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國家斯里蘭卡,在這個全球經濟堪稱山雨欲來的四月,成了國家債務違約名單上的最新一個名字。
4月18日,斯里蘭卡財政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華盛頓展開了正式會談,希望後者提供快速財政援助,以緩解斯里蘭卡迫在眉睫的財政和社會危機。對於斯里蘭卡人,如今的「危機」已不再是抽象的財政赤字或國家違約,而是眼前的衣食住行——斯里蘭卡已經沒有錢來支付食品、燃料和基本藥品的進口,為此不得不寄希望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希望獲得快速金融工具窗口下的貸款扶助。
過去兩年,斯里蘭卡越來越多東西陷入短缺,起初是國家外匯,然後是燃料和化肥,現在,曾經斯里蘭卡用於出口和創匯的主要產品——茶葉和大米——也開始變得緊缺。債務和通脹一起水漲船高,每天的停電時間已經高達13小時,唯一不缺的也許是本幣斯里蘭卡盧比——它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儘管兩大鄰國中國和印度均已表示願意提供緊急援助措施,但從去年春夏之交就已漸次爆發的地方性抗議,在這個四月仍然逐漸發展成了針對總統哥塔巴亞·拉賈帕克薩和總理馬辛達·拉賈帕克薩,兩位來自拉賈帕克薩家族的親兄弟的政治動亂。4月4日,原司法部長阿里·薩布里震驚地在會議上得知自己被任命為新的財政部長,他在不到24小時後即下決心請辭,理由是這個任務太過艱巨,但這次辭職並沒能成功,原因或許是因為他被要求接替的原財政部長恰好是總統和總理共同的小弟弟巴希爾·拉賈帕克薩。
從左至右分別為總理馬辛達·拉賈帕克薩、灌溉部長查馬爾·拉賈帕克薩和總統哥塔巴亞·拉賈帕克薩 / 網絡
這場被形容為「毀滅性」的國家危機,從何而起?
有機農業的致命改革
儘管一切的最初起源顯然是降臨全球的新冠疫情,但在斯里蘭卡,事情的走向還是偏離了一般情況。
作為典型的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的國家,斯里蘭卡在2020年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全球封鎖中毫不令人意外地遭遇沉重經濟打擊,雪上加霜的是,在此之前的2019年4月,科倫坡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已經重挫過該國旅遊業,在此之後的2021年春天,近鄰印度又蒙受德爾塔毒株烈度空前的嚴重肆虐,致使本就家底甚薄的斯里蘭卡重啟國際旅遊業的希望再度破滅。而更早之前的十年里,前總統——也就是現在的總理馬辛達·拉賈帕克薩推動大型基建,為此不惜背上沉重債務,至2020年,斯里蘭卡政府債務已經與國家生產總值持平。
債務陸續到期加上收入減少,致使外匯迅速拉響警報,而恰在同時,拉賈帕克薩政府又推動議會通過了一個討論已久、也爭議已久的改革方案,試圖通過禁止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進口和使用,將這個農業國家一舉轉變為全員有機農業的示範國。
有多重理由可能被用來解釋這一狂飆突進的改革方案,包括在旅遊業重創之後外匯耗竭的現實、白俄政治動盪後化肥國際價格的飆升、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後「綠色重啟」浪潮的啟發,或是灌溉部長查馬爾·拉賈帕克薩——這個家族在斯里蘭卡政府中的第四名成員,現任總統和總理的哥哥——個人對於化肥和化肥產業鏈的強烈厭惡以及對於其「有機農業」的迷信。但無論如何,這被證明是一個災難性的決策。
全球農業發展至今,儘管轉向有機和無公害生產已是大勢所趨,但驟然脫離化肥和殺蟲劑會造成產量在短期內迅速下降,也是無爭議的共識。在斯里蘭卡農業專家的估算中,在完全脫離化肥後缺乏氮、磷、鉀等基本植物營養素,同時無法控制雜草和害蟲影響的「新」農業形態下,農作物損失從第二年起將達到40%或更高,如果期間沒有找到可行的肥料替代方案,這一產量損失還有可能在更長時間裡持續惡化。
