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處女作《姿三四郎》,被周星馳、李連杰學,被小津安二郎夸

2022-08-24     閒人電影

原標題:大師的處女作《姿三四郎》,被周星馳、李連杰學,被小津安二郎夸

《姿三四郎》應該是內地老一輩觀眾最為熟知的日劇。

《姿三四郎》改編自同名小說,70年代在日本首播,1981年被內地譯制,成為大陸引進的首部日本電視劇。

該劇播出前並不被看好,但上星後卻轟動上海灘,造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連犯罪率都下降了,因為大家都去看《姿三四郎》了。

不過,《姿三四郎》初登銀幕並被大眾熟知得益於黑澤明。

黑澤明無意中看到了《姿三四郎》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便想以此作為自己電影生涯的開始。

當時還有很多影視公司向《姿三四郎》的作者富田常雄拋出橄欖枝,富田常雄兩難之下,難以抉擇。

但因他的夫人看過黑澤明的劇本,覺得他可以把《姿三四郎》拍好,向丈夫極力推薦,這才有了黑澤明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

當年,該片的劇本送去審核時,被相關人員為難。

幸得小津安二郎從中斡旋,黑澤明的《姿三四郎》才得以順利開拍。

電影上映後,小津對其評價頗高,「如果100分是滿分,這就是120分」,可見小津對黑澤明的喜愛。

儘管《姿三四郎》由於年代久遠,變成了全損畫質和音質,但是它依舊影響著後來者。

周星馳和李連杰便將《姿三四郎》的片段和故事學去,用到自己的電影中。

《姿三四郎》開頭男主想學柔術,卻誤拜在心明活殺派的門下,初入門派便跟掌門一起暗殺柔道派的矢野正五郎。

當他見識到矢野的正氣與功夫後,姿三四郎被矢野正五郎折服,轉頭拜矢野為師,並替他出戰比武。

這一故事編排被周星馳複製到《新精武門1991》中,同樣作為引子帶出之後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是由比試而成長。

《姿三四郎》的結尾,拍得極其大氣又富有詩意。

姿三四郎與柔術派的檜垣在曠野之中比武,風聲呼嘯,雲草飄動,二人心意合一,對決上演。

這個片段被李連杰用到了《精武英雄》當中,李連杰與船越文夫的比試便參考於此,但私以為李連杰蒙眼的設計超越了《姿三四郎》。

除了被後輩學習外,《姿三四郎》在技法上也能看出黑澤明的厲害之處,處女作就已經初具大師風範。

在片中,黑澤明用一隻木屐拍出了時光飛逝,四季流轉,用一朵蓮花作為視覺符號,貫穿始終,點明電影的主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電影中的構圖因膠片保存不夠完善而受損。

原本97分鐘的時長,現在只剩79分鐘,所以構圖看起來並不令人過癮,

但是黑澤明經典的以三角構圖突顯人物關係,交代故事發展的風格,還是能從中看到。

在動作設計上,1943年的黑澤明已經依稀可見《七武士》的影子。

黑澤明一改以往日本打鬥片用長鏡頭展現的傳統,將多鏡頭剪輯加到了動作之中,讓片中的比試看起來層次分明,凌厲有勁。

至於場面調度,黑澤明一出手就是教科書級別。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姿三四郎與即將跟他比武的村井的女兒小夜在下雨天相遇那一段足見黑澤明的功底。

鏡頭先是平拍,姿三四郎蹲下來為小夜綁木屐時,鏡頭向下拉並轉為近景,而後向上升,變為仰拍,但沒有氣勢壓人之意,是為表現姿三四郎的偷瞄。

這時小夜用傘遮住了自己的臉,鏡頭隨之搖到右下角。

姿三四郎合住的傘出現在螢幕上,二人沒有一句台詞,觀眾便能從鏡頭語言中感受到他們彼此的害羞之情。

姿三四郎綁好木屐,鏡頭跟隨他起身,他與小夜的目光對視,鏡頭轉向遠景,他們呆立在原地一動不動,給觀眾無限遐想。

緊接著由遠景切為近景,再給一個側拍,觀眾的好奇被滿足。

他們依舊保持著靜止的狀態,姿三四郎打破了平靜的局面,拿上傘一溜煙小跑,鏡頭又換成了遠景。

黑澤明故意不讓觀眾看到他們的表情,也沒有交代他們之間感情,為後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也勾起了觀眾的興趣。

這就是黑澤明,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與別人不同。

《姿三四郎》還有一部續集,這也是黑澤明導演過的唯一一部續集,只是第二部的知名度並不如前作。

在立意和觀賞性,《姿三四郎續集》都難以跟《姿三四郎》相提並論,戲劇衝突與人物性格碰撞的痕跡太過明顯。

此時的黑澤明只是一個電影的初學者,對於武士道的演繹,電影的結構都在摸索當中,但在若干年後他仍然這麼認為。

在1990年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黑澤明在領獎台上說:

「我不認為我已經理解了電影的本質,電影是了不起的,然而要掌握電影的精髓是很難的。」

那麼電影的本質是什麼?

大島渚與黑澤明的對話中,大島渚希望黑澤明給年輕的導演一些建議。

黑澤明說道:「只有通過寫劇本,才能知悉電影結構上的細節和電影的本質,但是他們不會去寫,因為寫作太苦了。」

現在的導演缺乏的就是這種「耐得住」的精神,導致無論國內外的電影都是超英與續集齊飛,冷飯共爛片一色,沒有新片可看。

黑澤明並不是只說不做。

在他20多歲的時候,哥哥自殺,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必須賺錢養家。

後來他進入東寶電影公司成了山本嘉次郎的學生,積累了一些經驗之後,山本要求黑澤明動手寫劇本。

首篇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完成後,獲得了山本嘉次郎的推薦,後續的《寂靜》和《雪》還獲得了劇本大獎。

黑澤明職業生涯導演的31部電影基本都是他自己編劇,也難怪女兒黑澤和子說,他好像從來沒有寫不出劇本的時候。

如果當下的導演都具有黑澤明這種為了一個劇本可以打磨數年的秉性,恐怕電影的第二次新浪潮就要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40e3d0df1e4bfd129e140ec4b480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