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化魅力 「文博熱」持續升溫

2024-05-07   博物館世界

原標題:感悟文化魅力 「文博熱」持續升溫

今年「五一」假日期間,「文博熱」持續升溫。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觀眾超5000萬人次、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參觀人數達404萬人次,陝西文博單位接待觀眾479.56萬人次、江蘇備案博物館接待觀眾超400萬人次、黑龍江全省博物館接待觀眾103.24萬人次……多地文博單位接待觀眾人數創歷年同期人數新高。

人們紛紛走進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文博場館,從煙雨江南到天府之國,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從大漠敦煌到海絲合浦,各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迎接著每一位遊客,讓大家感悟厚重歷史,汲取文化滋養。

精心策展 展現深厚文化底蘊

一系列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展覽,豐富遊客的假日體驗,滿足多樣的文化需求。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文化讓無數人神往。常州博物館「書齋覓趣——江南文人的風雅生活」、江陰市博物館「憶江南——館藏精品特展」、蘇州灣博物館「天堂里——工藝的蘇州與杭州」等整合長三角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展示多姿多彩的江南風貌,講述詩情畫意的「江南故事」。

天津博物館推出13個展覽,內容涵蓋玉器、瓷器、書畫、青銅器、人文歷史等,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展需求。其中,「瞬間與永恆——波蘭琥珀文化藝術展」,全方位呈現半個世紀以來波蘭琥珀珠寶的演變風格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帶領觀眾領略一場晶瑩璀璨的視覺盛宴。

節日期間,觀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感受大唐文化。「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免費開放,展出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銀器、瑪瑙、玉器、玻璃器、錢幣、藥材等文物319件(組),涉及唐代典章制度、宮廷宴饗、禮儀文化、社會風尚以及文明交流等方面,集中體現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

紅色場館迎來遊客高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首次推出AI導覽講解服務,遊客通過掃碼體驗「專人」的AI導覽服務,可以了解詳細的景點介紹、革命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南昌、瑞金、於都的革命紀念館也火熱非凡。廣州魯迅紀念館展出「理想的力量——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奮鬥在廣東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溫大革命時期奮鬥在廣東的中共先驅們的革命事跡。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通過參觀展覽和觀賞文物,了解革命歷史,接受傳統教育。

觀眾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廳參觀

浙江推出62場文博展覽,滿足遊客的參觀需求。浙江省博物館在之江館推出「何為通人——經世視野下的沈曾植」「麗人行——中國近現代女性圖像展」「桑梓漆緣——曹其鏞夫婦捐贈漆器展」等臨展。良渚博物院推出「不朽——大漆藝術五千年」精品展,讓觀眾領略大漆這一獨具東方氣韻物質材料的傳承流變、藝術質感與精神內涵。

山西博物院「時空變調——山西古建築數字藝術展」,展出20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藝術家的山西古建築藝術作品以及雕塑、裝置、影像等作品,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觀眾可以據此解讀山西古建築文化。

黑龍江省各地博物館提供百場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活動,涵蓋歷史文化、自然科普、致敬五一、主題研學、非遺體驗、藝術鑑賞等,實現博物館與觀眾的雙向奔赴。

社教互動 沉浸式體驗入人心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科技加持的文博社教活動和文化活動,讓人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文化浸潤,領悟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學者「化身」講解員,給遊客科普佛像歷史。遊客走進雲岡石窟文物修復工作現場,通過製作拓片,沉浸式體驗文物保護工作,感受石窟建築里蘊藏的傳統工藝之美。

湖南博物院完成馬王堆漢墓整體提質改造,馬王堆三號墓墓坑遺址5月1日恢復開放,現場遺址圖片上已標明三座墓的位置,墓坑底部新增等比例復原的棺槨等場景,令人大開眼界。

青少年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體驗模型拼插

中國園林博物館「勞動之美 園林之韻」活動邀請公眾走進實景園林,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生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推出「德壽有新意·德壽宮宋韻文化系列活動」,讓市民遊客在插花、掛畫、點茶、焚香「四般閒事」的沉浸式體驗中「夢回」大宋。

