規模貢獻比例大幅下降至15.1%。

圖表3:境內ETF(非貨幣)規模增量來源占比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2023年,寬基ETF新發市場活躍,共發行48隻,募集規模385億元,占總全年募集總規模的38.05%,主要集中於深證50、創業板200、科創板100、中證2000等新一代寬基產品。

圖表4:2023年境內ETF(非貨幣)新發規模前五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ETF存量規模持續增長,以寬基ETF為主

2023年,存量ETF規模增長4213億元,寬基ETF和行業主題ETF貢獻主要存量規模增量。其中,寬基ETF規模增加2265億元,占存量ETF新增規模的53.75%;行業主題ETF規模增加891億元,占存量ETF新增規模的21.14%。

2023年,有10隻產品全年規模增量超過百億,規模效應更加突出。以滬深300、科創板50、上證50、創業板指數等為代表的寬基ETF增量靠前。

圖表5:2023年境內ETF(非貨幣)規模增長前十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ETF聯接基金需求升溫,產品規模數量增長迅速

隨著近年行情輪動的加快和網際網路渠道的發展,場外指數化投資需求升溫,ETF聯接基金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提高。截止2023年底,全市場485隻ETF聯接基金資產規模達3768億元,同比增加476億,同比增長14.48%。2023年新成立ETF聯接基金產品共121隻,募集規模206億元,數量同比增長59.21%,規模同比增長29.30%。

行業集中度維持高位,頭部管理人優勢突出

截至2023年底,境內有51家基金公司擁有上市非貨幣ETF產品。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幣管理規模合計為1.46萬億,占市場總規模的79.13%,集中度較2022年略有提升。已有5家管理人非貨幣ETF管理規模突破千億,其中華夏基金管理規模已達4017億元,全年規模增量超過1200億元,ETF市場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市場特徵。

圖表6:2023年境內ETF(非貨幣)規模前十的基金管理人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優勝劣汰加速,清盤漸成常態

近年來,境內ETF市場清盤數量明顯增長,部分同質化且規模較小的產品因失去競爭力而清盤,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逐漸形成。2023年,共有23隻ETF清盤,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等,其中行業主題類產品共10隻。

圖表7:境內ETF清盤產品數量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底

各類型ETF市場發展情況

寬基ETF規模增長顯著,產品布局日趨完善

2023年,在震盪下行的市場環境中,寬基ETF成為投資者的抄底利器,規模增長顯著。截至2023年底,寬基ETF數量為214隻,總規模為8516億元,同比增加2681億元,同比增長45.94%。從規模變化情況來看,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規模同比增加1208億元,位於寬基指數之首,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規模同比減少108億元,成為規模減少最多的寬基指數。

與此同時,寬基ETF的產品體系也走向多層次的新發展階段,產品布局日益完善。2023年,多隻新特色寬基ETF陸續發行,如深市的核心寬基深證50ETF,聚焦小盤風格的中證2000ETF,覆蓋全市場股票的中證A股ETF,以及細分板塊內部的差異化產品,如科創板100ETF、創業板中盤200ETF。

圖表8:境內寬基ETF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圖表9:ETF跟蹤規模前十的寬基指數及規模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行業主題ETF穩步擴容,科技類增量靠前

2017年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A股轉向結構化行情,行業主題ETF迅速發展。截止2023年底,行業主題ETF共486隻,合計規模5868億元,同比增加1051億元,同比增長21.82%。其中,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類ETF規模增長最多,同比增加642億元;醫療健康類ETF規模增長次之,同比增加368億元。

隨著各賽道行業主題ETF逐漸布局完善,市場更加關注符合國家政策以及產業轉型方向的新興ETF產品,布局思路更加細分,如推出了信創、機器人、央企主題、半導體材料設備等ETF產品。

圖表10:行業主題ETF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圖表11:各類行業主題ETF 2023年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跨境ETF延續增長態勢,成為差異化布局的藍海市場

隨著海外投資需求的驅動,跨境產品類型不斷豐富。目前,跨境產品形成了覆蓋香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東南亞等多個地區,以寬基、高科技、新經濟為主的產品格局,成為投資者布局海外市場的重要工具。2023年,跨境ETF仍然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規模增長近900億至2867億元,同比增長44.82%,產品數量已超過140隻。截至2023年底,共有9隻跨境ETF規模突破百億。