而斯里蘭卡的激進改革恰恰發生在國家經濟高度脆弱的時間點上——2020年「新冠元年」,斯里蘭卡已經因旅遊業和出口受阻、封城又衝擊生產而陷入普遍經濟萎縮,人均GDP自2019年的4225.11美元下跌至4052.75美元,隨之而來的全球通貨膨脹,又給這個小國的普通家庭造成了更為沉重的負擔。
斯里蘭卡2012-2020年人均GDP變化 / 世界銀行
在此基礎上宣布禁運化肥,首先在國內造成的是化肥價格的飆升——受到禁令影響的主要是水稻、茶葉和橡膠種植,三者同時也是斯里蘭卡農業對外出口的主要品類,承擔著主要農業生產的小農家庭既不可能負擔驟然增加的農業成本,又無力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生產,2021年4月通過的這項化肥禁令,首先造成的是一大批農民在當年春天決定縮小耕種面積,5月開始,由於此前化肥存量逐漸告罄,農民要獲得化肥越來越難,收入縮水已成定局,而生活和生產成本仍在不斷增加,由此而生的抗議也開始在全國各地爆發。
更悲觀的預測不斷在媒體上出現:有專家認為,即使是在度過了最初兩三年的產量銳減,進入穩定期之後,100%的有機農業即使全速運轉且不遭遇任何天災,也不可能養活斯里蘭卡50%的人口。
但即便如此,在此之後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斯里蘭卡政府仍舊一意孤行——灌溉部長查馬爾·拉賈帕克薩堅持認為,所有的抗議和不滿都是「化肥黑幫」蓄意破壞的結果。
「化肥黑幫」
查馬爾·拉賈帕克薩所謂「化肥黑幫」,源自斯里蘭卡國內長期以來的一種流行迷信——該觀點認為現代人所患的一切慢性病都是使用化肥和農藥的結果,如果人只吃天然農業所生產的作物,就不會患上諸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頑疾。
這種崇尚自然和傳統的觀念在世界各國都有其流行土壤,但在斯里蘭卡,它逐漸變成了一種國家意識形態,西方世界反對轉基因的陰謀論在這裡充當了某些意識形態方面的支持,這種觀點相信農業應當回歸到一百年或更早之前,而使用化肥和農藥無異於向人投毒——儘管屢遭挫折,但2021年4月的化肥和農藥禁運已不是斯里蘭卡政府第一次試圖代替全國農民對這些化學產品說「不」。
而與之同時,化肥產業由於單價利潤較低而生產稟賦集中,又在多年來的全球化進程中逐漸走向了寡頭壟斷態勢:以過去一年多引起多方關注的鉀肥為例,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鉀肥都完全依賴進口,來自加拿大、美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七家大企業占據了全球交易量的至少70%,加拿大和俄羅斯就占據了全球產能的一半以上,它們所結成的卡特爾可以輕而易舉地操縱市場並干預價格,而與之同時,它們所面對的主要終端消費者是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而且在各國話語權體系中都處於最底層的小農。
劇烈的權力對比讓這種不平等感進一步加劇,也增加了化肥產業的「黑幫」色彩,而它與對前述自然主義「復古」農業的推崇結合起來,又構成了斯里蘭卡政府強力推動有機農業改革的基本動機:2021年整年,斯國多位相關部門政府部長誓言將「擊敗化肥黑幫」,同時把有機農業改革進行到底,針對化肥和農藥禁運可能導致產量降低、農民收入縮水乃至於導向國家糧食危機的種種意見,都被指為是「化肥黑幫」的蓄意為之——在斯里蘭卡語境內,這種指控並不指向遠在大洋彼岸的化肥供應商,而是指向了本國主要反對黨「和平——人民力量」。
斯里蘭卡灌溉部長查馬爾·拉賈帕克薩 / 網絡
對於斯里蘭卡政府而言,通過天然途徑獲得的有機肥會是一切問題的終極答案,查馬爾·拉賈帕克薩在2021年6月的政府會議上宣布,通過進一步教育農民有機肥的優勢和益處,以及向全國農民提供有機肥,國家對促進有機農業的直接干預將「非常成功」。