多地博物館推出「新玩法」,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

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登陸香港葵青劇院,通過AR和全息投影技術呈現故宮博物院珍貴典藏,將戲劇、舞台和音樂等完美融合。

蘇州絲綢博物館將展覽與AI融合,開發「賽博織漳緞 守護絲綢界國寶」互動程序,觀眾在手機上即可「共織」蘇州漳緞。連雲港市博物館打造「連博奇旅·恬風詩令」沉浸式智游活動,向天下招募「通關客」,讓遊客沉浸式體會連雲港的變遷,感受東海名郡的魅力。

成都博物館上演的互動皮影戲,吸引大小觀眾的參與,排隊體驗、觀看錶演的遊客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充分體現了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相結合,上演一場「國風+新潮」的盛宴,曼妙的「十二花神」舞動著身姿,身著古代服飾的「劉備」和「諸葛亮」仿佛從歷史中穿越而來,深入解讀了三國文化的歷史底蘊,贏得了現場遊客的陣陣歡呼。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博物館二樓為觀眾準備了「動手·巧拼裝」活動,觀眾在動手製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樂器相關知識的了解。

「五一」期間,市民、遊客紛紛來到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參觀,特別是「巍巍亳都 活力管城」潮流青年藝術季,融合古老與青春、文化與時尚,讓觀眾全方位領略商都故事。在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應天門,「簪花迎遠客」「天香臨鳳闕」「花開又逢君」等節目好戲連台。遊客通過應天門3D雷射投影秀可以感受夜幕下獨特的古建築風貌,體驗沉浸式文旅休閒項目,品味古都歷史文化的獨特韻味。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展公益講解服務

浙江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了「悅動五一 匠心良渚」系列文化活動,通過「跨越千年足跡」良渚古城樂跑、「良渚百千匠」手作體驗、良渚文化社教專員公益講解、公眾考古、良渚生長力市集等,讓廣大遊客深入體驗良渚文化的魅力,感受歷史與現代的完美融合。良渚古城的數智體驗館裡,50米數字長卷在人們眼前鋪開,人物和場景栩栩如生,遊客可以站在現在看過去,真正體驗到良渚5000多年文明。

科學調控 延時開放成為新常態

假日期間,各地博物館通過精心組織、科學調控、延遲開放等措施,滿足文化服務「熱需求」,為觀眾呈現文化盛宴。

河南博物院為觀眾提供諮詢、文明參觀引導等志願服務

多地博物館紛紛開啟延時服務,讓文化旅遊更有溫度。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場館均延時開放至18時。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所屬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天后宮、康有為故居紀念館延長開放時間2小時。天津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至每晚8點,並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活動,與天津芭蕾舞團首次跨界合作,呈現一場文物與藝術的美妙融合。

許多博物館開啟夜遊活動,最大限度滿足觀眾的假日文化需求。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民俗博物館,武威市五涼文化博物館、西夏博物館、雷台漢文化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等開啟夜遊活動,提供演出、展演及展覽等相關活動,帶領觀眾體驗一場場光影視覺盛宴。據了解,武威市還計劃將博物館夜遊活動延伸為常態化服務,在程序、規章等方面作出相應調整,提供多元遊覽新體驗。此外,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夜遊體驗活動,十二生肖木雕版印刷體驗及傳統文化射禮——投壺,讓參與者在互動中感受古老文字的魅力。

觀眾有序排隊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

為給市民和遊客提供安心、豐盛的文化大餐,各地場館都做足準備。甘肅省博物館的遊客服務、展廳講解、社教活動、後勤安保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節前提前到崗;江蘇南京每天組織5800名志願者開展文旅志願活動;揚州全面升級「微笑揚州」旅遊志願服務……不少地方還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共享車位,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多有溫度的服務。

文物見證歷史,承載文化,提供滋養,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文博熱」的背後,是社會公眾對於文化的強烈需求。各地文博單位始終不斷創新傳播手段,優化服務水平,以更貼近觀眾的方式呈現歷史文化,讓更多人更深入、真切地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全文完)

    來源:國家文物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