圖表12:境內跨境ETF規模和數量變化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圖表13:各類型跨境ETF規模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策略類ETF關注度持續上升,紅利因子受資金青睞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發展,Smart Beta策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策略ETF為各類資金提供了重要的投資工具。截止2023年底,策略ETF共65隻,合計規模564億元,同比增加234億元,同比增長71.11%,主要覆蓋紅利、價值、成長等因子。其中,紅利類ETF一枝獨秀,規模達到448億元,同比增加236億元,同比增長110.64%,是最受歡迎的策略ETF產品。但目前境內策略類ETF仍處於發展初期,因子的豐富程度和整體規模與發達市場相比均有較大發展空間。

圖表14:境內策略ETF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債券ETF規模穩步增長,短融和政金債ETF規模增長顯著

隨著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債券指數化投資逐漸受到市場的認可。2023年債券ETF整體保持了2022年以來的增長態勢,產品數量上升至19隻,規模上升273億元至802億元,同比增長51.50%。在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利率持續下行、權益市場波動加大等背景下,中短債ETF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其中5隻政金債ETF規模同比增加65億元,合計規模達288億元。

圖表15:境內債券ETF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商品ETF規模企穩回升,黃金ETF仍為主力

目前境內商品ETF品種仍然有限,包括14隻黃金ETF和3隻商品期貨ETF。2023年,在避險情緒上升、黃金價格高漲的環境下,境內商品ETF規模增長86億元至306億元,逐漸企穩回升。其中,黃金ETF共14隻,規模為290億元,占商品ETF總規模的95%,同比增加59億元,同比增長38.18%。

圖表16:境內商品ETF歷年規模和數量(右軸)

數據來源:Wind,億元,截至2023年底

圖表17:境內各類商品ETF 規模占比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底

PART

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

深交所ETF市場建設情況

創新指數編制方法和產品體系

2023年,深交所聯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證指數」)和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證信息」)共同研發並推出了多條創新性、特色性指數,持續完善寬基指數序列,優化行業主題指數體系,進一步增強指數投資價值,豐富和創新指數及產品體系。

成功推出深50指數及ETF產品

2023年,深交所和深證信息聯合編制並發布深證50指數,補足了深市單市場核心寬基指數短板。該指數主要反映深市市值規模大、行業代表性強、公司治理良好的50家上市公司股價變化情況。深證50採用創新的寬基指數編制方法,一方面通過行業地位篩選將行業龍頭公司納入指數,保證了指數對深市核心證券的覆蓋度和表征性;另一方面創新性地在寬基指數上採用ESG負面剔除及公司治理得分選樣,篩選優質上市公司,彰顯了ESG的投資理念。

目前,共有2隻跟蹤深證50指數的ETF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深證50ETF既呈現出成長藍籌的特徵,同時也具備較高的彈性,為投資者提供了兼具配置和交易屬性的寬基指數投資工具。

發布中證A50和市場龍頭50指數

2023年,深交所聯合中證指數編制並發布中證A50指數和中證市場龍頭50指數。中證A50指數從全市場三級行業的「行業冠軍」中,選取50隻市值最大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中證市場龍頭50指數則從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民營企業等類型企業中選取50隻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兩條指數選取行業龍頭證券作為指數樣本,聚焦A股優質核心資產,同時指數編制方案均創新引入ESG可持續投資理念,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投資性,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超大盤寬基指數體系。

完善深市主板和創業板寬基指數體系

2023年,深交所聯合深證信息圍繞深市主板和創業板加大指數供給,豐富和完善深市指數體系建設。深證信息發布了深證主板50指數、創業板中盤200指數和創業板小盤300指數,分別刻畫深市主板創新藍籌企業以及創業板中盤股、小盤股的股價走勢。目前,4隻跟蹤創業板中盤200指數的ETF已經推出,3隻跟蹤深證主板50指數的ETF已經獲批,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寬基指數化投資工具。

