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如汗血寶馬,為什麼也有馬生低谷?(番外篇)

2022-01-19     天饞土豆絲

原標題:強如汗血寶馬,為什麼也有馬生低谷?(番外篇)

汗血寶馬,皮薄,脖子汗腺發達,奔跑後汗濕紅色的馬毛,顏色愈發鮮艷,很容易以為是血液隨著汗水流出,因而得名汗血寶馬,愈發顯得汗血寶馬神秘名貴。一個人服務;而汗血寶馬是戰略層面上的原子彈,速度和耐力雙優,成建制的騎兵衝鋒陷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匈奴逞雄百餘年,倚仗的是,來去如風的騎兵部隊。

成吉思汗能打到歐洲,靠的是一人三馬,如烏雲席捲大地、蝗蟲般的騎兵。

——冷兵器時代,騎兵稱雄。

每個懷揣英雄夢的男人,都渴望擁有一匹屬於自己的寶馬良駒,馳騁天下,建功立業。

徐大師的八駿圖,郞世寧的百駿圖,光是看到畫中馬,就有「身未動,心已遠」的豪情壯志。更何況是野心勃勃,開疆拓土的統治者呢?

八駿圖

百駿圖局部

所以漢武帝派使者,帶著兩匹黃金鑄造的馬和貴重禮物,和西域大宛國想交換兩匹汗血寶馬真馬。然而交換失敗,禮物被搶使者被殺。

盛怒的漢武帝不惜勞師遠征,發動了兩次戰爭攻打大宛國。這兩次戰爭,第一次慘敗,2萬6千人只剩零頭。惱羞成怒的漢武帝命令殘兵敗將在玉門關外待命,不得入關休整;第二次慘勝,10萬軍兵到了大宛國只剩下3萬,好在斷了大宛城的水源,大宛人獻馬求和。

領兵的李廣利,是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漢武帝擅長從女人身邊挖掘武將人才,比如寵幸衛子夫,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就是他挖掘出來的抗匈奴名將。

漢朝獲得了第一批汗血寶馬(近10萬人的生命作代價),漢武帝龍顏大悅,贈「天馬」稱號給汗血寶馬。以後,大宛年年進貢汗血寶馬,直到安史之亂,才停止了朝貢。韓愈《馬說》中的「千里馬」,指的就是汗血寶馬。

隋末天下大亂,皇室一匹汗血寶馬「獅子驄」不知所蹤。後來,李世民下令搜集天下名馬,才被發現於磨坊中拉磨,曾經垂墜到地的鬃毛和尾巴,都禿魯光了,身上的好幾處傷口都在流膿,怎一個「慘」字了得 。經過救治調養,「獅子驄」恢復了健康,生下的後代,個個都是千里馬。

韓老先生: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靈感很有可能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這可能是史上最慘的汗血寶馬了。

蒙古馬

安史之亂後幾百年,西域中斷了和中原的聯繫。直到清代中期,西域諸地歸屬中原版圖,但蒙古馬由於耐力強,皮實抗造等原因,一度取代了比較嬌貴的汗血寶馬(可不是拉磨><)。

進入新時代,汗血寶馬作為土庫曼國禮贈送給中國,神駿的汗血寶馬成了見證兩國人民友誼的使者。個人觀點,汗血寶馬比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這個只會賣萌的吃貨,更有志在千里的積極象徵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3854536fe75026cb616f93ca753623a.html