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通道」「司法為民」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龍飛這樣說……

2020-01-08     中國衡陽新聞網站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邵俊傑 實習生孫達報道 1月7日上午,衡陽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開幕式後,衡陽市「兩會「期間首場「局長通道」正式開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龍飛為大家帶來了哪些乾貨?

  記者:2019年市人大對兩院進行民商事審判工作專題詢問,這次詢問是否問到了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的「痛點」,痛在哪裡?針對這些「痛處」,市中院已經採取了或準備採取哪些措施?

  陳龍飛: 2019年11月初,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對「兩院」開展的民商事審判專題詢問非常尖銳、也非常專業,確實問到了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的痛點,也是我們工作中的難點。司法責任制改革明確了「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的目標和要求,但也由此造成了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不便監督的問題。這一問題確實是全國法院下大力氣想要解決的司法難題。

  對於如何規範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做到放權有序、監督有效,即放權不放任,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一是開展專題學習培訓,組織法官就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原則、範圍、幅度進行探討交流,關鍵是深刻領會中央關於「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的精神實質,充分體現裁判的正當性、合理性、服眾性;二是加強內部監督。充分發揮院長、庭長的監督、指導和管理作用,對四類案件必須經過分管副院長審批,且提請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三是建立與審判權運行相匹配的法官等級制度,明確重大疑難案件的辦理必須經高級別法官把關;四是推行類案檢索制度。凡是提請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承辦人或者合議庭必須要提供同類案件檢索報告,避免「同案不同判」;五是加大評查和問責力度。對評查出的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和違法審判案件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追責。六是積極主動接受外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強化執法信息檔案成果運用,與檢察機關建立民商事案件監督溝通協商機制。對外部反映的錯誤案件,堅決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

  記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社會大局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舉措。請問,2019年衡陽兩級法院在這場專項鬥爭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採取了哪些舉措?

  陳龍飛:2019年,全市兩級法院把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當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強化使命擔當,依法履職盡責,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全年共審結黑惡案件71件263人,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黑惡勢力犯罪,對李余等黑惡勢力首要分子判處有期徒刑20年;強力「打傘破網」,審結郭三平等公職人員充擔黑惡勢力「保護傘」案件,移送涉保護傘、關係網線索62條;堅決「打財斷血」,追繳違法所得600餘萬元,判處財產刑1400餘萬元。衡陽中院掃黑除惡工作被中央督導組充分肯定,工作經驗在全省法院推介。我們主要採取了五個方面的舉措,也就是「五個確保」:

  一是強力推進,確保部署落實。兩級法院成立由黨組書記、院長任組長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衡陽中院院長張經偉同志先後16次組織召開院黨組會議、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統一部署全市法院掃黑除惡工作,研究解決經費保障、技術裝備、辦案力量等重要問題。

  二是專業審判,確保辦案質量。市中院抽調刑事審判經驗豐富的員額法官組成專門合議庭和業務指導組。截至目前,中院指導組對基層法院34件涉黑惡案件逐案進行指導,統一轄區內涉黑惡案件的定性量刑尺度,確保相關政策和法律的準確實施。

  三是依法嚴懲,確保打擊效果。衡陽法院把打擊鋒芒對準黑惡勢力頭目、骨幹成員和「保護傘」,該重處的堅決依法重處。截至目前,對公訴機關起訴指控涉惡犯罪案件,法院基本全部予以認定,除4名未成年被告人(在校學生)判處緩刑外,其他被告人均判處實刑。在從嚴打擊的同時,嚴格執行「兩高兩部」的指導意見,嚴把案件事實關和證據關,既防止「降格」處理,也防止人為「拔高」。