創新推出行業精選系列指數

2023年,深交所聯合中證指數研發更具投資價值的行業精選指數體系,創新行業主題指數編制方法。目前中證指數已發布半導體行業、計算機行業和通信設備及電信運營服務行業共3條行業精選指數。3條行業精選指數在對應行業中,在市值因子的基礎上,增加了治理、財務等Smart Beta因子,精選50隻規模較大、盈利能力強、成長性高、基本面良好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與傳統市值選樣的行業指數相比,增加了對公司基本面的考察,具備更強的可投資性。

持續推進配套機制優化

縮短指數基金開發對指數發布時間的要求

深交所修訂並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1號——指數基金開發》,適當放寬了指數基金開發要求,將開發非寬基股票指數基金對指數發布時間滿6個月的要求縮短至3個月,進一步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更及時地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

研究優化完善ETF流動性服務制度

深交所修訂並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2號——流動性服務》,推出主流動性服務商機制,對主流動性服務商提出更高的考核要求和評價激勵,進一步發揮流動性服務商流動性供給作用,更好滿足投資者投資交易需求。

研究實施LOF變更為ETF聯接基金方案

深交所向市場發布《關於指數型LOF變更為同標的指數ETF聯接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LOF基金向ETF聯接基金變更的方案和安排,助力LOF市場順利轉型,健康發展。

攜手各方共同培育ETF市場生態

開展ETF中文簡稱徵集大賽活動

為推廣和普及ETF這一居民資產配置工具,助力ETF走進千家萬戶,深交所舉辦ETF中文簡稱徵集大賽,期間累計收到1256條征名投稿。同期,組織開展了100場「走進百強營業部」活動,擴大ETF市場影響力。

組織ETF投顧大會暨策略師培訓活動

深交所組織召開深市ETF投顧大會,同期上線「ETF策略師(初級)培訓」課程,為投顧群體搭建較為系統的ETF知識體系,已經有超過4.5萬名投顧參加培訓,2.8萬名投顧完成考試並結業。

指導舉辦第二屆全國ETF模擬投資菁英挑戰賽

為提高公眾對ETF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幫助學生群體了解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以及投資策略,組織多家頭部公募基金和全國百餘所高校參加第二屆全國ETF模擬投資菁英挑戰賽,總參賽人數超過21萬人,累計報名院校2113家。

組織召開ETF產品持營暨媒體工作交流會

為進一步樹牢「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銷售理念,切實改變「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深交所聯合媒體、券商及基金管理人召開ETF產品持營暨媒體工作交流會,聚焦ETF 高質量新聞宣傳和持營生態建設,分享破局經驗,共同探索各方參與、共建共享的ETF持營生態。

做實做強市場服務品牌活動體系

深交所重點圍繞ETF產品發展戰略,聚焦投資者互動體驗和效果轉化,升級完善「ETF大講堂」「走進成分股公司」「對話基金經理」等品牌活動體系,共舉辦超過100場「ETF大講堂」活動、25場「走進成分股公司」、10場「對話基金經理」活動。

持續推進ETF市場國際化建設

深股通ETF持續擴容

自2022年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深股通ETF持續擴容。2023年新增25隻ETF納入深股通名單,深股通ETF標的總數量擴容至55隻,持續豐富境外投資者A股投資工具。

進一步推動深新ETF互通合作

2023年,深新互通產品銀河富國中證1000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為新加坡投資者提供了配置A股的新工具。

PART

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

2024年ETF市場發展機遇和展望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複雜多變,ETF憑藉其持倉透明、風格清晰等優勢,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成為基金業內一抹亮色。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作為黨中央重要戰略目標,未來隨著資本市場制度不斷完善、投資者教育逐步推進、產品持續創新,ETF市場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ETF市場發展的主要機遇

市場估值整體下行,ETF配置價值逐漸凸顯

2023年權益市場走弱,主動股票基金規模縮減,但被動指數基金規模不減反增。隨著主動產品能獲取的超額收益有所下降,被動投資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的吸引力逐漸凸顯。隨著市場波動和整體估值下行,ETF的性價比日益突出,配置價值逐步提升,吸引資金積極參與,進而帶動ETF規模的逆勢增長。

