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人體最重要的三大能量營養素之一,對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營養專家更是把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建議疫情期間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
然而哪些食物能補充蛋白質呢?中國營養學會全民營養周專家組給出了答案。
專家,給你列一份食物清單,讓你補足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蛋白質,抗病毒的關鍵營養
人體各種免疫細胞都由蛋白質組成,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和C反應蛋白等免疫分子,本質上也都是蛋白質。
當人體抵禦外來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入侵時,免疫系統的成分會被激活和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機體的抗感染免疫能力和免疫系統內部調節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導致感染惡化。
因此,蛋白質對抵抗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一般情況下,肉類中蛋白質的消化率為92%~94%,奶類中的為97%~98%,雞蛋中的可達98%左右,而穀物、蔬菜、水果中的植物蛋白消化率普遍在80%以下。
不過,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比較獨特,屬於優質蛋白。加工成豆腐等豆製品後,消化率可達92%以上。
根據《2002~2012年中國居民能量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報告顯示,人們對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逐步增加,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已基本充足(成年男性每日65克,成年女性每日55克)。
但從飲食結構來看,人們從豬肉等肉類中獲取的蛋白質偏多,而從蛋類、奶類、水產品等低脂動物性食物中獲得的蛋白質嚴重不足,造成攝入的脂肪、膽固醇等可能過多,增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風險。
由此可見,張文宏推薦吃魚肉、牛奶、雞蛋補充優質蛋白質不無道理。
優質蛋白質食物TOP10
中國營養學會全民營養周專家組對常見食物進行了營養評價,通過兩個指標選出了排在前十名的「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
指標一:「數量」,即「蛋白質含量」,指每100克這種食物中蛋白質的數量。
指標二:「質量」,即「蛋白質的胺基酸評分」,胺基酸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蛋白質質量越好,機體越容易吸收利用。
01雞蛋
雞蛋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非常接近。
此外,雞蛋中維生素種類齊全,礦物質如鈣、磷、鐵、鋅、硒等的含量也很豐富。
建議:健康人每日吃一個雞蛋,蛋白蛋黃都要吃。
02牛奶
牛奶營養成分豐富、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鈣等。
因為牛奶是液態食物,水分含量高,所以蛋白質含量只有3%。但其必需胺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屬於優質蛋白質,並且飲用方便,很容易達到幾百克的攝入量,所以,牛奶是很重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
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0克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03魚肉
魚類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5%~22%,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賴氨酸,屬於優質蛋白質。
魚類肌纖維細短,組織柔軟細嫩,較畜、禽肉更易消化。
魚類含有豐富的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適量攝入有利於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04蝦肉
蝦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煙酸、鈣、磷、鐵等成分,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6%~23%,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
蝦肉含有豐富的鎂,這種礦物質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建議:成人每日水產品攝入量為40~75克。
05雞肉
雞肉蛋白質含量為20%左右,雞胸肉是許多健身增肌人群喜歡的蛋白質來源,其脂肪含量低,還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和亞油酸。
雞肉含有多種利於人體消化的胺基酸,同時也是銅、鐵、鋅等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此外,雞肉中含有豐富的磷脂類,對人體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06鴨肉
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類似,蛋白質含量約為16%。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味道鮮美。
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鴨肉鉀含量豐富,接近300毫克/100克。
07瘦牛肉
瘦牛肉的蛋白質一般在20%以上,其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且比例均衡,人體吸收利用率高。
牛肉的脂肪含量比豬肉、羊肉低,在10%左右。此外,牛肉中還富含礦物質(鉀、鋅、鎂、鐵等)和B族維生素。
08瘦羊肉
瘦羊肉蛋白質的含量在20%左右,其礦物質含量豐富,銅、鐵、鋅、鈣、磷的含量高於許多其他的肉類。
羊肉中含有的成人必需胺基酸與總胺基酸比值達40%以上,人體吸收利用率高。
09瘦豬肉
瘦豬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必需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
豬肉中含有豐富的磷、鉀、鐵、鎂等元素,是人體所需礦物質元素的重要來源。豬肉中含有微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建議:每天攝入畜禽肉類總共40~75克。
10大豆
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
作為唯一上榜的植物來源蛋白,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鉀和維生素E等。
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約為30%~40%,必需胺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質相似,而且富含穀類蛋白缺乏的賴氨酸,是與穀類蛋白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
此外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於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
建議:每天攝入15~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25克大豆相當於72.5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克豆漿,55克豆腐乾。
攝入多少蛋白質最合適?
在攝取蛋白質的時候要遵循均衡合理的原則。對普通人群而言,蛋白質攝入足量即可,並不是越多越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膳食寶塔來搭配飲食,就可以滿足我們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即:
每人每天應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大豆和堅果類25~35克,奶及奶製品300克。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蛋白質,多餘的需要隨尿液排出體外,攝入過多就會增加腎臟負擔。
成長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消化能力減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虛弱的人、手術後康復期的病人,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蛋白質補充劑。
健身人群,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入,但額外補充劑量最好不超過每公斤體重0.25克的標準。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群,應儘量選擇魚、蝦、雞、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腎功能不全、肝功能損傷、蛋白質過敏等人群則要在醫生指導下限制或減少蛋白質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