然而現實中,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僅以久負盛名的斯里蘭卡茶葉產業為例,過去幾十年,由於對土壤的過度開發,斯里蘭卡茶園的土質惡化已非常嚴重,每年每公頃2000公斤左右的龐大收穫量意味著土壤中氮和磷等成分的劇烈流失同樣以年為周期,傳統農業中相對較低的產量與應運而生的更為溫和的傳統有機肥,在現代茶園的生產中已顯得不合時宜。
更為嚴峻的問題是,被政府大力推崇的有機肥並未能夠及時抵達田間地頭,事實上,無論有機肥或無機肥,對於今天的斯里蘭卡農民而言都很難及時獲得。而如果說茶葉的影響還因其出口性質而較為間接,水稻和大米的問題就更加難以忽視——正如前述來自農業專家的警告所說,水稻產量的縮減意味著全國性的糧食危機。
直到2021年11月之前,斯里蘭卡政府始終沒有接受這種警告:農業部長Mahindananda Aluthgamage多次堅持表示,認為斯里蘭卡可能陷入糧食短缺的看法是「無稽之談」,但礙於農民的強烈抗議以及茶葉出口在經濟中的關鍵地位,對茶葉的化肥禁令在2021年10月首先被迫取消。2021年11月底,無以為繼的化肥禁令終於被全面取消,但此時秋播已經結束,而化肥價格
現代貨幣理論的陷阱?
農業的沉重打擊只是如今斯里蘭卡危機中的一面,事情的另一面集中在貨幣——與越來越少的農作物收成一樣致命的,還有越來越多的錢。
斯里蘭卡盧比 / 網絡
《華盛頓郵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斯里蘭卡「是全球第一個按照現代貨幣理論印錢的國家」。這種非主流經濟觀點認為,只要債務是以一個國家的本國貨幣來計價發行的,其政府就不會出現違約。它承認過度的政府支出會助長通脹,但這種觀點仍然認為,只要價格穩定,政府就可以花錢度日,用財政赤字——而非稅收收入——來支持就業和資助公共產品。
斯里蘭卡前央行行長拉什克曼是這種觀點的忠實擁躉——他曾多次對公眾保證,不必擔心政府債務的問題,斯里蘭卡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國內債務的比例」。然後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因為「國內貨幣債務......在一個擁有印鈔主權的國家,正如現代貨幣理論家所認為的那樣,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拉什克曼的繼任者卡布拉爾與他的思路同出一轍,並不相信大舉印刷鈔票與通貨膨脹或貨幣貶值之間有任何聯繫。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斯里蘭卡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42%,與之相應地,2021年該國的年通脹數字為12.1%,其中食物品類的通脹水平達到了創紀錄的22.1%,而外匯儲備暴跌了70%以上。
而由於此前的農業生產問題,2022年,斯里蘭卡不得不在進口清單上增添了「大米」一項。
截至2022年2月,該國僅剩23.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2022年將面臨約40億美元的債務償還。直到此時,斯里蘭卡央行仍然相信國家不需要任何外國金融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的建議。
2月24日,俄烏戰爭驟然爆發,燃料、糧食、化肥和其他幾乎所有大宗貿易商品價格都在短短几天內開始瘋漲,3月初,陷入燃料和外匯雙重短缺的斯里蘭卡宣布全國每天停電7.5小時,3月8日,發現自己很難再堅持下去的斯里蘭卡政府為了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選擇了允許本幣貶值,斯里蘭卡盧比單日跌幅超過15%,開始斷崖式暴跌,並再也沒有回到此前水平。
3月30日,由於燃料短缺進一步加劇,政府將停電時間延長至每天10小時,一天後,這一數字又達到了創紀錄的13小時。4月初,憤怒的抗議者包圍了總理兼前總統馬辛達·拉賈帕克薩的宅邸,斯里蘭卡的經濟、金融和債務危機,正在發展成政治危機。 (責編 /權文武)
點擊 圖片直達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