  四是橫向聯動,確保步調一致。衡陽法院聚焦「重大案件」、「典型案件」與紀委監委、公安、檢察等部門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協調聯動機制,形成通力合作、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此外,市中院與市檢察院聯合出台了《<關於建立重大複雜黑惡案件會商機制的意見>的補充意見》,「兩院」先後召開五次聯席會議,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強化宣傳,確保良好氛圍。2019年以來,全市法院通過《衡陽日報》、紅網等媒體和網站開闢法治宣傳專欄,發布涉黑涉惡宣傳稿件60餘篇。先後六次參加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集中宣判活動,與衡陽電視台合作製作6期電視專題片,對彭展保和李余兩起涉黑案進行深度報道,充分展示了專項鬥爭的決心和成效。

  記者:當前未成年人犯罪、農村留守人員犯罪現象高發。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衡陽法院在法治宣傳方向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

  陳龍飛:近年來,衡陽法院積極響應人大代表反映的加強普法宣傳工作的建議,針對不同群體的司法需求,開展了多項專題普法活動。

  一是紮實開展送法進校園、進農村活動。2018年市中院和市教育局聯合開展了「送法進校園」活動,計劃在3年時間內對全市所有中小學進行法治巡講。為此,市中院精心挑選了13名專業水平高、表達能力強的青年幹警組成講師團,對市區百餘所學校開展普法講座,目前已經開展了51場次。組織法官到衡山縣白果鎮開展「扶貧送法進鄉村」活動,印發涉農典型案例,提供現場法律諮詢。全市基層法院也相應組建了講師團,到轄區中小學、村部開展了普法講座78場次,有效提高了青少年和農村居民的法治意識。

  二是廣泛推行巡迴辦案。市中院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加強巡迴審判,最大限度地方便當事人。全市法院全年進社區、進鄉村巡迴審理案件157件,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三是積極印發張貼專題布告。根據社會熱點和農村司法需求,市中院專題印發掃黑除惡、打擊暴力犯罪、打擊毒黃賭、打擊非法捕撈等布告10期11萬份,並通過中國郵政郵寄到每一個村莊。通過典型案例發布使廣大人民群眾受到深刻的法治教育,獲得鄉鎮幹部、村民的一致好評。

  記者:堅守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衡陽兩級法院審理哪些涉民生民利的典型案例?2020年衡陽兩級法院將如何發揮審判職能,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陳龍飛:一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將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作為我們的工作目標。2019年,全市法院審理了一大批涉民生民利的案件,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起:

  宋某生產銷售「毒豆芽」案:被告人宋某在衡陽市雁峰區岳屏鎮開設豆芽生產作坊,為加速豆芽生長、防止腐爛,宋某在豆芽上噴洒有毒水劑,累計銷售額達8萬餘元,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罰金18萬元,還承擔懲罰性賠償金80萬元。該案的審判提高了被告人的違法成本,有效震懾了相關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

  農民工李某追索勞動報酬案:原告李某系重慶人,在常寧打工,老闆聶某拒不支付工資。兩級法院快審快結、當庭宣判,並強制執行到位,順利讓外地人拿到務工工資回家過年。

  2020年,全市兩級法院將繼續踐行司法為民初心,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均等、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務,具體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一是讓立案更便捷。2020年,市中院將繼續深入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即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為當事人提供集立案、查詢、保全、鑑定為一體的一站式訴訟服務,深化跨域立案、網上立案和網上退費等便民措施,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當事人少跑腿。

  二是讓審判更公正。加大法院內部監督管理力度,規範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加強對基層法院的業務指導,逐步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嚴格執行最高法院關於《訴訟證據規定》的司法解釋,以追求客觀真實為目標。

  三是讓過程更透明。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實現案件從立案、到庭審、執行等各個訴訟環節的全過程公開。加大庭審直播和裁判文書上網力度,方便人民群眾查詢、觀摩和監督。

  四是讓審理更高效。廣泛推行繁簡分流、快慢分道,實行簡案快辦、繁案精辦,努力提高辦案效率。

  五是讓執行更有力。強化聯合懲戒,加強同協助單位的網絡對接與信息共享;強化執行強制措施,充分利用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等手段維護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大執行宣傳力度,推動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3fug28BMH2_cNUg1X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