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童話《花兒的故事》演出現場
10月16日晚,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攜中國西部風情巨作《花兒的故事》走進國家大劇院,躍動在音符里的中國西部風情,作為《薪火相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交響樂團的新征程》音樂會壓軸之作,點燃了整個音樂會下半場,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花兒」有多重含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趙季平為諸多西部影片所作配樂驚艷絕倫,引發國際業界矚目。此後,趙季平多次融匯西部音樂元素,創作絲路題材交響樂作品。這一次,趙季平應國家大劇院之邀,首次以中國西部音樂中特有的民歌《花兒》為內核,創作出交響童話《花兒的故事》。
「這部作品是依據大型舞劇《花兒》的原創音樂重新結構、改編的。」據趙季平介紹,《花兒的故事》中的「花兒」有多重含義,既表明音樂取材於中國西部廣為流傳的高腔山歌,也是作品女主角的名字,更意指西部原野盛開的花朵。作品講述了中國大西北滄桑歲月中回族歌手花兒與牧羊人羊哥悲欣交集的愛情故事,「民歌本身就是在這樣看似貧瘠的土地上,生髮出的一種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歌,它有愛、有恨,有對生活的讚美。」
交響童話《花兒的故事》第一樂章《草原上的花兒》將人們帶入一個滿眼蔥綠的廣闊世界;第二樂章《羊的進行曲》似千羊歸圈,熱氣騰騰的生活場景滿載著草原兒女對生活的希望;第三樂章《牧羊人與「一撮黑」》和第四樂章《花兒姑娘、牧羊人和羊群的歌》讓觀眾體驗到天生的草原歌者們以歌為媒、以歌言志的精神狀態;第五樂章《牧羊人、花兒姑娘愛語》似人與生靈之間的親昵對話;第六樂章《老狼和丑妻悍妾》節奏明快流暢,行雲流水的快板可謂酣暢淋漓;第七樂章《對歌》成為全場最風趣的環節,交響樂章里第一次加入了喜劇的黑色幽默,渾身是戲的演員們還沒張嘴演唱,已是張力滿滿,逗得全場捧腹大笑。
加演後觀眾仍意猶未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趙季平最擅長用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元素去連結西方交響樂的音樂方式,用西方音樂結構書寫地道的中國故事,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西方音樂文明深度勾連中國文化搭建了一座橋樑,就連「西部歌王」王宏偉也來助陣《花兒的故事》,使得國家大劇院裡激盪起渾厚磅礴的中國之聲。
整部作品最後一個休止符落下,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趙季平從觀眾席走向舞台,在藝術家們的簇擁下向全場鞠躬致謝。觀眾們不斷要求返場,樂團在張國勇的指揮下加演了第二樂章《羊的進行曲》,一曲終了,觀眾們仍意猶未盡,來自大西北的花兒,終將回歸草原。
「文藝作品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為廣大百姓服務。交響樂作品不應曲高和寡,只有讓普通百姓聽得懂,才能獲得共鳴,才能實現交流。只有不拘泥形式、接地氣,被廣大老百姓認可、接受的作品,才能廣為流傳,成為傳世之作。」趙季平告訴記者。
這一晚,由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百人合唱團、童聲合唱團通力合作,將全場氛圍不斷點燃,《花兒的故事》不但轟動全場,更在微信朋友圈、小紅書等各網絡平台刷屏。這一次,國家大劇院「薪火相傳」三代中國作曲家作品奏響新時代的音樂項目,集結了趙季平、郭文景、葉小綱、周嘉穎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作品,均以飽滿的中國元素驚艷全場,集中展示了三代作曲家豐厚堅實的創作成果。 文/圖 記者 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