國有資金和長期資金逐步入市,ETF參與度有所加強

ETF作為投資工具,以其費用低廉、持倉透明、風格穩定、交易便利的特點,受到各類投資者的認可,尤其是吸引了國有資金和長期資金的參與。2023年,中央匯金公司公告買入ETF,國新控股公司也公告增持ETF,保險資金持有深市ETF規模占比提升至11.34%。隨著更多長期資金通過ETF進入A股市場,ETF也將對平滑市場波動、優化資本市場環境展現越發重要的戰略作用。

管理費率不斷下降,ETF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ETF市場的高速發展,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費用開始成為投資者選擇投資工具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也鑄就了「降費」大趨勢,近年來ETF管理費率也應聲不斷下降。2023年,易方達、工銀瑞信、華安等基金公司公告調低其旗下部分ETF管理費率,該舉措有利於降低投資者的持有成本,增強產品對長期資金配置的吸引力。

交易佣金改革啟動,助推ETF投顧業務快速發展

2023年12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預示了交易佣金分配製度改革的到來。新規將引導基金公司加強銷售資源使用效率,使其在ETF的產品布局上更慎重,推出真正適銷對路、符合市場需求的ETF產品。新規也將促使證券公司改變ETF銷售模式,營銷更注重做大保有規模,各參與方共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利益。

同時,新規將或將改變證券公司業務模式,加速其向買方投顧轉型。疊加我國網際網路的高普及率,海外以Betterment、Wealthfront為代表的智能投顧業務模式或將得以推廣。我國「投顧+ETF」模式迎來發展機遇,將成為財富管理領域的主流模式之一。

ETF市場發展展望

深入推進指數及ETF研發創新

深交所將繼續立足指數的投資性,兼顧表征性,綜合考慮公司治理、景氣度等因素選取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和股票構成成分股,在指數編制和權重設置上充分考慮ETF投資運作需求,深入推進指數供給端創新。

一是研究推出差異化寬基指數產品。隨著A股註冊制全面實施,上市公司數量逐步增加,同時創業板、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寬基產品仍有進一步布局空間。深交所將圍繞反映大盤的市場藍籌系列、A50、A500,反映創業板小盤股表現的指數,更加契合交易型需求的30系列指數,核心指數的衛星指數產品方面加大布局力度。

二是圍繞國家戰略和投資性方面加大行業主題ETF供給。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催生了人工智慧、新能源、數字經濟、專精特新等新的行業和主題,深交所將圍繞國家戰略,布局更多符合轉型趨勢的行業主題產品,研究推出行業精選系列、ESG精選系列ETF產品,為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三是加大場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深交所將順應居民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新趨勢和新特徵,研究開發含下跌保護期權策略、股指期貨對沖策略的權益類基金產品,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更好滿足投資者多樣化財富管理需求。

四是研究推動主動管理ETF的開發。目前,採用抽樣複製方法跟蹤指數的ETF及指數增強ETF已經具有事實上的主動管理特徵。深交所將研究推動主動管理ETF的開發,進一步完善ETF分類,為不同特徵的ETF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標準,為場外基金場內化、透明化提供實施路徑。

五是拓展跨境ETF覆蓋地域和投資標的範圍。深交所將圍繞投資者關注區域和國家戰略,持續提升美國、香港、東南亞等區域類跨境ETF,以及承載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等國家大戰略方向和代表全球新興產業技術變革趨勢的跨境類ETF布局領域力度。同時,嘗試與更多國家/地區通過ETF互聯互通項目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的合作。

不斷完善ETF市場機制

一是推動提高流動性服務費用支付效率。深交所將繼續優化基金流動性服務商服務費用支付方式,探索由月度支付調整為按日支付,提升流動性服務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場成本。

二是推進滬深跨市場ETF全實物申贖模式。深交所將按照統一部署安排,推進滬深跨市場ETF全實物申贖模式,降低產品投資和結算風險,便利投資者參與。

加強長期資金引入力度

隨著機構投資者在ETF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交所將進一步服務好各機構投資者,針對性開展機構投資者推介,研發契合機構需求的指數和ETF產品,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

研究優化ETF基礎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ETF市場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將研究優化ETF相關基礎制度,包括探索優化ETF成立上市條件及發行方式、研究優化產品指數管理機制及編制方法、推動ETF納入轉融通標的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本所不對因使用本文信息引發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30d1ee629713dbfb2a3d28bc2ee7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