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祛濕可謂是最熱門的健康話題之一。其實,對於想要祛濕的朋友來說,首先需要判斷自己身上是否存有濕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呢?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身體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那麼極有可能說明體內存在濕氣。
1.舌頭兩側存在齒痕裝,舌苔比較厚重。體內濕氣重,舌苔上會有蛛絲馬跡,尤其是以「齒痕舌」為代表。無論是「齒痕舌」還是「厚膩苔」,都是體內濕氣較重的表現。
2.大便溏稀,馬桶難以沖乾淨。濕氣困脾,脾氣不健,就會影響水谷運化的功能,就容易出現大便稀溏,粘馬桶,不容易一次性被衝掉。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這是濕氣重的表現。
3.身材虛胖,身體水腫。《黃帝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因此,濕氣重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體內水濕泛濫,導致身體水腫,或者出現身體虛胖的現象。
4.起床後頭昏腦漲、四肢乏力、身體困重。「濕性重濁」,濕氣侵襲人體,容易耗傷人體陽氣,從而導致人體出現頭昏腦漲,四肢乏力,身體困重等一系列的表現。
5.皮膚長皮疹,滲出明顯。濕氣侵襲皮膚,皮膚上往往就會起水皰、起皮疹,還可能會引發皮膚瘙癢難耐。
對於體內濕氣過重的朋友來說,究竟應該如何祛濕?你知道怎麼辦嗎?首先,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外濕」。當我們處於氣候比較潮濕的季節時,應該儘量關好門窗,避免濕氣進入房間內;同時,我們最好不要去濕氣過於濃重的地方遊玩,例如湖泊、池塘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家中放一個濕度計,當我們發現室內的濕度高於70%時,可以及時開啟除濕器,這能夠有效清除空氣中的濕氣。
其次,食療也是便捷有效的祛濕方式。體內濕氣較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用紅豆、赤小豆、薏苡仁、橘皮、梔子和芡實等食藥同源的東西泡水喝,運用得當的話,可以起到祛濕的作用。
這些原材料均屬於藥食同源的食材,其中,紅豆、赤小豆以及薏苡仁都屬於祛濕「佳品」,它們具有健脾養胃、消腫利濕的功效;梔子可以清熱降火、涼血解毒;而芡實則能夠起到補中益氣、促進身體吸收的作用,在這個過程當中,它還能夠促進體內水濕的運化,從而達到為身體除濕的效果。
當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重視起定期鍛鍊的重要性。在鍛鍊的過程當中,可以促進汗液的排出,這對於促進體內水濕的運化也是有利的。同時,定期鍛鍊還能夠增強體質,從而減少被濕氣找上門的風險。
但在鍛鍊與運動的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對於體質本就比較弱的朋友來說,在前期最好先進行一些強度較低的運動,例如瑜伽、騎單車、散步、慢跑等,這樣既能防止身體受到傷害,又能起到為身體祛濕的作用。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